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详情

参研者说 | 通心络CTS-AMI研究为我国基层心梗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方案

时间:2024-01-01 11:07:11来源:医师报作者:尹晗 阅读: 213676

image.png





一位身居农村的老人夜间突发胸疼,在转诊至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须立刻住院治疗时,老人却说:不行,我得先回家,不然孩子们没人接送,也没人给做饭……然而,当老人安顿好孙辈,回来住院时,已并发心室间隔破裂,几天后遗憾地不幸离世。

“作为一名医生,看到患者发病很急、很重,却没有及时就医的意识,我常感到深深的无奈。”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人民医院王春彤教授用这样一个病例道出了基层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难点和痛点。如何缩短胸痛患者抢救时间,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改善预后,成为摆在每一位基层医务人员面前的难题。




日前,影响因子高达120.7分的世界级医学顶刊《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重磅刊登了“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胶囊可显著降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30天及1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王春彤教授作为CTS-AMI研究的参研者之一,分享了西华县人民医院的参研经历和收获。




拐点尚未到来,急性心梗亟需新的诊疗技术和药物出现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加速等原因,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正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2》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病占首位。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心血管病中的急危重症,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且自2012年开始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明显升高,并于2013年开始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我们单位(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人民医院)作为中原腹地的基层医院,临床救治的心梗患者中,来自农村的患者比重很大。在治疗方面,主要是遵循指南对患者进行时间窗内的再灌注治疗。”王春彤教授指出,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如个人因素、交通因素及其他患方因素等,不少患者仍存在延迟治疗的情况。

胸痛中心作为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患者提供快速、高效和规范治疗的诊疗系统,已成为衡量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王春彤教授介绍,2018年底,西华县人民医院正式通过“第四批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并与多家基层医院建立帮扶协作关系,全面开通县、乡、村三级心电网络系统,构建起了全县胸痛诊治的“一张网”,实现了无缝隙救治对接,为抢救胸痛患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缩短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王春彤教授与心内科团队深入基层,开展了大量科普宣教工作:鉴于农村老人与留守儿童居多的特点,他们把医学知识“掰开揉碎”传授给百姓。他表示,“随着胸痛中心建设和科普宣教工作的持续开展,老百姓对疾病的认识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已基本树立起出现胸痛症状后第一时间就诊的意识,大多数患者能在时间窗内来到医院接受规范化的治疗。”

“若急性心梗发生之后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是相当高的。尽管胸痛中心建设显著提高了患者再灌注治疗比例,但急性心梗死亡率下降的拐点尚未到来。”王春彤教授表示,作为基层医生,一直期待新的诊疗技术和药物出现,能够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高质量研究证实,通心络治疗显著降低STEMI患者死亡风险



“谈到CTS-AMI研究,要从10年前说起。”王春彤教授回忆,当时,心内科一位同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修,阜外医院的专家询问他是否愿意参与杨跃进教授主持的“中国急性心梗注册(CAMI)研究”项目,同事欣然同意,并带领团队高质量的完成了数据采集任务。因此,2018年,阜外医院专家再次致电,希望科室能够参与CTS-AMI研究。

“作为一名西医医生,此前我对中医药一直持谨慎、怀疑的态度。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也认识到单纯的西药治疗存在一定局限。”王春彤教授表示,患者的远期预后和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但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一方面,STEMI患者即便接受了再灌注治疗和最佳药物治疗,仍面临着较高的院内死亡、心肌无复流、再灌注损伤风险等,而目前尚无特异性的药物来防治这些问题;另一方面,西药治疗所致的出血、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也在临床中时有发生。

“为探寻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作为124家参研单位之一,参与了CTS-AMI研究。”王春彤教授介绍,CTS-AMI研究是一项大规模、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符合现代循证医学研究标准。研究共纳入3797例STEMI患者,最终3777例被纳入主要分析。其中,通心络组1889例,安慰剂组1888例,两组基线特征相似,几乎所有患者都接受了阿司匹林、P2Y12受体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治疗,87.0%的患者接受了再灌注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是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再梗死、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1年。

结果显示,相比于安慰剂组,通心络可显著降低患者30天MACCEs风险36%,其中,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30%;此外,通心络组30天严重STEMI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随访一年时,通心络仍能持续降低MACCEs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7%。同时,与安慰剂相比,通心络不增加STEMI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随着胸痛中心建设、急诊PCI的开展,尤其是参与CTS-AMI研究以来,我们单位心内科STEMI住院患者死亡率已从当初参与CAMI研究时的7%~8%降至如今的5%以下。”王春彤教授说,能够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并且研究最终得出阳性结果,让西医医生对中医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对中医药在临床的应用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在临床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CTS-AMI研究符合现代循证医学研究标准,将中医药疗效“讲明白、说清楚”,为中医药救治急性心梗开辟了新路径,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疾病找到了最佳结合点,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王春彤教授感叹道,“从最初对中医药的不太信任,到持怀疑态度,再到最后的充分信任,这是一个态度逐渐转变的过程。现在中医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部分。”

疗效才是王道,CTS-AMI研究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普及



中医药是中国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百年来,随着西医成为主流医学,中医药曾一度呈现出边缘化趋势。“传统中医学是一种经验医学,其理论多源于对实践经验总结,而循证医学时代则以临床试验数据为评价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的准绳。”王春彤教授表示,CTS-AMI研究通过现代循证医学研究和试验数据,验证中医传统理论的指导价值和中药的有效性,也就是通过现代科学手段得出新的结论,这是一种很好的发展趋势。

“CTS-AMI研究带给西华县人民医院的改变还有很多。”王春彤教授表示,基层医院参加科研项目的机会相对较少,作为最早开始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科室,心内科凭借参与CAMI和CTS-AMI两项研究,引起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大力支持。近期,西华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也在积极筹备、申报临床试验基地的相关工作。

“此前,心内科只有少数几位医生凭借个人经验,在临床上少量使用通心络胶囊或其他中成药。而参与CTS-AMI研究后,随着大家对通心络认识的进一步提高,中成药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春彤教授表示,在医院的大力倡导下,其他科室医生对中医药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外科、骨科、康复科等主要采用西药治疗的科室,也相继采用了一些中医药治疗方法,且从目前的临床观察中展现出很好的效果,中医药逐渐在临床中普及。

“西华县地处中原,中医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王春彤教授表示,在CTS-AMI研究入组阶段,医生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发现,一听说加入中药治疗,患者的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在随访期间,有不少患者还纷纷表现出对后续治疗疗程的关注。“患者不讲数据,只讲疗效。从患者角度来说,疗效得到他们的认可才是最主要的。”王春彤教授说。

结语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梗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急性心梗发病率持续高于城市,急性心梗防治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我国心梗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基层心血管病救治能力总体偏弱,提高基层防治能力需要有一个突破点和抓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CTS-AMI研究项目总PI杨跃进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特别强调,“基于基层医疗现状,CTS-AMI研究纳入的大部分研究中心为县市级医院,也希望通过该项研究的开展提高县市级医院对心梗的诊疗水平。”

中国工程院高润霖院士表示,CTS-AMI研究证实,通心络可在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死亡风险,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同时,该研究能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发表,且获得高度评价,是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巨大成果。

“从最早参加CTS-AMI研究,到研究结果发表在JAMA杂志,作为该研究的参与者我们感到很欣慰。”在欣慰之余,王春彤教授也深感参与高水平研究对于提高基层医生科研能力、培养科研思维大有裨益。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这样的科研项目,体会中医药的魅力!









排版:张玉辉

编辑:尹晗

审核:秦苗


责任编辑:张玉辉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