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报道/详情

重视血脂管理,推动心血管事件拐点早日到来

中美专家对话胆固醇管理

时间:2016-09-15 21:14:52来源:未知作者:宋箐 阅读: 80816

目前,我国面临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的局面,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仍极有可能继续上升。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之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拐点”很难出现。与严峻的发病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众的心血管疾病防控意识薄弱。

为积极推动我国心血管事件“拐点”早日到来,2016年9月8日,“2016ACC&CSC心血管疾病防控项目”年度学术会议暨总结会在西安召开。

_DSC0761.JPG

会议现场


美国著名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医学专家、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心脏科预防医学主任,曾任美国心脏预防医学学会主席的Nathan Wong教授,哈佛医学院博士、麻萨诸塞州医学中心心血管中心首席心脏科主任Aaron Kugelmass教授,美国高血压学会主席、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综合高血压中心主任John Bisognano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委、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委、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袁祖贻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郭宁教授以及多家媒体出席了本次会议。

三高患者: 评估心血管风险,开展综合心血管风险管理

Aaron Kugelmass教授介绍说,今年ACC与CSC项目启动以来一直在强调早期血脂筛查和对高危因素的识别是后续干预的关键,早期的血脂检查胆固醇异常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胆固醇的有效管理, 也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迎来新血血管疾病死亡率拐点的重要战略举措。

_DSC0768.JPG

Aaron Kugelmass教授


John Bisognano教授介绍,在中美高血压流行病学和治疗领域,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都是一个高度值得探讨的问题。他认为高危高血压患者:不仅要严格控制血压达标,还应综合评估自己的心血管风险,进行综合管理。

_DSC0756.JPG

John Bisognano教授


Nathan Wong教授表示,糖尿病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性是明确的,对存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联合控制血压、血脂与血糖,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从而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

_DSC0776.JPG

Nathan Wong教授


一级预防:从“指南”走向“医疗实践”,从“临床试验”走向“医疗服务”

郭宁教授指出,纵观欧美各血脂指南,LDL-C仍为重要干预目标,他汀仍是首选药物,一级预防在国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接受一级预防药物治疗的人群越来越广大。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负担仍然沉重,医生和民众一级预防意识依旧淡薄,外加其他一系列因素,使得推行一级预防步履缓慢。临床医生应该让一级预防从“指南”走向“医疗实践”,从“临床试验”走向“医疗服务”。

_DSC0772.JPG

郭宁教授


2017:ACC&CSC心血管疾病防控项目将聚焦胸痛中心医疗质量的提升

袁祖贻教授指出,目前看中国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拐点要在2020前实现,除需要大力提升一级预防措施外,提高胸痛救治水平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有助于在最短时间内让胸痛患者接受最佳治疗,最终降低心梗等急性胸痛患者死亡率。并分享了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的建设及运行体会。据悉,交大一附院胸痛中心已被评为中国胸痛中心示范中心,也是西北首家示范中心。

_DSC0765.JPG

袁祖贻教授


Aaron Kugelmass教授介绍说,明年该项目将继续致力于迎接中国心血管疾病拐点的尽快到来,将以胸痛中心和急性心梗救治体系为主题,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对于国内外指南的依从性,开展中美学术讨论。

ACC&CSC心血管疾病防控项目自今年1月在北京启动以来,邀请数位ACC顶级专家来中国和中国心血管医生进行学术交流,并创先通过网络直播向全国医生开放,同时通过“医熠生辉心脑界”等面向医生的微信学术资讯平台推送学术内容百余篇,累计阅读达2万人次。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