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收藏|一分钟自测身体状况,中医“九大标准”让健康来的更精准!

时间:2021-06-11 09:12:42来源:未知作者:吴学斌 阅读: 94947

肺病科 胡素珍 审核 张红

何谓健康

不同之人有不同见解

中医讲究阴平阳秘、阴阳匀平

对健康有明确且详细的判断准则

日常生活中

一些实际且方便的观察项目

可以很好的帮大家辨清寒热、分清虚实

发现问题,更好的了解身体

 

看睡眠

健康的睡眠标准包括

1、上床后10-20分钟入睡;

2、睡眠中不醒或偶尔醒来又能快速入睡;

3、夜间睡眠无惊梦,梦醒后不会难以忘怀;

4、早晨醒来精力充沛,无疲劳感;

5、睡眠中没有或很少有做噩梦或异常行为。

医生:睡眠有问题之人,需要及时安神治疗。

 

看胃口

胃口分两种:一种是肚子饿,一种是味觉。

1、胃口不佳,脾胃受伤;

2、吃东西味同嚼蜡,酸甜苦辣全然不知,胰脏受伤。

医生:健康人指标一到饭点就饿,饭量适中,吃的津津有味

 

看大便

1、正常情况下,晨起第一件事是上厕所解大号,每天至少一次;

2、大便成型,过程容易,颜色带点黄,便后感觉身体轻松,不会有淋漓不尽之感。

 

看小便

1、正常情况下,一天大概6-8次小便;

2、夏季因为流汗,会相对少些;

3、小便颜色淡黄,晨起第一次小便颜色深些较正常;

4、小便时应没有任何疼痛或烧灼感。

 

看手心、脚心温度

手心、脚心温度应常年保持温暖。将手心放到额头上,感觉脑袋是凉的,手背和脚背较手、脚心来说温度较凉。

 

看甲印

双手十指指甲根处有八个月牙,俗称小太阳。从拇指到无名指,月牙从大到小排列,小指可以没有。

1)甲印大小从甲根向甲缘量起应在2mm左右(大拇指可到2-3mm);

2)甲印边缘整齐、清晰,中部凸出。

医生:证明气血冲和、脏腑阴阳相对平衡。与正常甲印相比增大或缩小,或甲印指数增多或减少,十指全有或全无等,都称为异常甲印。

 

看牙齿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牙齿健康与肾脏盛衰有直接关系。

1、牙齿缺失——营养不全

营养不足或过量都会造成牙齿形成不全,牙质脆弱。牙齿喜欢蔬菜,多咀嚼含纤维素的蔬菜对牙齿有辅助清洁作用。

2、牙齿肿痛、出血——胃热上火

牙龈红肿、出血可能是胃热上火引起的,也与疲劳、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3、牙齿磨动——情绪紧张

出现此种情况,需警惕精神状态,注意放松心情。

4、看牙龈部位

观察牙根是否被牙龈包好,牙龈颜色是否红润。若牙根部位暴露较多,牙龈颜色灰暗,可能是阳虚、肾气不足。

 

看口渴程度

口渴,是中医问诊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是口渴,因特点不同其主证也会有所不同。

1、口渴多饮—阴虚体质

总是口渴、咽干,觉得水没喝够,大冷天也想喝凉水甚至冰水,这类人一般属阴虚体质,多由热证、燥证引起,或汗、吐下利太过,伤及津液所致。

建议:及时补充水分,运动适量,衣服适度,避免汗液过多流失。饮食上以清淡为主,不过食辛辣之物,按时作息。

2、口渴不多饮—痰湿体质

“痰饮内阻,水湿不化”,虽口渴,但不想喝水,这种人多属痰湿体质。常感觉身体倦怠,腰腿部沉重,容易疲劳,汗液黏腻,小便较浑浊。

建议:1)调理脾胃,适当食用健脾祛湿之物,如山药、白萝卜、薏米、扁豆等;

2)忌一次性喝大量水,可分次慢慢喝,或用薏米汤、茶水等代替白开水。

3、口不渴不欲饮—阳虚体质或气虚体质

既不易口渴,也不想喝水,这种情况多见于阳虚或气虚体质。

建议:加强身体锻炼,饮食上多吃甘温,少碰生冷食物。

 

看排汗

出汗即排毒,但若出汗量、汗水颜色、出汗部位异常,或出汗时伴随不适症状,可能健康出了问题。

1、白天出汗——气虚

无论冬夏,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下,汗流不止,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表现。

2、睡觉出汗——阴虚

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此类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

3、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鼻子爱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

4、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最好到医院接受全面检查。

5、背部出汗——阴阳虚弱、极度疲劳

背部爱出汗说明身体阴阳虚弱,极度疲劳。

6、手足心多汗

1)伴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阴虚有热;

2)伴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

3)伴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胃热,可服用清胃热中药,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7、心窝、胸口多汗

多见于脑力工作者,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的表现,属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

不生病,不意味着身体健康

要想达到健康标准

一定要坚持规律起居

经常运动、合理饮食

保持良好心态


责任编辑:吴学斌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