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海医会心血管专委会年会在深圳召开
杨跃进:规范医疗行为 培养智慧医生
中国心肌梗死注册研究者合影
11月3~6日,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简称“海医会”)第七届年会、第八届指南与实践:心血管疑难危重病例研讨会(GAP-CCBC)、第七届海峡心血管病高峰论坛、第一届深圳国际心血管病介入论坛在深圳举办。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表示,海医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成立8 年来,在加强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学者交流,探索华人自己心脏病诊疗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提高海峡两岸华人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做出了积极努力。海医会为心血管病医生提供深入交流的平台,架起弥合指南与实践之间“鸿沟”的桥梁,使临床诊疗更加规范,医生更加智慧。
CAMI研究: 为防控心肌梗死提供科学依据
据CAMI研究主要负责人杨跃进教授介绍,截至2015年11月,CAMI研究已入选患者4.6 万例,并发布了CAMI总体数据报告和分中心数据报告,在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文章8篇,今年启动了两项基于CAMI的随机试验,3月启动了匹伐他汀随机对照研究,8月启动了Real Old研究,即中国老年(≥ 75岁)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和常规延迟有创干预策略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今年7月1日起在全国启动长期随访计划。
数据共享
杨跃进教授表示,入选近5万例患者的CAMI研究是唯一可以反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诊疗现状的注册研究,这个数据库非常宝贵。
作为CAMI研究数据分析的主要负责人,阜外医院李卫教授同样表示,CAMI是目前国内质量最高,最能代表中国的全国性注册研究。
杨跃进教授欢迎所有参研单位的医生学者基于CAMI研究数据撰写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文章。据他介绍,只有入组病例数≥500例,随访率≥95% 的医院可以撰写基于全国数据分析的文章。原则上不允许作者接触数据库;文章撰写前要与学术委员会商议论文撰写方向,并提交文章可行性分析申请,课题组学术委员会备案。
经课题组数据管理中心认为分析计划可行,提交论文分析计划,并由统计中心完成统计报告,文章撰写完,经课题组学术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投稿。
优化策略
阜外医院许海燕教授以AMI为例指出,通过对注册登记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AMI发病特点和临床特征、就医、诊断、治疗现状,预后及影响因素,建立危险分层及评分,不同治疗策略及方法的效果比较分析,真实世界下评估药物及器械的疗效及安全性,促进指南更新,医院医疗质量评估及改进,同时还可作为临床试验研究的平台,最终使AMI的防治策略得到优化。
如美国国家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基于此发表了300篇文章,建立了AMI 风险模型,定期评估医疗质量及遵循指南的状况,向各医院发质量评估报告,推动了指南的修订和不断更新,促进AMI诊治规范化。
据阜外医院杨进刚教授介绍,目前基于CAMI研究数据发表的或在投的论文初步揭示出我国AMI特征和诊疗现状,如我国不同年龄的患者AMI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存在很大差别;我国AMI患者从症状发作至接受球囊扩张时间长于发达国家;中国约1/4的AMI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衰,Killip分级高的患者接受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比例较低;心衰/休克是我国AMI患者住院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可能与再灌注率低有关;不同级别医院死亡率有较大差别,尤其是killip分级较高的患者,县医院killip 4级的患者死亡率近50%。
完善数据
许海燕教授表示,基于注册研究数据撰写高质量文章的前提是保证获取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分析数据的科学性,以及解读分析结果的客观性。
李卫教授表示,虽然CAMI研究的设计优于美国注册研究主要体现在长期随访,但当前的随访率还不乐观。杜克大学临床研究所冼颖教授同样表示,数据的完整性和公正性直接会影响数据分析的准确性。而且注册研究一定要连续入选患者而不是挑患者,这对于数据分析的客观性非常重要。
数据质量的监控对于保证CAMI研究的价值非常重要。因此,杨跃进教授强调,今后的工作重点首先应该是补充资料到完整,要做好随访,一个不能丢。进一步促进数据转化,整理消化吸收,总结出科研论文发表。
他说,每一个参研单位都应该有一个做科研的脑袋,都有责任高效的完成这项国家层面的注册研究。只有这样CAMI研究数据才能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高AMI救治水平提出任务和参考,为中国AMI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中国人民有效防范AMI提供知识。
冼颖 教授
美国杜克大学冼颖:
确定研究选题可从寻找指南“漏洞”下手
“研究做好了,但如何利用注册研究数据来撰写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发表的论文为何被拒?”美国杜克大学冼颖教授进行了分享。
他首先阐述了稿件被拒的几个常见原因,如临床意义不大,杂志本身有优先次序,原创性不够,研究质量不高(包括存在统计学问题),存在写作问题等。
什么样的研究才算有临床意义?冼颖告诉与会者一个诀窍,就是寻找指南存在的“漏洞”。
指南居然有漏洞?冼颖教授介绍说,所有指南推荐的循证证据并非都为一级证据,也就是说证据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或证实。如果能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无疑会弥补指南空白。
如之前Tricocl等进行的研究就发现,美国心脏病学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发布的指南中,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相关指南证据级别较高,有50%为一级证据,但其他领域证据级别要略逊。
他还举了3个实际例子,包括发现证据水平为二级、三级甚至一级中所存在的“漏洞”后,展开研究并发表文章。
此外,冼颖还发表了个人对英文写作的看法。他认为写作也是熟练活,要多练习。具体发文时要注意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文章要简单明了,且无拖沓累赘,最好不要用大词长句、双重否定句以及被动语态。
“另外,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应放在最前面,让人一目了然,且要注意数据与结论的一致性。”他特别强调要写好“摘要”,因为好的摘要才能打动编辑的心。他自己就介绍说,常常成文后,还会再花较长时间来润色摘要。
冼颖表示,希望能在明年能在国外诸多著名杂志上看到更多中国作者的名字。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打造消化医学学科高地 泰康医疗消化医学中心成立揭牌
2025-06-29 -
06-242025
多方合力聚焦妇幼健康 让科学信息抵达每一个家庭
-
new聚焦AI时代的病理检验智慧化建设与创新,第三届中日病理检验创新论坛召开
2025-06-20 -
new泌尿医学中心挂牌成立!泰康医疗战略学科发展提速
2025-06-17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2022年度珠江肝胆专科医疗联盟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2022-09-27 -
“胰”起向未来!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干预方式专题研讨会线上召开
2022-05-31 -
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是时代所需!2022年度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京举行
2022-01-11 -
詹启敏院士:便捷医疗流程,优化医疗服务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1-11-29
-
生物治疗:修剪枝蔓 力促健康成长
2017-09-22 -
第四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专题
2020-09-06 -
聚焦房颤“前沿与创新”,共同推动房颤事业发展|第21届心房颤动论坛(7.7·大连)开幕
2023-07-10 -
聚中国智慧,绽放慢乙肝临床治愈新梦想
2023-05-16 -
“三潮汇聚 勇立潮头”-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深圳发表演讲
2023-07-18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专家提醒:未病先防 积极合理接种疫苗
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