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报道/详情

ESC 2016 癌症治疗与心血管毒性的实用指南之特殊人群

时间:2016-09-06 10:50:36来源:未知作者:关旭敏 刘莹 夏云龙 阅读: 128669

作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医院  关旭敏 刘莹 夏云龙


年来,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成为主要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杀手”。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及诊疗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然而,多数化疗药物的使用及放疗可直接或间接造成心脏或血管损伤,随之而来的心血管事件逐渐成为肿瘤幸存者面临的又一严峻挑战。目前,关于癌症治疗引起的心脏毒性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包括心衰、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及血栓栓塞等但不同的人群产生的心脏毒性可能有所不同,尤其在儿童、老年及孕妇人群中表现不同。ESC 2016 癌症治疗与心血管毒性的实用指南及时发布,本文主要概述指南中关于癌症治疗引起的心血管毒性在不同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群、孕妇)中可有不同的体现。


1、儿童期癌症患者

儿童期癌症幸存者将会面对癌症治疗引起的终身副作用,其中包括对心血管系统引起的毒性作用。心血管疾病成为儿童癌症幸存者长期生存的一个主要死亡原因。在儿童期癌症患者中,主要由蒽环类药物及放疗引起心脏毒性的发生。最近的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纳入了32000以上儿童期癌症幸存者,发现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8.1%。其中,肝癌、霍奇金淋巴瘤及白血病治疗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心衰最为常见,相对风险比是5.295% CI4.5-5.9);其次是瓣膜功能损害,相对风险比是4.695% CI3.8-5.5);脑血管疾病相对风险比是3.795% CI3.4-4.1)。与对照组相比,年轻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60岁以上人群的20倍。因此,对于使用蒽环类药物、胸部接受放射性治疗或两者情况同时具备的儿童期癌症患者,新的指南建议需要终身随访。


2、老年人群

由于老年人群常常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因此,老年人群成为行癌症治疗引起心脏毒性的第二大人群。既往有心衰、心功能紊乱、动脉性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的患者,在行化疗或者放疗时更容易造成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3、孕妇

关于孕妇的心脏毒性方面的报道并不多。在妊娠期间,药效动力学及药代动力学的改变可能影响癌症治疗引起的心脏毒性。最近的研究提示,与非妊娠女性相比,妊娠女性血中的蒽环类药物浓度是降低的。另一方面,妊娠期间高的高心输出量引起的心脏超负荷可抵消其低毒性影响,因此,行癌症治疗对孕妇引起的心脏毒性作用是难以预测的。一项较小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了10例孕妇及10例非孕女性患者,发现她们心脏毒性风险是相似的。但是对这些需要进行化疗的孕妇,在每次给药之前都需要进行临床心脏评估及超声心动图功能评价。


动物实验表明,癌症治疗药物穿透胎盘的能力较低,如蒽环类药物并不能通过胎盘。然而,低浓度的蒽环类药物对心肌细胞的正常发育是否有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母亲在妊娠期间接受抗癌治疗,对孩子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并未发现对孩子产生心脏毒性影响。


在特殊的人群中,癌症治疗引起的心血管毒性需要被特殊考虑。指南癌症治疗在特殊人群中引起的心血管毒性的管理提出对这类患者要进行密切随访的观点,尽早发现亚临床心血管损害从而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治疗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