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七旬老人遭遇“掉”出来的烦恼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科团队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解难题

时间:2023-12-27 09:13:12来源:医师报作者:sdz001 阅读: 143450

“刘主任,太感谢了,没想到我能恢复的这么快,之前的不适感全都没有了。”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科病房,年近七旬的尚女士(化名)向妇科主任刘国红竖起了大拇指,并表达了自己深深的谢意。

6383886826736391323741216.png

刘国红主任(右一)正在进行单孔腹腔镜手术

近日,我院妇科团队成功为一名68岁的子宫脱垂患者实施了单孔腹腔镜下脱垂子宫悬吊术,术后患者即可下床,三天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

七旬老人走路不适

原是“掉”出来的难言之隐

68岁的尚女士自一年前下蹲或用力时感觉阴道有“大枣 ”大小的肿物脱出,平卧休息时肿物能自然回缩,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一直未予重视和治疗。近段时间她发现,自己只要稍一用力就感觉到阴道有异物膨出,脱出物也逐渐变成了如鸡蛋般大,走起路来会有摩擦疼痛感,导致生活不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种病情让尚女士感到十分尴尬,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随后和家人诉说了病情,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我院妇科门诊找到刘国红主任寻求帮助。

经过详细的检查,刘主任发现尚女士阴道前壁轻度膨出,宫颈及部分宫体屏气时已经脱垂到了阴道口外,确诊“子宫脱垂II度”。随后刘主任又细心的给患者做了详细的分析,告知患者这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现象,不用为此感到难堪与担忧,患者子宫脱垂程度不重,尚未出现咳嗽漏尿等症状,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微创手术治疗即可恢复。

单孔腹腔镜加持手术

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术前,医护团队为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身体评估,排除相关手术禁忌,经过充分的准备,由刘国红主任主刀为患者进行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术。手术过程中,仅在患者肚脐处开2cm的刀口,手术器械及设备经脐孔进入腹腔进行操作:将患者宫体用丝线缝合上提,并将丝线固定于腹直肌前鞘筋膜上。这与传统开腹手术或经阴子宫切除加修补手术相比,具有创伤更小、治愈率高、恢复更快等优点,仅仅几分钟一台手术就顺利结束了。

“真没想到,这么快我就能出院了,肚子上的疤痕也几乎看不出来”。尚女士说,手术结束后自己即可下床行走,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术后三天就出院了。

子宫脱垂可预防

早期干预是关键

女性盆底是由许多肌肉筋膜和韧带组成的,它们如同一张“吊床”托起了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内脏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脱垂的。但如果这张吊床受伤了,比如晚期妊娠时盆腔压力持续增加、阴道分娩对盆底肌肉及筋膜的损伤、产后过早过重的劳动、或者长期便秘、咳嗽等导致腹压增加等,使子宫失去了依靠,就会不可避免的“掉”下去。除此以外女性到了更年期、绝经期,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肉和筋膜韧带会萎缩,弹性会降低,如果不注意保护盆底功能也可能会发生子宫脱垂。

刘国红主任表示子宫脱垂是可以预防的,早期干预是关键!特别是产后女性,一定要注意好好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可及时进行盆底磁电治疗修复盆底肌,还可以预防性的进行盆底肌锻炼,比如凯格尔运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女性也易出现此类症状,要避免长期站立或下蹲、屏气用力等动作,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疾病。目前治疗子宫脱垂技术已经很成熟,病情发现越早治疗方法越简单有效,遇到病痛请千万不要独自忍耐,一定要相信医生,尽早前往正规医院医治。



责任编辑:吴学斌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