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详情

女子肺上鼓起大结节辗转多地多年未确诊,武汉市肺科医院:罕见,成因是肺动脉“偷懒”

时间:2025-03-26 16:22:59来源:医师报作者:王敏 张全录 阅读: 33029

通城的杜女士咳喘多年,在CT检查中发现,其左下肺有一个鹌鹑蛋大小的结节。多年来,她辗转多地、多家医院治疗,虽然咳喘时好时坏,但结节却不见好转迹象。前天,在省内唯一的三甲呼吸疾病专科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专家杨澄清为她解开了谜底:这是一条“偷懒”的肺动脉分支,它没有经过肺泡循环,去吸纳氧气,就“抄近路”直接跑进了肺静脉,导致血管畸形,形成CT中所见的“结节”。昨天,血管介入专家果断出手,消除了这一随时可能引发咳血的“雷”。

前天,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二病区,杨澄清主任将通过增强CT对肺上结节进行检查的结果告诉杜女士时,杜女士长舒一口气,困扰她多年的疑团最终解开。

3b1fa0200641aacd23c4e6b3f74476d.jpg

杨澄清说,杜女士多年来的咳喘问题,与她的哮喘病有更多关联。而这个结节,即目前已经明确是肺动静脉畸形的这个病灶,却是肺上更危险的一颗“雷”。如果不及时消除,将来也有一定概率会引发咯血、血胸等威胁生命的严重后果。

这颗“雷”是怎么埋下的呢?

杨澄清解释:肺动静脉畸形是由于肺动脉与肺静脉的异常交互贯通而形成。通俗说,肺动脉本来是要分散流入到每一个肺泡,吸足氧气后,再汇聚起来,变成肺静脉,返回心脏的。但这支肺动脉的分支想“偷懒”,它没有去每个肺泡收集氧气,而是直接“抄近路”去了肺静脉。如果是极少数这种肺动脉分支“偷懒”还不足以让人因憋闷而有所察觉,如果这种情况泛滥到动静脉畸形足够大并产生明显的右向左分流时,就会让人出现发绀或左心功能不全的相应症状。一般而言3毫米大小的畸形就需要血管介入治疗。而杜女士发现时,畸形病灶已经有15毫米大小了。

 随后,血管介入室为杜女士进行了血管介入治疗。介入专家李晟成功将畸形血管永久封堵,“雷”被安全排除。目前,杜女士在药物治疗下,哮喘病也得到了控制,咳喘明显减轻。

cc6816dd9bbc89494fd38176f74890a.jpg

红色边框内的“圆球”即是杜女士肺上的肺动静脉畸形 

 

 

 


责任编辑:刘则伯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