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刘荣:游刃肝胆胰外科的谦和战士
他是吴孟超、黄志强两位元老级院士的学生,这在全国并不多见,但他总说:“这是我的幸运。” 他开创了国际上腹腔镜治疗肝胆胰肿瘤多项首例,但他总说:“做手术并不是为了首例,完全是从患者利益出发的。” 他是全国肝胆胰肿瘤外科领域有名的“快刀手”,但他总说:“快只是对解剖更熟悉些,快并不是目的。” 他在刚步入外科时给自己定下了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最低目标是当一名外科医生,最高目标仍然是当一名外科医生。 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他虽不是院士,但却一直在创新的道路上奋勇
2018-01-02 -
new 肾脏内科: 改革创新与基层普及并行
在医疗中,小到药物治疗,大到外科手术、慢性病,几乎所有的疾病最终都会或多或少累积到肾脏。据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王海燕的研究统计,我国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据此估算我国现有成年慢性肾脏病患者1.2亿。与此相对应的,慢性肾脏病知晓率仅为12.5%,肾脏这个人体重要的脏器常常处在被忽视的地位,而慢性肾脏病中1%会最终转化为尿毒症,慢性肾脏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类不容忽视的重要疾病。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分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08年成立,为我国的肾脏病治疗与知识的普及
2018-01-02 -
new 重视生命的厚度
时光易逝,转眼间从医已逾47年。近半世纪的行医生涯,感触良多,祈与诸君共勉。 忆及我的两位良师益友张天泽教授、已故陈敏章部长患癌后的治疗情况。 张老患膀胱癌多年,六年前发现胸椎及肋骨转移,以致截瘫。他天性开朗、豁达,发生转移后除作局部放疗外,坚持采用能保持较高生活质量的扶正、免疫及对症治疗,既未采用化疗也未服用中药,我前往探视时,床上仍置外文期刊,除下半身不能活动外,谈笑如常,很满足于自己能以81岁高龄进入21世纪做跨世纪人才而自慰,自谓蠢蠢欲动,颇欲做些力所能及的文字工作,但又颇虑过不了自己的84岁大关
2018-01-02 -
刘力生:引领中国高血压防治
从1954年的初涉医坛,到成为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再到如今的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一直将“总是要为患者做点什么”当作终身铭记的信条。 在高血压事业中,她曾经无数次创新防治模式,带领我国高血压专家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而四处奔走。有人评价,85岁高龄的她仍然像一个思路敏捷的年轻人,活跃在防治和研究高血压的工作中,永不知疲惫。 2012年10月3日, 澳大利亚悉尼,国际高血压学会第24届科学年会上,当 84岁的国际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从国际高血压学会主席Stephen B Harrap 教授手中接过国
2018-01-02 -
孩子,我有没有勇气救你?
“到底应不应该放弃这个孩子的治疗呢?”这是去年我面对一位叫彤彤(化名)的患儿时最纠结的问题。 彤彤是一位来自黑龙江的2岁女孩,因患高位颈髓内肿瘤来我院接受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但因孩子入院时身体状况极差,术后感染了真菌性脑炎。这是一种罕见且死亡率极高的颅内感染,偏偏孩子又对特效药无法耐受。 就在我们为孩子攻关下一步治疗方案时,孩子的父母突然来找我。 “大夫,我们决定不治了。”彤彤的父亲几乎是强忍着泪水。 “为什么?” 面对我的疑问,他们道出了缘由:这对二十出头的夫妇来自农村,当初为了结婚已欠债累累。自从彤彤
2017-12-28 -
舒畅:游走云端和国际的血管外科医生
2007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以下简称“湘雅二院”)收治了一名女性艾滋病患者。患者因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破裂,失血600多毫升,如不及时手术,动脉瘤将随时破裂,危及生命。 “艾滋病患者?”有人犹豫。“艾滋病患者也是人!这个手术我主刀。”湘雅二院血管外科主任舒畅果断下令。 两层隔离衣、两层手套、防护眼镜、鞋套,他领着手术组8名成员进入手术室。其间,患者果然血管爆裂,血喷涌出一米多高,舒畅的同事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有人用手压出血口,有人给伤口消毒,有些人轮流用手压住患者动脉。整整6个小时,湖南首名接受大手术的
2017-12-28 -
病理医师:疑难病症的裁判员
病理医师对于临床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到手术台旁的快速病理报告,大到新发传染病的尸体解剖,乃至癌症的诊断和医疗事故的鉴定都需要病理医师的介入。因此病理医师也常被称为“医师的医师”。 分子病理的新时期,给病理诊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病理学界正在朝着这一新的至高点迈进。 病理医师既是导航员也是裁判员 医师报:病理科医师在临床诊疗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顾江: 病理医师被称为“医师的医师”,也被称为疑难病症的裁判员。 “病理科非常重要,绝不是一个辅助科室,而是主要的疾病分析和诊断科室,这是行业共识。”谈到病
2017-12-28 -
韩雅玲:强化大健康概念
对话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 韩雅玲
2017-12-28 -
12-282017
“患者黑名单”究竟可不可行?
我非常理解“黑名单”是医疗行业面对医患冲突寻求“公力救济”效果不佳、继而开展“自力救济”的一种尝试,但是,这种尝试无疑是滥用“自力救济”。
-
12-282017
新时代下 健康科普如何决胜
12月6日,中国健康科普联盟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