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警惕|比高血压还危险的是低血压,学会3招将血压“拉高”!

时间:2020-10-13 09:23:45来源:未知作者:吴学斌 阅读: 63713

心血管科 陈炜 审核 王立珍

提到血压

人们常有“怕高不怕低”的误区

实际上血压偏低不仅易引起头晕、心悸

长此以往还会引发一系列不适

 

血压多低才算低血压?

医学上认为,当血压降到90/60毫米汞柱以下时可称为低血压。它会导致大脑及器官供血不足,进而引起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甚至昏倒、脑梗死等。

市民:低血压的危害这么大吗?

医生:血压过低会导致血液中的氧气和养分不能及时输送至全身,引发多种症状及心肌和脑缺血,比单纯性高血压危害更大。

 

5类低血压需引起重视

直立性低血压

指姿势改变引起的血压降低,常见于由平躺到站立、蹲下系鞋带或久坐后站起症状易导致摔倒引起骨折,中老年人尤应注意

诊断方式:测量平躺改为站立后3分钟内血压变化,只要一次血压明显降低可诊断直立性低血压需及时就诊。

典型症状:头晕、视物模糊、颈肩部疼痛及晕厥等,一般站立后数秒钟出现,坐或躺下可缓解也有部分无症状者。

防治方法:

1)蹲下起身时,应保持较为缓慢的速度

2)防止过度疲劳,极度疲劳会使血压降得更低。

3)若正在服用降压药、镇静药等药物,站立起身时最好扶靠支撑物,避免突然昏厥摔倒。

 

餐后低血压

指进餐后出现血压下降。多见于老年人,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者。

发生时间三餐后均可出现,早餐后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多发生在餐后30-60分钟,持续半小时至2小时。

典型症状:头晕、乏力、视物模糊、嗜睡、晕厥及跌倒等。

防治方法:

1)少食多餐、餐前饮水、避免过饱、控制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比例。

2)饭后静息,避免运动。

 

药物导致的低血压

1)同时使用3种或3种以上降压药的患者,直立性低血压风险会明显升高。

2)合用降压药和某些扩血管药物,降压作用叠加,部分患者便会出现低血压反应。

防治方法:加强血压监测,若低血压出现频繁,需及时与医生沟通,看是否需调整用药方案。

 

疾病导致的低血压

心梗、脑梗、心脏瓣膜病、心衰、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疾病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较常见,这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引起血压降低。

防治方法:及时到医院查体治疗。

 

季节性低血压

夏季外界气温高,机体为保持恒定体温,增加散热,体表的毛细血管会舒张,可能引起血压降低。

防治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夏季应根据医生指导适量减服降压药,以免血压降低。

低血压一般不需药物治疗

关键在于早期预防

这些方法可将血压“拉高”

 

3招将血压“拉高”

1、多做等长收缩运动

如平板支撑、握力器训练等运动,幅度较和缓,适合低血压患者,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协助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心脏输出的血液量,使血压上升。

2、吃胖点

体重和血压关系密切,体重增加,血压也会升高,所以超重者易患高血压。建议血压低且太瘦的人(体质指数小于18.5),可以吃胖一点。

3、吃点补气食物

气血不足之人通常血压较低,且易疲累、头晕,甚至颈部肌肉僵硬,可在医生指导下吃点人参,有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的功效。


责任编辑:吴学斌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