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乘风破浪,拓宽卒中患者生命通道!
爱通立静脉溶栓高峰论坛暨中国卒中救治20年(中西部连线)召开
每一次卒中抢救都是一次生死时速。20年时光流转,不变的是医者为生命续航的使命,帮助卒中患者守住“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的生活。
10月22日,“时光荏苒 携手通行”爱通立®静脉溶栓高峰论坛暨中国卒中救治20年来到了中西部,联动川渝鄂的卒中救治专家。本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同步在成都、武汉、重庆三地召开,邀请卒中临床专家莅临现场。
成都
成都会场出席启动环节的嘉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何俐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郭富强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吴波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余能伟教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柳华教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伍雪英教授、德阳市人民医院陈洪教授、乐山市人民医院黄惠英教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吴孝苹教授
武汉
武汉启动环节的嘉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波教授、武汉市第一医院陈国华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卢祖能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骆翔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刘煜敏教授、武汉市中心医院经屏教授、武汉市第四医院沈伟教授、荆州市中心医院龚道恺教授、襄阳市中心医院常丽英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毛玲教授
重庆
重庆会场出席启动环节的嘉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阳美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清武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医院张猛教授、重庆市人民医院蔡志友教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邓永兵教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陈胜利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赵立波教授、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杨德教授
勃林格殷格翰人用药品事业部南中国业务总经理曹鸿斌先生在开场致辞中表示,回想中国卒中救治20年,从卒中单元到卒中中心,从时间窗到组织窗,从各省市卒中地图的发布到卒中救治网络的建立……一个又一个里程碑的出现,让卒中患者获得了更好、更快、更完善的救治。20年来,爱通立®有幸见证了中国卒中救治的巨大进步,同时在其强大的循证依据和全球最为广泛的临床实践经验的支撑之下,在急性卒中再灌注治疗领域,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
展望未来,勃林格作为全球卒中救治的引领者,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与政府、学会和专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卒中治疗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将致力于创新手段的研发,以期为卒中患者在静脉溶栓上提供更多的选择。
主席团专家致辞
20年携手 开启卒中救治事业新征程
成都会场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何俐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郭富强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武汉会场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波教授、武汉市第一医院陈国华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重庆会场邀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阳美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清武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四川省人民医院余能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毛玲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恬竹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持人。
何俐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爱通立®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一线药物,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领域的金标准,在20年前就同中国专家携手开启了中国卒中救治事业的新征程。何教授指出,近年来卒中救治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卒中救治网络的建设就是希望延长生命时间窗,拓宽卒中患者生命通道。每一次的行动,每一次的经验分享,都是为了助力我国区域性和整体卒中救治网络的日趋完善,从量变到质变,最终让更多的卒中患者获益。
胡波教授指出,20年来,我国卒中救治水平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卒中仍是危害公众健康的第一杀手,当前溶栓率在5%左右,卒中救治仍任重而道远。胡教授强调,未来仍需在科普教育、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建设、医师培训、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努力,让“时间就是大脑”更深入人心,让卒中救治流程更快、更规范,让基层卒中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解决卒中救治中的瓶颈问题,降低卒中致死率和致残率。
陈阳美教授表示,爱通立®是卒中救治的有力武器,为挽救患者生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重庆地区各基层医疗机构也在积极加强卒中中心建设,开展静脉溶栓治疗,为保障卒中患者生命安全,拓宽生命通道而努力。
印象·高光时代
探索不止 让溶栓治疗惠及更多AIS患者
静脉溶栓是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再灌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爱通立®则是唯一被国内外权威指南Ⅰ类推荐的溶栓药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吴波教授分享了爱通立®携手中国卒中救治20年的历程。
