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助力完成军队重症医学新使命
4月13~14日,第十一届全军重症医学大会暨第四届军民融合重症医学大会在南昌召开。本次大会以“机遇 创新 发展”为主题,内容涵盖战创伤、热射病、重症凝血、脓毒症、重症胰腺炎、卫勤保障等热点领域。来自全国千余位军地重症和创伤急救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分享、探讨军事重症医学的发展方向与重大进展。
付小兵院士
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付小兵院士表示,重症医学是军队医学中非常重要的领域。近年来,军队重症医学在战创伤、烧伤、重症一些研究领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为保证官兵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作为重症医学兄弟单位的一员,会一如既往地和各分会一起,为提高我军战创伤、烧伤、重症医学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苏红专院长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苏红专院长表示,本次会议对进一步完善重症患者救治方案,提高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创伤的救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这次会议除了沟通新进展、新思维、新经验,必将重症医学事业推向一个新台阶。
李维勤教授
大会主席、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维勤教授表示,重症医学专业在军改过程中迎来了重要的机遇。在以战创伤、卫勤保障为主线的医疗活动中,重症医学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应将目光投向广大基层、边防海岛、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实际需求,积极创新和发展,在战创伤、卫勤保障主线任务上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院士讲坛
付小兵 生物治疗使修复从“等待”变为“主动”
付小兵院士表示,损伤组织修复相关的生物治疗技术正快速发展,包括干细胞诱导分化、细胞治疗、组织工程、创新材料诱导、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损伤组织修复已从传统的治疗后等待机体修复,变为通过生物治疗主动促进修复,大大加速了损伤组织修复的速度和修复程度。
皮肤创伤 生长因子已阐明作用机制和实现产业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创伤烧伤患者,使急性创面愈合时间比传统提前2~4 d,慢性创面愈合率提高10%。汗腺再生利用干细胞诱导分化,付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先实现人体再生汗腺获得成功。近10年随访证明再生汗腺仍具有正常发汗功能,尚未发现不良反应。生物3D打印汗腺在汗腺形态和功能再生领域取得突破。
血管再生 利用干细胞诱导分化,使糖尿病足截肢率下降30%~50%。通过基因编辑长寿蛋白获得优质人类血管细胞,延缓细胞衰老、抵御外界应激和增强心血管稳态。
角膜修复 利用角膜干细胞治疗眼睛化学烧伤患者的角膜,部分患者恢复了光感,部分恢复了一定的视力,成功率为70%以上。
神经脊髓修复 目前神经修复最长可达12 cm,对整形外科、严重战创伤,有很重要的意义。应用生物材料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在动物实验中已获得一定的证据,未来给脊髓损伤患者以站起来的希望。
心肺再生 新的肺多能干细胞,可以“按需分化”,完成肺脏内部的“跨界维修”。干细胞和重新编程技术的革新以及对心肌细胞遗传程序和关键信号更清楚的了解,可增强心肌细胞先天再生能力,有可能抵消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
此外,CAR-T细胞疗法突破性进展,解决T细胞衰竭问题。免疫调控性生物材料的研发,机械力和电场力在再生中的作用,原位重编程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等机制和理念的革新,对创伤、重症治疗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前景。
付院士表示,总体来讲,目前很多生物治疗还在技术阶段,未来应朝技术与产品结合方面发展,加强循证医学论证,提高伦理审查的管理权限,分级分类管理技术与产品,更好地促进生物治疗技术的发展。
夏照帆 重建细胞因子平衡是
脓毒症治疗重要研究方向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夏照帆院士表示,细胞因子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因子按功能分为促炎性和抗炎性,按结构差异分为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等。在脓毒症初始阶段,固有免疫系统被激活,促炎细胞因子大量产生,出现炎症反应。
白细胞介素是感染过程中释放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经典的促炎白介素包括IL-1β、IL-6、IL-12和IL-17,新发现的促炎白介素主要有IL-3,能增强脓毒症的炎症反应。经典抗炎白介素包括:IL-4,与脓毒症严重性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IL-10,持续高表达IL-10反映脓毒症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新发现抗炎白介素包括IL-35、IL-37等。
临床研究显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另有研究显示,高迁移率族蛋白水平与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夏院士团队研究发现,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可负向调控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目前认为,经典细胞因子在预测脓毒症结局中特异性较差、敏感度低,单一细胞因子作为脓毒症生物标志物存在局限。对此,探索发现新的细胞因子及多指标联合成为研究趋势。治疗方面,细胞因子的疗效尚缺乏临床证据。夏院士表示,目前脓毒症治疗关键是去除病灶,控制感染,减少细胞因子异常来源。如何重建被脓毒症打破的细胞因子稳态和平衡是未来脓毒症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
主题报告
李维勤 应用新技术建设
军队医院重症医学体系
李维勤教授表示,基于ICU建立一支医院内快速反应小组(MET/RRT)在医院医疗安全中发挥作用。有利于减少医疗意外,减少心脏骤停、猝死的发生。有研究显示,快速反应小组的院内病死率大大降低(0~20%,表1)。有利于战创伤救治的培训,包括:评估患者情况、初始生命支持,配合专科医师迅速救治、安全转运等。
李教授表示,要强化基于信息化的医院重症医学体系建设。大型医院的重症医学体系建设是重要课题。目前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中心共有105张ICU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5.8%,依托办公室质控、专人负责、信息化等进行管理。尤其是利用信息化、临床大数据等进行智能病房试点的打造,得到了约翰霍普金斯&奥克兰大学教授的高度评价。
信息化条件下的未来战争给战伤救治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覆盖全城城乡的智慧型重症急救体系,也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重要保障。李教授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云平台临床危重事件预警远程服务模式。他表示,应该应用新技术建设没有围墙的ICU。
(下转第11版)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聚焦老年健康,多方联动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
2025-04-21 -
new构建AI医疗新生态 推动医学范式变革
2025-04-21 -
new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分论坛湖北社会办医创新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04-10 -
newAI点亮“星星的世界” 给孤独症家庭多一份希望
2025-04-03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2022年度珠江肝胆专科医疗联盟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2022-09-27 -
“胰”起向未来!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干预方式专题研讨会线上召开
2022-05-31 -
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是时代所需!2022年度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京举行
2022-01-11 -
詹启敏院士:便捷医疗流程,优化医疗服务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1-11-29
-
生物治疗:修剪枝蔓 力促健康成长
2017-09-22 -
第四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专题
2020-09-06 -
聚焦房颤“前沿与创新”,共同推动房颤事业发展|第21届心房颤动论坛(7.7·大连)开幕
2023-07-10 -
聚中国智慧,绽放慢乙肝临床治愈新梦想
2023-05-16 -
“三潮汇聚 勇立潮头”-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深圳发表演讲
2023-07-18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专家提醒:未病先防 积极合理接种疫苗
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