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报道/详情

走进名院大家谈,推动心外科围术期多学科管理

时间:2024-06-17 17:32:07来源:组委会作者:张霖 袁芳

6月16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走进名院大家谈(杭州站)暨2024年心脏外科围术期管理多学科交流会”在浙江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顺利召开。

c6278c12db63da4db0b492b9b6ebe211_b31294f5a9b0f0d40f71ce666089f87e_8136.png

大会合影

大会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心脏移植中心主任、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马量教授,担任本次会议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虞敏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万力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傅水桥教授担任本次会议大会主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邹煜教授和王国彬教授带来专题授课;苏州市立医院房海兵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潘迪浩教授带来病例分享。

本次会议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MDT团队(心脏外科、麻醉、体外循环、ICU各领域专家),与来自浙江、上海、江苏、江西和安徽的学科代表共同研讨。从术前评估、术中麻醉和体外循环管理、术后监测和并发症管理等方向着手,共同探讨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的管理和治疗,助力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资源和服务,推动学科发展。

c6278c12db63da4db0b492b9b6ebe211_b31294f5a9b0f0d40f71ce666089f87e_8571.png

大会现场

大会主席马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心脏外科围术期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多方协作的复杂过程。从术前评估、手术操作到术后康复,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围术期管理多学科交流会可以提升临床规范化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

c6278c12db63da4db0b492b9b6ebe211_b31294f5a9b0f0d40f71ce666089f87e_8692.png

马量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邹煜教授在课题《人工血管内翻缝合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介绍道,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大部分并发症来源于出血。手术方式例如包裹内引流技术和裸人工血管吻合,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相较于经典的“三明治”方法、外膜内翻和“Stepwise”吻合技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采取的人工血管内翻缝合法,摒弃了反向“stepwise”中桥接的人工血管,使四分叉与覆膜支架直接吻合,明显节省了吻合时间,减少体循环运行时间;四分叉血管与自身主动脉以及覆膜支架能够很好的匹配,暴露清晰,加快了吻合时间;吻合口的止血原理类似于外膜內翻技术,几乎没有大的出血,优势明显。

c6278c12db63da4db0b492b9b6ebe211_b31294f5a9b0f0d40f71ce666089f87e_8986.png

邹煜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国彬教授在课题《关注心外科围术期患者的肺损伤和肺保护》介绍道,心脏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病率3%~50%,大手术后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患者死亡率高30%。几乎所有接受CPB的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轻者可表现为一过性肺损伤,重者可表现为急性肺损伤。其中主动脉夹层(AD)术前肺损伤发生率高达46.5%-53.8%,术后肺损伤发生率达20.4%。AD患者发生ALI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凝血/纤溶系统紊乱、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密切相关,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导致CPB术后肺损伤的主要原因。心脏围术期肺保护需要关注术前临床风险预测、生物标记物预测、肺部基础疾病治疗;术中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低浓度吸氧、麻醉药物的应用和术后镇痛、呼吸理疗及早期活动。围术期炎症控制药物有糖皮质激素、N-乙酰半胱氨酸、大环内酯类、辛伐他汀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抑制剂(西维来司他钠),其中NE抑制剂,以其独特的靶向抑制NE活动的作用特点,可以阻断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肺部功能。

c6278c12db63da4db0b492b9b6ebe211_b31294f5a9b0f0d40f71ce666089f87e_81469.png

王国彬 教授

c6278c12db63da4db0b492b9b6ebe211_b31294f5a9b0f0d40f71ce666089f87e_81478.png

房海兵 教授

c6278c12db63da4db0b492b9b6ebe211_b31294f5a9b0f0d40f71ce666089f87e_81487.png

潘迪浩 教授

在讨论环节,江西省人民医院胡建明教授和曹乾嫱教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丁洁教授、阜阳市人民医院郑雄教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胡晓燕教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殷亚俊教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峦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洪军教授、绍兴市人民医院孙雪东教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曹强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赵海格教授、施丽萍教授和康仙慧教授,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邹煜教授和王国彬教授带来的外科技术分享和ICU重症监护管理专题;苏州市立医院房海兵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潘迪浩教授带来的病例分享展开讨论。

参会专家从外科手术、麻醉管理、体外循环管理和重症监护管理各角度全面剖析了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管理问题,对于如何降低肺损伤、保护患者肺功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对于术中防治PPC,临床上需要对高危患者进行早期识别、采取预防应对措施、优化护理等措施,达成初步共识。

最后,大会主席马量教授对会议进行了精彩总结。马教授指出,一直以来心脏外科手术的技术难度高、专业性强,患者病情复杂。围手术期管理中往往涉及诊断技术、术前考量、心脏麻醉、体外循环、ICU监护以及感染、呼吸、并发症管理等问题。学科的交叉讨论,可以帮助临床工作者对心脏外科围术期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也为大家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在未来的工作中,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加强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心脏外科围术期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会后,参会专家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心脏外科病房和ICU进行了参观交流学习。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简介

2023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完成各类心脏大血管手术2628例,连续30年手术量位居全省第一,占全省手术量超过25%。

1.瓣膜手术技术国内顶尖,手术理念先进 

自1976年开始,共累计进行了近2万例的人工瓣膜置换或成形手术,提出了一系列先进手术理念,诸如二尖瓣钙化“饺子皮理论”,“大包围止血法”等。先后申请新型瓣膜缝线、支架瓣膜等多项国家专利。

2.微创心血管手术国内领先 

近年来大力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微创化外科治疗。目前常规开展右胸小切口、胸骨上段小切口等微创心脏手术。2016年完成浙江省首例由外科主导的经心尖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目前科室常规开展经股动脉、经心尖TAVI手术,也已成为省内最大的外科TAVI中心。 

3.心脏及多器官联合移植创多项国内纪录 

1998年成功完成首例心脏移植便创当时国内心脏移植最快纪录。目前已常规开展心脏移植及心肺、心肾联合移植,手术例数快速增长,位居全国前列。

 4.大血管手术稳步提升 

心脏大血管外科是浙江省最大的大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常规开展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术)、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David术)、主动脉全弓置换术(孙氏手术)、胸腹主动脉置换术等。发展了人工血管的翻转吻合技术、主动脉夹层的杂交手术(Debranch手术),使部分主动脉夹层手术微创化,大大降低了手术的死亡率。 

5.冠脉搭桥术内外结合,全省领先 

省内最早开展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的冠脉搭桥术,是全省最大的冠脉外科中心。2009年成功为90岁高龄严重多支病变患者行冠脉搭桥手术。2016年完成省内首例一站式冠脉杂交手术和冠心病合并肺癌的同期杂交手术,2019年完成全国首例TAVI+肺癌根治术。 6.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全国领先 

科室ECMO团队实力雄厚,曾2013年H7N9疫情期间创造多个中国纪录:同一时段ECMO患者数量国内最多、辅助持续时间全国最长、ECMO撤机最快、效果最好等。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来院内指导工作期间给予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许奉彦
本文为医师报/医师网经作者同意转载文章,任何机构和个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