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年会在大连召开 肩负“健康中国”使命 创建慢病管理新模式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7月11~13日,在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年会开幕式上,由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会长宁光院士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领唱,几十位内分泌科专家组成的合唱团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引燃了现场。
数千位与会者跟着旋律,挥舞着手中的国旗。此时的会场幻化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爱国的激情澎湃在每一位内分泌学者的胸中,向我们伟大祖国70华诞献礼。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表示,分会成立12年来,在纪立农、郭晓蕙、宁光等领导的带领下取得多项成绩:一是搭建了我国代谢科医师的行业平台,团结全国代谢科医师进行交流协作;二是推进了内分泌代谢科规范化、标准化诊疗管理项目,如MMC等,这种对患者一站式管理的创新模式受到政府、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广泛欢迎;三是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内分泌代谢医师继续教育工作。同时,张雁灵会长对分会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分会以实际行动加强慢病管理,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会长宁光院士表示,分会是我国内分泌代谢科医师之家。每年大家相聚在此,与新老朋友们团聚一堂,总是让人心生激动。历届年会中,我们交流讨论科学问题、医疗热点和社会发展焦点等话题时,大家总是畅所欲言、满载而归。作为内分泌代谢科医师,我们身负建设“健康中国”的重任,因此深感为医者的尊严、光荣和责任!
大连市卫健委主任赵作伟介绍,从疾病谱看,以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为主的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一直是困扰着百姓的健康问题。从卫生健康系统角度看,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既是各级医疗机构治疗的重要病种,也是公共卫生机构防病的重要内容,更是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内在要求,其与健康数据、慢病管理、防治结合、居民健康素养等多方面息息相关。本届年会为广大内分泌代谢科医师提供了学术交流共享的平台,让大家为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防、诊、治、康、养提供良方、制定良策!
年会本着“讲标准、重落实、寻突破”的原则,围绕“糖尿病、肥胖、骨代谢、性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甲状腺、垂体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病的前沿学术热点,以及典型病例、疑难杂症、重大科研计划、胰岛素的临床应用等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点展开学习与研讨,并对指南共识组织解读和培训。此外,年会还重点介绍了近一年来国内内分泌代谢科医师的最新临床研究成果以及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的建设进展。
院士报告
MMC开启慢病管理创新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对中国糖尿病管理策略及MMC经验进行分享交流。他介绍,MMC将智慧医疗与临床实践相融合,通过开拓慢病管理模式,建立标准诊疗体系和创新技术,创建数字化网络系统和400个SOP,进行重要器官损伤评估、内分泌代谢功能评估和基础功能检查等工作。自2016年5月全国第一家MMC成立,迄今已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564家医院,其中285家MMC开始收治患者,共管理16.1万名糖尿病患者。
全国MMC基线分析显示,随着年龄增加,女性糖尿病患者比例逐渐增加,年轻患者空腹血糖更高,年轻患者糖化达标率更低。经MMC管理(中位数随访时间7.6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水平显著下降,糖化达标率和代谢综合达标率显著上升,内脏和腰围也有所下降。宁光院士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管理有显著作用,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应努力找到更有效的糖尿病管理方法。同时,MMC还提升了科室实力、学科水平。参与MMC的科室,患者就诊率、转诊并发症比例、发表的各类医学文章及科研需求显著增加,科室药占比明显下降。
同时,MMC通过与国家、省、市卫健委合作,共同推进“1+X”模式,真正形成区域性中心与周边社区间的糖尿病双向转诊关系,并提出三级区域中心、二级区域中心和基层中心合作模式,已选择上海、浙江、北京、江西等地区进行试点。根据MMC研究成果,撰写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建设及代谢性疾病临床诊治专家共识》即将发布,该共识将有助于提升内分泌代谢学科的影响力。
2018年8月,MMC糖网中心在MMC中心正式开启并进入快递扩张阶段。截至2019年6月28日,糖网项目共覆盖29个省区市的219家医院,惠及患者66132人。糖网筛查平台还利用“AI+人工”技术进行眼底阅片,实现控糖管理、并发症重点跟踪等患者管理目标。
2019年,MMC专题征稿启动,希望用MMC框架下优秀科研发现回馈临床诊疗。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Journal of Diabetes》、《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内科学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将刊发三个层面的MMC专题研究内容。
