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报道/详情

思辨 实证 多角度探索外科发展之道

时间:2018-05-24 16:27:00来源:未知作者: 贾薇薇 阅读: 75355

开幕式

5月17~20日,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在京召开, 8000余人参会。

“每年五月的第三个周末,是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这个大家庭过年和聚会的日子,见见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展示对于外科的新感悟和新体会,听一听、看一看国内外的新进展和新成果。衷心希望借此平台,能够让每一位外科医师充分体会和谐融洽的氛围,并从中有所收获。”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会长王杉教授表示,目前,分会已成立了24 个专科医师委员会,是外科行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时,分会也开展一系列外科医师执业现状调研的工作,希望为行业发展以及政府决策提供素材。此次会议不仅有丰富的学术内容,还开设了手术视频影院,展映全国最优秀的外科专家的精彩手术。

中国医师协会秘书长李松林表示,十年来的不懈努力,使分会取得了长足进步。分会出台了一系列对于外科医师执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行业标准、行业规范、操作指南、专家共识等,同时关注外科医师执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全力维护医师的合法权益。分会为外科医师搭建了全面的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提高外科医师临床诊疗水平,相信其必将为外科队伍的全面建设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会上,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解读了《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

主题报告

残胃癌诊断之思辨与实证

王杉教授提出了对于残胃癌诊断的困惑:“残胃癌是指良性病变胃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癌?还是恶性病变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癌?亦或是残胃上的癌?”

王教授指出,残胃上的癌包含了新发癌、残留癌、异时癌、复发癌,甚至微转移癌。他举例说明了目前我国各医疗机构对于残胃癌的不同定义,导致获取临床数据的标准不统一,给临床应用与实践带来困惑。同时与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早期胃癌的筛查水平、规范化诊疗及手术水平、合理的病案记录等尚存差距,使用“残胃上的癌”的定义,会对诊疗产生一些并不积极的影响。

基于此,王教授建议将残胃癌定义为“残胃新发生的癌”。残胃癌的诊断标准为:良性病变胃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癌,或恶性病变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癌。临床继续应用胃残留癌、胃复发癌、胃多灶癌,有条件的(可规范化进行胃癌切除术、按照日本“残胃上的癌”的记录标准进行完整病案记录)医疗机构可应用“残胃上的癌”的定义。

王教授提出了对于残胃癌诊断的展望:希望可利用新技术方法建立能够指导治疗的新残胃癌诊断体系,实现残胃新生癌、残胃复发癌、残胃残留癌、残胃多灶癌等的甄别;建立中国国家胃癌筛查体系;使八万普外医师得到胃癌手术的规范化培训。

现代技术助力肝癌精准诊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周俭教授指出,肝癌仍是我国医疗行业最大的挑战之一。

目前,我国新发肝细胞癌占全球的55%。肝癌位列我国所有癌症发病率的第四位,死亡率的第三位。然而仅20%~30%的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机会,而其5年生存率仅为14%,术后5年转移或复发率达60%~70%。

周教授指出,肝癌的早诊早治是生存的关键,数据显示,50%以上长期生存者来自小肝癌切除,随着影像医学的进步,现已可发现0.5 cm的肿瘤,肝癌诊断的标志物也更加精准化。

此外,外科治疗是保证患者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数据显示,1958-2015年,中山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逐年上升,2008-2015年的5年生存率已达64%。

目前,现代技术手段(虚拟肝脏、3D打印、ICG荧光影像融合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助于进行精准的术前评估与规划,提高手术安全性。积极的术后综合治疗(包括预防介入、免疫治疗、抗病毒治疗等)也可改善患者预后。

周教授指出,肝癌存在瘤内异质性,克服的策略主要为靶向深度测序和肿瘤“液体活检”。基因测序有助于精准选择靶向药物,研究显示,41%的肝癌患者有潜在用药靶点,靶向深度测序更适合临床转化,其可指导靶向药物选择,实现精准治疗。

周教授提出,肝癌治疗未来一定要坚持早诊早治,强调规范治疗,加强综合治疗,提倡转化医学,注重循证医学。

中国胃癌诊治遵循本土化策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指出,我国是胃癌大国,年新发胃癌病例达454 014例,占全球发病人数的43.9%。胃癌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注重证据产生的背景进行个体化选择,同时需进行手术方式的统一。

2015年,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成立,首创国内胃癌领域基于临床数据的新型研究协作机制,纳入30个省市、85家区域医疗中心的88 340例患者。分析发现,局部进展期胃癌占71%,早期胃癌19%,晚期胃癌10%。局部进展期胃癌中,行开放手术治疗67%,腹腔镜手术治疗33%。

联盟数据提示,中心越大,二次手术率越低,但并发症越“多”。季教授指出,这说明并发症登记较以往产生较大差异,现在医生已逐渐意识到应正视并发症,规范化并发症登记意味着更早干预,以及统一的记录标准。

季教授建议,应依托临床数据库及生物样本库为核心,开展以肿瘤临床问题为牵引的转化应用及基础研究。并介绍了“临床医学+X”模式,将临床医学与医疗人文、健康大数据研究、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交叉学科研究等相结合。以此实现结合国内特点,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针对性开展相关研究;交叉学科布局,注重与前沿学科合作,利用新技术解决研究问题;以患者为中心,重视患者利益保护关注整体健康。

追求更高外科手术质量之路

香港外科医学院 赖宝山教授指出,提高外科手术质量的主要方式是进行外科培训,通过手术预后质控、团队合作、经验共享、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工作与生活相融合、信息技术、模拟训练以及教学实现超越核心能力。

赖教授指出,团队合作是外科医师的软技能,其体现了医师的情景感知、决策制定、沟通和团队合作,以及领导能力。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是使医生接受家长式作风模式的转变,其不仅是医疗模式的转变,更是医师心态的重大转变。信息技术即利用患者的医疗信息和系统信息,加强护理路径或手术治疗。

赖教授强调,虽然拥有优厚密集的医疗资源,但培养能力和技能的最有效方法还是反复的培训和汇报。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