吴教授表示,几项关键性研究奠定了爱通立®在AIS再灌注治疗中的基石地位。NINDS研究证实,阿替普酶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90 d致残风险相对降低至少30%,开启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新时代。基于NINDS研究结果,FDA在1996年就批准了rt-PA用于AIS治疗的适应证,直至今日,rt-PA仍是唯一一个被 FDA 批准用于AIS治疗的纤维蛋白特异性溶栓剂。
ECASS Ⅲ研究首次证实,发病3~4.5 h的AIS患者仍能通过rt-PA溶栓治疗获益。WAKE-UP研究进一步证实,发病时间不明,但磁共振成像(MRI)上DWI-FLAIR不匹配的AIS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改善90 d功能预后。EXTEND研究表明,影像指导下4.5~9 h时间窗的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吴教授表示,rt-PA在溶栓时间窗方面的不断探索,让溶栓治疗惠及更多AIS患者。同时,我国开展的多项临床试验也证实,中国AIS患者症状出现后3~4.5 h内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效且耐受良好。
此外,吴教授介绍,为了提升我国卒中救治水平,中国卒中学会与勃林格殷格翰携手建设卒中综合培训中心(SCA)。2017-2022年,在上海、北京、成都三地共举办培训340余场,累计培训2万余人次,覆盖31个省(区、市)的4500余家医院。
印鉴·稳如泰山
证据明确 rt-PA循证丰富且获得AIS适应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卢祖能教授介绍了缺血性卒中再灌注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他表示,rt-PA在后循环桥接、动脉溶栓和反桥接动脉溶栓的探索中,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目前国内外指南均一致推荐rt-PA作为AIS溶栓的金标准。
而作为溶栓治疗的“冉冉新星”,替奈普酶是AIS溶栓研究的热点。卢教授指出,原研TNK治疗AIS的Ⅲ期研究正在进行,目前尚未获得AIS适应证,国内外指南关于TNK的治疗推荐集中于符合取栓条件/大血管闭塞的AIS,且相关证据全部基于原研TNK。
此外,卢教授介绍了国产TNK与原研TNK间的关系。他指出,生物类似药指经监管机构根据原研药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相似性论证而批准的生物产品,而国产TNK不是原研TNK的生物类似药,不能使用原研TNK的临床研究数据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卢教授表示,2021版《医师法》明确规范了超适应证用药的标准,而目前国内上市的TNK不符合超适应证用药的条件。
印迹·闪耀星光
全力护航 小卒中、醒后卒中均获益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陈胜利教授在“rt-PA是全球AIS溶栓金标准”专题报告中指出,rt-PA是唯一超过25年坚实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金标准,权威指南一致推荐rt-PA用于发病4.5 h内的AIS患者。
陈教授还介绍了不同类型卒中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他指出,“小卒中(轻型卒中)”通常指轻型、非致残性的卒中,在缺血性卒中人群中占比高达51.7%,但因“症状轻微”常救治不及时。但是轻型卒中的再发和致残率较高,非致残性卒中可进展为致残性卒中。多项研究证实,轻型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可带来更多临床获益。全球权威指南一致推荐,轻型致残性卒中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
此外,陈教授介绍了关于对比直接取栓和桥接治疗临床获益的多项研究结果,并指出,桥接治疗显示出更好的血管再通率、更优的住院期间功能预后良好率和更低的死亡率。全球权威指南推荐:血管内治疗应基于rt-PA静脉溶栓。
最后,陈教授介绍了醒后卒中的治疗策略,并指出,研究证实,影像学指导下,醒后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能获得更良好的功能结果,指南推荐经筛选的发病时间不明/醒后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
讨论与总结
携手同行 打通卒中患者生命通道
在大咖有话说环节,郭富强教授、柳华教授、胡波教授、刘煜敏教授、经屏教授、陈阳美教授、蔡志友教授、赵立波教授、龚道恺教授、常丽英教授、张猛教授、邓永兵教授、陈胜利教授、吴孝苹教授、黄惠英教授、杨清武教授、杨德教授、伍雪英教授、陈洪教授、骆翔教授、沈伟教授等专家围绕我国卒中救治20年发展历程、卒中救治网络圈建设、卒中中心未来发展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分享了宝贵的临床实践经验。
主席团专家郭富强教授、陈国华教授、杨清武教授在会议总结中指出,20年砥砺奋进,携手同行,我们有幸见证了中国卒中救治事业的匠心坚守和开拓创新。
当前卒中仍是威胁我国公众健康的一大杀手,未来仍需在优化卒中救治流程、缩短DNT时间、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卒中救治能力、提升公众卒中防治意识等多个方面作出努力,降低卒中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rt-PA的出现开辟了AIS溶栓治疗的新时代,携手中国医生开启了我国AIS溶栓治疗的黄金时代,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同行,让我国卒中防治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共同助力推进卒中救治网络建设,更好地把控黄金时间窗,为卒中患者赢得先机,打通生命通道!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7-112025
创新技术守护老视患者精彩“视”界
-
new打造消化医学学科高地 泰康医疗消化医学中心成立揭牌
2025-06-29 -
06-242025
多方合力聚焦妇幼健康 让科学信息抵达每一个家庭
-
new聚焦AI时代的病理检验智慧化建设与创新,第三届中日病理检验创新论坛召开
2025-06-20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2022年度珠江肝胆专科医疗联盟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2022-09-27 -
“胰”起向未来!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干预方式专题研讨会线上召开
2022-05-31 -
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是时代所需!2022年度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京举行
2022-01-11 -
詹启敏院士:便捷医疗流程,优化医疗服务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1-11-29
-
生物治疗:修剪枝蔓 力促健康成长
2017-09-22 -
第四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专题
2020-09-06 -
聚焦房颤“前沿与创新”,共同推动房颤事业发展|第21届心房颤动论坛(7.7·大连)开幕
2023-07-10 -
聚中国智慧,绽放慢乙肝临床治愈新梦想
2023-05-16 -
“三潮汇聚 勇立潮头”-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深圳发表演讲
2023-07-18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专家提醒:未病先防 积极合理接种疫苗
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