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详情

“宝贝,这是妈妈写给你的第一封信” 罕见妊娠合并库欣综合征产妇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顺利分娩

时间:2023-11-13 12:07:09来源:医师报作者:赵洁 阅读: 190502

“我最最亲爱的宝贝,这是妈妈写给你的第一封信,此时你正在妈妈肚子里熟睡,妈妈一定会平安,顺利把你生下来,也请你放心,我学会了坚强,而你比我更坚强,感恩所有帮助咱们的人。”

这是一位27岁的孕妈妈在ICU里写给胎宝宝的信。看得出,信中的一笔一划都很认真,却很吃力,那时的她正在经历一场疾病和疼痛的折磨,肚里的孩子能不能顺利出生,也还是未知数。可这位妈妈就像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在各科医生的联手“助攻”下,一路披荆斩棘,心中满是必胜信念。

“你在天上选择了我 我又怎能把你放弃”

从怀上孩子的那一刻起,张楠(化名)全家人都无比兴奋,憧憬着宝宝到来的幸福。但事情很快发生了转折。“四个月时,我的脸上、身上开始长痘痘,宽大的紫纹长满肚子,四肢无力,血糖超标,双脚肿成大猪蹄。”小郭在信中描述。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一科主任王翯介绍,张楠来院时怀孕近29周,被诊断为妊娠合并库欣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低钾血症”。经过一系列更为细致的检查发现,“罪魁祸首”是左肾上腺的一个直径约2.5cm的肿瘤(左侧肾上腺皮质醇腺瘤)。别小看这个不大的“瘤”,它所导致的高皮质醇血症在孕期对胎儿发育影响是很大的。随着孕期增长,影响会越来越大。  

留着这个“瘤”,胎儿不能正常生长,孕妈会持续低钾、高血糖、高血压;切除肿瘤,保证术中胎儿安全,更是一个难题。

身处两难境地,这对年轻父母做出了手术切除肿瘤的艰难选择,就像张楠在信中说的——“因为我的病,怀上你的概率只有1.4%,你在天上选我做妈妈,我又怎能放弃你!”面对坚定的父母心,医生们决定冒着风险、顶住压力,为新生命放手一搏。泌尿外一科、麻醉科、产科、新生儿科、内分泌一科联合进行了病例讨论,北京协和医院专家也肯定了手术方案和治疗方案。

胎心在术中有规律地跳动,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aaac6cd5ce3bd913c8d4a40d4a786d2.jpg

腹腔镜手术需要气腹,而这有可能导致胎儿宫内酸中毒和缺氧,发生胎心改变。

孕妇术中血压的高低变化也会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继而影响胎儿安全。

一旦发生这些危险情况,就要紧急为产妇进行剖宫产,当时胎儿不到29周,属于极早产,且胎儿已经因孕妇的肾上腺瘤而生长受限,胎儿出生后的存活率低······

但,患者的信任给了医生勇气,医生的决定也给了患者底气。

手术在众人关注中开始了。

术中,在麻醉科主任丁彦玲的指导下,麻醉师将孕妇血压控制得很平稳,保证了胎盘血液灌注的正常进行。担心腹腔镜的气腹压对胎儿产生伤害,医生就将压力调得低一些,再低一些,一直到能够保证手术能够正常进行的最低极限值。主刀医生、泌尿外一科主任王强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手法把手术速度提到了最快,将手术对胎儿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此时,胎心在术中有规律地跳动,成了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切出来了,成功!”手术进行的第35分钟,王强主任看似平静的一句话,让手术室里的所有人内心激动不已。每个人都被孕妈的勇敢而感动,为小生命的顽强而感慨,更为自己的不辱使命而自豪。

这一关,终于闯过去了。

ICU观察24小时后,张楠被转入产科病房,继续胎心监测、宫缩监测,出院后医院产科一直随访,跟踪复查。

齐心协力 护母子周全

dee29e71fc62b2d9fab412d25a09562.jpg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东院产科主任卢志茹介绍,患者接受肿瘤切除手术时,胎儿胎头就已入盆了,已经有先兆早产迹象。“我们第一个目标是把胎儿保到32周,第二个目标是34周,时间越长越好,让宝宝的发育尽量成熟。”

在胎儿的成熟过程中,胎肺发育至关重要,肺发育的成熟度直接影响着早产儿的存活几率。促肺治疗就是让胎儿的肺在有限时间里尽快成熟,同时医生还应用宫缩抑制剂来抑制宫缩,延长孕周,对胎儿实施脑保护治疗。

母子都很争气,小家伙在妈妈肚子里坚持到了第34周。再次来院产检时,彩超提示羊水偏少,胎儿体重近两周几乎没有生长。卢主任综合各项指标进行判断,将小郭及时收住院。不出预料,在入院第二天,出现了胎膜早破,随之宫缩发动,进入了产程。

“别紧张,目前一切都正常,一定要努力按助产士说的那样做!”一阵阵宫缩袭来,卢主任双手搂着张楠,贴在她耳边温柔地说。由于库欣综合征会导致无力,张楠在生产中要付出比正常产妇更多的努力和坚持。

“加油!加油!”这是张楠自己的声音,说给自己听,也说给肚子里的宝宝听。

在持续胎心监护下,产科、新生儿科的全力护佑下,产程进展很顺利。

107日早上848分,妈妈眼中的“天使宝宝”,大家心中的“小勇士”,终于不负众望,顺利降生。虽然他的体重只有1680克,但哭声却那么响亮,那么好听,是个有活力的“小伙子”。此时,妈妈的眼泪从眼角缓缓滑落。

下一站,小家伙被抱到新生儿科报到,这里的“妈妈们”对他进行了专业的治疗和护理,帮他度过呼吸关、吃奶关、预防感染等一系列难关。

一切如所愿。二十天后,宝宝各项指标达标,一家三口终于团聚。

“这是孩子妈在ICU里躺着的时候写的,当时没什么力气,字迹差了点儿,但对我和孩子来说,是最好看的字、最深的情!”孩子爸再次拿出那封信时,他感慨地说:“我也特别感谢医院里所有为这娘俩披荆斩棘的医生护士,在最难的时刻给了我们希望和信心,成就了我们这个小家庭的幸福。”











责任编辑:沈佳盟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