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基层能力提升专项行动(2025)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专题/基层能力提升专项行动(2025)/详情

2025年8月1日“基层肿瘤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之衢州站召开

时间:2025-08-05 11:28:11来源:医师报作者:chengshihan 阅读: 2588

8月1日,“基层肿瘤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之衢州站专场研讨会在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衢州医院顺利举行。会议通过对成人ITP诊疗进展以及移植专题和一例ITP病例分享和一例移植病例分享,让更多的临床医生,掌握ITP患者血小板减少以及移植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临床思维与诊疗规范性,让中国更广大的患者受益。会议中就以上两类患者在血小板减少方面的临床治疗展开了讨论。会议邀请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松福教授,浙江衢化医院邱新宇教授作为大会主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钱红兰教授,浙江衢化医院罗林香教授为讲者,出席此次会议。本次共26人参与本次学术活动。

主席江松福教授和邱新宇教授介绍会议背景。聚焦罗普司亭在ITP治疗中的最新进展。作为TPO受体激动剂,罗普司亭能有效提升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风险,且安全性良好,为难治性ITP患者提供了重要选择。临床应用中需结合患者个体差异优化剂量,关注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数据。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真实世界研究及联合治疗探索,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碰撞出更多临床实践智慧!

会议首先由钱红兰教授对《B细胞淋巴瘤治疗新格局——2025指南更新解读》进行了讲解,2025 CSCO 更新要点:1:新增Hi-CHOP治疗方案。2:双表达新增CR-CHOP方案,CSCO指南主要推荐传统免疫化疗,II级推荐开始引入新药,随着药物可及性的提高,治疗格局逐渐与国际接轨。

第二个讲题由罗林香教授对《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分享》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高峰年龄在41-80岁,平均年龄53.5岁,本例患者为56岁。PGDLBCL的临床表现,以非特异性上消化道症状为主,可伴有体重下降、发热等,晚期出现恶病质。本例主要表现为间断腹痛、腹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是PGDLBCL诱发因素之一。PGDLBCL的18F-FDG PET/CT表现以不同形式及程度的胃壁增厚和显著增高的18F-FDG摄取为主要特征。根据病变组织的范围,可以将 PGDLBCL的18F-FDG PET/CT表现分为3型:Ⅰ型(弥漫型),胃壁弥漫性增厚伴18F-FDG摄取显著增高;Ⅱ型(节段型),胃壁节段性增厚伴18F-FDG摄取显著增高;Ⅲ型(局限型),胃壁局限性增厚伴18F-FDG摄取显著增高。因此确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需及时给予积极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控制病变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尽最大努力保证其生活质量。

会议最后,会议主席江松福教授和邱新宇教授总结本次院级交流会议很有助于资源共享和知识传递,通过上下级医院的交流合作,可以更好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让患者得到更专业、更有效的治疗。

微信图片_20250802124153_30.jpg

责任编辑:李慧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