此外,为打造内分泌代谢专业领域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代谢网”应运而生。“代谢网”为代谢病医生提供专业的前沿资讯、深度解读和教育培训等,以促进代谢领域国际间高端学术交流,传播国内外代谢领域先进的理念和经验。通过开设专家解读、在线课堂、会议追踪、医学期刊等模块,为广大医生严肃科学地介绍新发现,即时展现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
宁光院士强调,在医学探索的道路上,希望大家携手奋进,努力为国民谋健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我国冠心病临床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分享了中国冠心病治疗临床研究的成就、现状以及未来。
冠心病抗栓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方面,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后短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ILOVEIT-2研究显示,RCT验证涂层可降解DES术后6个月DAPT的安全性。DAPT亚组(中国人群)5年结果显示,BP-SES 6个月DAPT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劣于12个月DAPT,这为不能耐受长期DAPT的缺血中低危冠心病(尤其是出血高危)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策略。该研究被ESC纳入2017 ESCDAPT指南以及2018 ESC心肌血运重建指南;CREATIVE研究比较了强化VS标准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对氯吡格雷低反应的患者,合用西洛他唑的三联强化抗血小板策略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事件的发生率并改善血小板功能,且不增加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BRIGHT研究探索了比伐芦定在AMI急诊PCI围术期的应用,30结果发现比伐芦定术后延长注射3~4小时可有效降低急性ST。BRIGHT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PPCI抗栓空窗期概念,采用术后足量延长注射的方法,覆盖抗栓空窗期,有效降低了急性ST发生风险,且不增加出血事件。
冠心病器械相关的临床研究方面,国产NeoVasTM完全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系列研究中,用NeoVasRCT试验组临床结果与ABSORBⅢ对比,结果发现靶病变失败、患者水平复合终点、靶血管心梗、缺血驱动的TLR和缺血驱动的TVR等多项研究结果都优于ABSORBⅢ研究结果。OCT影像证实,NeoVasTM生物可吸收支架在植入人体3年后,全部患者冠状动脉靶病变处大部分已被吸收。NeoVas支架患者的晚期获益结果为,临床事件发生率与金属药物支架高度一致,;支架完全消失,便于二次介入及CABG,对于年轻患者的远期获益更大;血管弹性功能可得到恢复,完成了从“血管再通”到“血管再造”的飞跃。
冠心病治疗策略临床研究方面,CPACS-3研究纳入我国15个省份96家县级医院,并采用阶梯状群组随机,结果发现在中国资源有限的医院中,尽管多方面质量提升干预可以改善ACS患者救治过程中的部分关键指标,但是其对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并无影响。阜外医院对无保护LMPCIs研究发现,有经验术者的术后30天的全因死亡率和总死亡率显著低于少经验术者;术者经验越丰富,3年的心源性死亡率越低;有经验术者是3年较低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韩雅玲院士表示,近10年中国冠心病治疗临床研究的数量、质量取得较大进步,方法学从早期大样本单中心注册研究,发展到盲法、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部分为国际合作研究),中青年PI增多。研究聚焦于国产抗栓药物、器械、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及冠脉腔内影像学发现。部分已深耕多年,形成了系列研究,在国际顶级杂志发表数量日益增多,并被国际指南引用。未来5年,更多我国自主产权的新药械将诞生,预计在抗栓药、冠脉复杂病变(如分叉)处理策略、腔内影像学和功能学的指导意义及其新诊疗方法等方面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聚焦老年健康,多方联动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
2025-04-21 -
new构建AI医疗新生态 推动医学范式变革
2025-04-21 -
new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分论坛湖北社会办医创新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04-10 -
newAI点亮“星星的世界” 给孤独症家庭多一份希望
2025-04-03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2022年度珠江肝胆专科医疗联盟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2022-09-27 -
“胰”起向未来!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干预方式专题研讨会线上召开
2022-05-31 -
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是时代所需!2022年度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京举行
2022-01-11 -
詹启敏院士:便捷医疗流程,优化医疗服务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1-11-29
-
生物治疗:修剪枝蔓 力促健康成长
2017-09-22 -
第四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专题
2020-09-06 -
聚焦房颤“前沿与创新”,共同推动房颤事业发展|第21届心房颤动论坛(7.7·大连)开幕
2023-07-10 -
聚中国智慧,绽放慢乙肝临床治愈新梦想
2023-05-16 -
“三潮汇聚 勇立潮头”-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深圳发表演讲
2023-07-18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专家提醒:未病先防 积极合理接种疫苗
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