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重症关键技术 提升重症服务能力
重庆市ECMO联盟大会暨第五届ECMO医护一体专项技术培训班圆满落幕
日前,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发起并承办的第三届重庆市ECMO联盟大会暨第五届ECMO医护一体专项技术培训班在重庆召开,近百家ECMO联盟成员医院的医务人员参会。
加强服务能力 提升救治效果
国家卫健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加强重症医学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是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能力的重要举措,此次ECMO联盟大会的召开旨在汇聚同行精英,共同探讨ECMO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应用经验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西部最早西医院之一,医院始终围绕人才强院、科教兴院、学科引领、管理提升、文化铸魂、开放合作的“六大发展战略”,不断强化高精尖医疗设备为载体,微创、介入、ECMO、器官移植等特色技术共同发展的综合医疗实力。此次大会的召开,以深化ECMO联盟合作和ECMO技术培训为切入点,联合全国ECMO技术开展较早较好的医院,实现强强联合,着力提升区域内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聚焦重症医学高质量发展,共同推进重庆市ECMO技术与理念,为守护重庆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凝聚新力量!
重庆市ECMO联盟理事长、重医附二院重症医学科张安主任在致辞中提到:“重症医学临床服务能力是评价一个医院能力的重要标准,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医院急危重症救治的重要保障。重医附二院重症医学科于2021年成功获批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并逐渐将ECMO孕育为科室特色,经过近5年的发展,医院ECMO开展数量不断增多,治疗模式和杂合技术不断创新,远程转运能力不断提高。伴随重庆市ECMO联盟的成立,成员单位不断的壮大,实施模式日渐多元,危重症患者ECMO救治成功率大幅提升。此次ECMO大会的举办不仅是对重庆市在ECMO技术领域取得的成果的展示,更是推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重症医学发展的重要契机。”
重庆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杨相玲副处长致辞中讲到,“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是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底线。ECMO作为危重症病人生命支持的核心技术,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有效保障。”通过此次大会,与会人员汇聚新思想、引领新航线,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促进区域内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为全市乃至西南地区重症医学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会上,重庆市ECMO联盟新增市内外14家医院,目前联盟汇集了云、贵、川、渝、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共80家医院。在未来,联盟将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区域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加强学术交流 汇聚真知灼见
大会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杜中涛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赖巍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松桥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胡才宝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郭丰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荣健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江稳强教授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安、张传来、曹云星、黄文祺、杨平等ECMO团队成员就ECMO技术全国发展新趋势、体外生命支持推动重症医学发展、ECMO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ECMO继续教育实践与管理、ECMO经典病例讨论等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此次大会的学术交流活动,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还激发了新的思考和创新灵感。这种思想碰撞与创新的氛围,将为推动ECMO技术的不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开展科学实践 检验学习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更深入理解ECMO技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赵举教授及重医附二院ECMO团队开展了工作坊及大型动物实验。除ECMO设备识别及规范化流程演示等基本项目,培训班联合重医附二院教务处临床技能中心,引入模拟机器人高端设备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利用大型动物模拟临床实践,为学员们提供了理论、实践等多维度的教学培训,真实还原VA-ECMO插管、ECMO插管评估、ECMO生理、ECMO低氧低流量、ECMO再循环、清醒ECMO和ECMO相关并发症及处理等过程。同时,工作坊拓宽实践范围,开展ECMO预充、ECMO联合CRRT、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等内容。运用高清手术直播系统转播,全程讲解置管过程及置管要点,向来自各地的同道们分享了ECMO技术应用中的困惑和疑问。通过这些实战的分享与交流,学员们不仅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实战经验和技术要领,还能够加深对ECMO技术应用的理解和认识。
5月18日,重庆市ECMO联盟大会暨第五届ECMO医护一体专项技术培训班圆满落幕,这标志着重医附二院在探索ECMO技术前沿、推动区域内医疗合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展望未来,重医附二院将继续秉承“携手共进、共创辉煌”的理念,加强市内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ECMO技术的应用水平和重症医学服务能力;同时,还将积极推动重症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区域联动、技术下沉,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医疗事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前身为1999年6月成立的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和2003年2月成立的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06年12月,由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合并为中心ICU,隶属急诊科。2012年9月重症医学科独立成科,封闭式管理;2018年7月江南院区开业,设床位31张,重症医学科一院两区共有床位47张。2018年6月重庆市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获批。2018年11月成为重庆市护理学危重症护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2019年6月获批重庆市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重庆市鼻肠管置管培训中心。2020年5月获批国家重症医学住培基地。2020年9月获批重庆市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ECMO护理技术培训中心。2021年9月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2022年3月获批重庆市首批体外膜肺氧合(ECMO)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基地。2022年4月成为重庆市解剖学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2022年10月成立重庆市ECMO联盟并任理事长单位,截止目前市内外67家单位参与。2023年5月与重庆市卫生服务中心、重庆市卫生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共建重庆市重症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科室始终以“医者仁心”为宗旨,开展重症医学相关的救治技术,目前共有综合重症、神经重症、呼吸重症、循环重症、肾脏重症、重症超声等亚专业组,分别开展了各个专业领域内的先进技术,如ECMO、多模式肾脏替代治疗、重症超声、重症血流动力学、神经重症、移植器官供体维护、移植后管理、俯卧位通气及床旁经鼻盲插鼻空肠管等,均是科室特色技术在重庆市均处于领先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近三年开展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年均600余例次、机械通气年均1300余例、俯卧位通气人数年均200余例、纤支镜检查年均1600余例次、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200余例、器官供体维护近两百例。ECMO技术作为科室重点特色技术,自2018年开展以来,当前总计超150余例,2022年开展40余例,2023年开展60余例,居全市第一,其中包括了VV、VA、VAV、双股静脉径等多种治疗模式,多次开展了清醒ECMO、ECMO介入手术以及ECMO联合血液净化、IABP等技术,并突破了经腋动脉ECMO穿刺、ECMO撤机自体血液回输等技术,覆盖院内急诊平台、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孕产中心、卒中中心等多个平台。2023年11月成立重症先锋突击队,建立移动ICU平台,具备ECMO及重症病人院际远程转运能力,接诊范围涵盖重庆、四川、贵州、海南等地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连锁康复医院再落一子,布局覆盖全国14省
2025-01-17 -
new大咖云集 通用论“健”!一场超越学术的健康盛宴
2024-11-04 -
new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二十五次学术年会 数智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分论坛暨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2024-10-21 -
new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二十五次学术年会在京成功召开
2024-10-20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2022年度珠江肝胆专科医疗联盟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2022-09-27 -
“胰”起向未来!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干预方式专题研讨会线上召开
2022-05-31 -
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是时代所需!2022年度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京举行
2022-01-11 -
詹启敏院士:便捷医疗流程,优化医疗服务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1-11-29
-
生物治疗:修剪枝蔓 力促健康成长
2017-09-22 -
第四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专题
2020-09-06 -
聚焦房颤“前沿与创新”,共同推动房颤事业发展|第21届心房颤动论坛(7.7·大连)开幕
2023-07-10 -
聚中国智慧,绽放慢乙肝临床治愈新梦想
2023-05-16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三潮汇聚 勇立潮头”-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深圳发表演讲
2023-07-18 -
专家提醒:未病先防 积极合理接种疫苗
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