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政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政之窗/详情

医联体:2017建设试点 2020完善体系

时间:2017-07-17 13:32:37来源:未知作者:宗俊琳 阅读: 109784

本报讯(见习记者 宗俊琳)4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了《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解析了医联体建设下一步探索和推进的时间表和线路图。

王贺胜表示,2017年,我国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综合医改试点省的每个城市以及分级诊疗试点城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到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

“患者往上转诊容易,如何往下转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国务院国家医改专家咨询会委员刘国恩在央视“对话”栏目中的提问击中了问题的关键。

温州市卫计委党委书记、主任程锦国在栏目中总结了温州经验。他介绍,“为了‘下得来’,我们医生职称晋升前,必须要有3个月基层卫生院从业经验;每年要求副高职称医师的30%下基层多点执业。为了‘留得住’,采用‘县管乡用’的办法给社区医生提供工作通道;我们还要求社区医生与辖区居民进行签约,让医生‘用得上’。”

王贺胜指出,使群众在改革中增强获得感是深化医改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确保医联体建设这项惠民政策落实落地。目前,医联体建设下一步线路图的四个关键环节,主要着力于解决好大医院舍得放、基层接得住、患者愿意去及相关政策的配套。

王贺胜建议,首先通过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充分调动三级公立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好大医院“舍得放”的问题。然后,通过派遣专家、专科共建等多种措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水平,解决好基层“接得住”的问题。接着,通过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检查、住院等服务,畅通术后恢复期、重症稳定期等患者向下转诊通道,解决好患者“愿意去”的问题,比如提高社区医保报销额度等惠民政策。四是通过探索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人员流动、分配激励、医保总额付费等机制,解决好政策“要配套”。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