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报道/详情

重大灾难事件面前:我们始终在一线

时间:2015-09-10 18:59:00来源:未知作者: 裘佳 许奉彦 阅读: 105359

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无论是突发传染病,还是重大安全事故,他们始终冲在救治第一线;他们与死神博弈,尽力救治每一个徘徊在死亡边缘的患者;他们看尽人世间的生死,便更能体会患者的病痛,珍视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他们感性、慈悲,对生活、工作充满激情;他们果敢、冷静,应对各种危重病情。他们就是重症医学(ICU)的医护工作者。

2015年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将于9月17-20日在福州召开。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让我们走近ICU,去更深层地了解这个学科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

blob.png

学科发展

重症医学是超级交叉学科

从最初的外科ICU、内科ICU发展成重症医学科——现代意义的ICU,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过程。席修明对此深有感触:“可以说,我国的ICU是从3张床的病房“起家”的。

12年前的春天,很多人都经历了那场席卷全球的SARS传染。时至今日,人们对它的惨烈程度仍心有余悸。现在,当突发传染病发生时, ICU医护人员冲在抢救一线已成为常态,但在 2003年前,ICU 在突发传染病患者抢救中的作用并未被发现和重视。

2003 年,SARS 肆虐中国,最严重时每天发病率高达200多人,病死率不断攀升。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席修明院长介绍:“在抗击SARS初期,参与抢救工作的是传染病科和呼吸科的医护人员,后来发现SARS可引发患者严重的呼吸衰竭,ICU 开始介入。”

在这场SARS医学战役中,ICU抢救突发传染病患者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之后,从2005 年四川猪链球菌感染,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2014年昆山工厂爆炸事故到今年“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天津塘沽危化品仓库爆炸事件,在更多社会救援的前线战场,ICU医护人员的身影随处可见。

北京协和医院陈德昌教授于1982 年在协和医院创办了我国第一家ICU病房。病房很小,只有3张床,但是其理念、操作、运行方式都已达到国际标准。

如今,重症医学抢救重症患者的优势已经得到公认,几乎所有医院都开设了ICU。2005 年,中华医学会成立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医学科成为临床医学的下属二级学科。我国每年从事重症医学的工作者,ICU的床位数和科室数量也在飞速增长。“重症医学已成为超级交叉的学科。”

“重症医学的两个责任已十分明确,第一是管理高危住院患者,进行生命支持;第二是抢救ICU以外的重患者,即让普通科室的重患被医生发现并及时转到ICU进行抢救,后者往往难度更大。”

对于ICU的下一步发展,席修明表示,“现在,国家卫计委已将专科医师培训列入医改重要组成部分,已有住院医师培训、考核,下一步就是专科医生考核。未来,希望学会能够在专科医师的准入和培训方面不断推动。”

此外,注重人文关怀、终末期“尊严死”问题也是ICU医生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目前国内有“选择与尊严”网站,专门设置了人们在健康时留下遗嘱,以选择自己在生命终末期时是否进行治疗。“但是,依然存在很多法律上的问题。”席修明说。

blob.png

人才培养与多学科协作

重症医学有独立的学科体系

“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医生的能力与水平”,杜斌认为,如何培养合格的重症医师是学科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

重症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产物。得益于器官功能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进步,以及医院管理、重症护理等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重症医学发展迅速,目前在国内外已成为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综合性学科。以重症医学为平台、各个专科分工协作的危重患者的救治模式,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已成为现代化医疗机构的重要标志。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协和医院杜斌教授认为,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学科迅猛发展,珍视所取得的成绩,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不同地区ICU水平的差距,以及人才梯队培养、学科发展方面的差距。

如今,杜斌以及众多同道在重症医学继续教育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由他主持的危重病基础评估与支持治疗(BASIC)课程中,参加培训的人员既有科室主任也有刚毕业的学生,“BASIC培训的内容涉及非常基础的ICU知识,一些内容甚至与国外医学生的教学内容有所重复,但依然可以看到,不同年龄、层次、年资的医生在 ICU 基础知识方面的欠缺与差距。专科发展在人才培养、专科医师培训方面仍有很多值得忧虑和努力的地方。”杜斌说。

目前国内的ICU设置中,综合ICU与专科ICU并存。杜斌认为,“如何处理好各个专科与重症医学科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促进或制约本专科以及其他专科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其他相关专科(如呼吸、麻醉、急诊等)的医生应当接受重症医学培训,否则,专科培训就不完整;其次,重症医学在国内外已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医学学科,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拥有自己的专科实践基地,有辩证解决临床问题的一整套思路。因此,作为一个独立的医学专科,重症医学的地位毋庸置疑。

重症医学与其他专科之间既存在交叉,又有自身特点。杜斌认为,“无论是哪个专科的医生,想要掌握ICU知识技能,就必须接受完整的重症医学培训。培训完成后,至于是在急诊ICU或呼吸ICU工作,还是在综合ICU 工作,其实并不重要。”

重症医学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综合ICU还是专科ICU,其基本功能都是研究和治疗危重病,仅在治疗病种及行政隶属方面存在差别。杜斌认为,从全国范围看,希望综合ICU完全取代专科ICU,或由专科ICU完全代替综合ICU,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从长远看,综合ICU与专科ICU的关系若处理得当,彼此反而会成为有益的补充以及共同发展的动力。“现在是学科融合的时代,学科之间、学科内部并非遵循‘我发展你灭亡’的生存法则,而是互相借鉴、互相促进。这一点不仅重症医学科的同道们应认识到,其他相关专科的医生同样也需要认识到。(下转第21版)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