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京盛大召开—— 中医络病理论创新转化产生重大原创成果
2月25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和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张伯礼、刘德培、刘耀、张运、郝希山、陈志南、丁健、吴以岭、丛斌、于金明、贾伟平等近20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海内外10万余名医学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大会。
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主会场
本次大会在国内28个省市设立3000多个视频分会场,国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500余个分会场。通过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共享中医络病理论创新转化成果、共谋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共同探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通过线上方式参会并发表致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中医络病学在理论创新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医药抗疫、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慢病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络病学大会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参与主办的国际大会,已经召开了十八届,大会始终秉承“传承、开放、创新、融合”的办会主旨,促进了海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展示了络病理论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对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院士发表致辞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院士在致辞中强调,络病理论可以说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被收入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联合从全国遴选的27项建国以来的重大理论传统创新典藏。络病理论能够取得现在的成果,主要有四点原因,第一它是传承创新的典范,是络病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第二是医和药结合,有了理论的创新,并在理论指导下研制系列药物,用药物来证实理论,这是成功的经验;第三是以络病理论指导研制的每个药物,上市后都进行了严格的循证医学研究,评价方法严谨,结果令人信服;第四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多学科的合作和交叉,推动了络病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壮大。
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发表致辞
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在致辞中提到,络病学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以吴以岭院士为代表的国内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理论创新在提升临床疗效、创新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体系建设和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研制创新中药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和芪苈强心胶囊,取得了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的重大突破,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作出了示范。
在开幕式环节,“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项目第三期启动仪式、中国医师协会以岭关爱医师健康专项基金续约仪式隆重举行。
“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项目第三期启动仪式
中国医师协会以岭关爱医师健康专项基金续签仪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业界专家学者对络病理论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国际上掀起了络病理论研究的热潮,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科学研究,在络病理论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在本次大会络病理论创新转化高峰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于金明、张运、贾伟平分别作题为《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创新转化——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八子补肾胶囊抗衰老研究》《精准肿瘤学新实践》《CAPITAL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证据》《血糖波动异常与津力达干预研究》的学术报告,针对络病理论创新成果转化和络病理论在多个疾病领域防病治病价值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分别作重要学术报告,探讨了通络药物在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慢性心衰、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发挥的作用。
大会还设置了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论坛、脑血管病论坛、心律失常论坛、心力衰竭论坛、糖尿病论坛、呼吸论坛、抗衰老论坛、前列腺论坛、医药卫生发展论坛、肿瘤论坛、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论坛、精神神经论坛等十余个分论坛,与会多位院士、医学专家针对络病理论在各个疾病领域如何服务大众健康展开热烈讨论。
络病理论是吴以岭院士经过40余年的研究,将中医整体思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系统构建络病研究三大理论框架——“络病证治”“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形成指导临床疑难杂病、“脉络—血管系统病”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类疾病的系统理论,属于重大理论原创,“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为中医药学科传承创新作出了示范。
一年一度的国际络病学大会是海内外专家学者交流、探讨中医络病学领域研究前沿进展和热点话题的学术盛会,是中医药创新转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医络病理论结合现代科技,一系列创新转化科研成果推动了中医药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必将为人类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打造消化医学学科高地 泰康医疗消化医学中心成立揭牌
2025-06-29 -
06-242025
多方合力聚焦妇幼健康 让科学信息抵达每一个家庭
-
new聚焦AI时代的病理检验智慧化建设与创新,第三届中日病理检验创新论坛召开
2025-06-20 -
new泌尿医学中心挂牌成立!泰康医疗战略学科发展提速
2025-06-17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2022年度珠江肝胆专科医疗联盟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2022-09-27 -
“胰”起向未来!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干预方式专题研讨会线上召开
2022-05-31 -
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是时代所需!2022年度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京举行
2022-01-11 -
詹启敏院士:便捷医疗流程,优化医疗服务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1-11-29
-
生物治疗:修剪枝蔓 力促健康成长
2017-09-22 -
第四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专题
2020-09-06 -
聚焦房颤“前沿与创新”,共同推动房颤事业发展|第21届心房颤动论坛(7.7·大连)开幕
2023-07-10 -
聚中国智慧,绽放慢乙肝临床治愈新梦想
2023-05-16 -
“三潮汇聚 勇立潮头”-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深圳发表演讲
2023-07-18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专家提醒:未病先防 积极合理接种疫苗
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