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影响
开奖讲啦
贾永青 定州市人民医院
精神永恒 用生命迎接生命
6月21日22时10分,在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了1年零9个月后,用生命迎接生命的好医生贾永青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面对患者,医生再苦再累都会坚持下去,我相信正是这份信念支撑着我。我希望这是场噩梦,现在就从梦中醒来,然后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赶紧去帮助更多的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贾永青曾这样淡淡地告诉记者。
帮助更多的人。一句简单的话语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
“抗癌药物让她的手和脚都出现了严重的脱皮现象。双手裸露在外的嫩肉被消毒液一泡,被手术线一勒,钻心刺骨的疼痛让她浑身都在颤抖。脚上的水泡让她走路时感到疼痛难当,她就让母亲做了一副厚鞋垫垫在了鞋里,还在脚上套上了一双厚袜子,依旧快步奔忙在患者需要她的每一个地方。”同事讲起贾永青的事迹,心疼的眼泪禁不住流下来。
当贾永青患癌后的一个个数字被罗列出来时,我们看到了贾永青面对病魔时的坚强不屈:治疗患者961人,参加手术1000余台,接生512例,加班169次。这样的一组数字,分明是在骄傲的向全社会诉说:医者的仁爱精神正在年轻一代医生身上延续。这是伟大的继承,这是生命濒临湮灭时的倔强追求,这是医生在救死扶伤道路上的无畏求索。
“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了,捐出我的器官为需要的患者带来健康”,这一眼成为了贾永青心中的留世惦念。
遵照贾永青生前遗愿,当日凌晨2时40分,父母将其眼角膜捐献。河北省和山东省的两名眼病患者因此重见光明。
贾永青逝去了,但贾永青精神将永恒!
乞国艳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以爱施术 对抗“不死的癌症”
“这个病祸害了我 9 年,不仅扼杀了我的健康,还耽误了我的青春与工作……但也成就了我今天的事业。”乞国艳口中的病就是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障碍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然而,当时患病的乞国艳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通过自身与病魔抗战的长期实践和摸索总结,创立出了一条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综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独特疗法,经过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为医术独到,每天慕名而来的患者都很多,但乞国艳并没有因此失去对患者和家属的耐心。
一个 16 岁的小女孩搂住乞国艳的脖子,在她耳边悄悄地说:“乞妈妈,我出院后还会回来看您的。”乞国艳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喜悦。这个女孩无疑是不幸的,她 3 岁时被诊断出重症肌无力,13 年来父亲带着她四处求医;她又是幸运的,两个月前,他们找到了乞国艳,经过60 多天的治疗,她可以康复出院了。父亲抑制不住心中的巨大喜悦,在心里想了千万遍要感谢的理由,提笔时发现自己不善言辞。最终写下了“我没有什么好报答你们的,只有把感激留在这里。”
如此简单的话语却蕴含了一位父亲对乞国艳团队辛苦付出的感激之情。
“我经常告诉我们科室的年轻人,重症肌无力的患者需要我们更贴心的照顾,因为这类疾病往往让患者有抑郁、自卑的情绪。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影响他们的治疗信心,而信心是抗击疾病的基础。”乞国艳告诉记者。
乞国艳始终不忘初衷,以慈悲仁爱之心,用心诊治每一位患者,以患者康复作为她的最高追求,用亲情服务,用爱心施术。
刘亚玲 西安长安丰京医院
感恩回报 为乡亲建起身边的医院
东马坊村是刘亚玲的老家。刘亚玲告诉记者,2003年,老村长的一句话深深地影响了她,也正是这句话让她成为了影响一个区域的好医生。
老村长对刘亚玲说:“你保家卫国这么多年,现在也不打仗了,你能不能回到村里给乡亲们也看看病?”触动之下,刘亚玲做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离开工作了十几年的西京医院,回到东马坊村办一家能直接给农村老百姓看病的医院。
2008年,丰京医院正式建成,目前这里已经是能动手术、能住院、能新农合报销的1000多平方米的一级综合医院,服务着周边十几个村子几万名群众。“刘大夫看病仔细、收费少、医术高,在周围几个村子是出了名的,甚至有些远地方的也到这儿来看病。”
“如今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无人问津。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三级防控网底似乎已经破掉了。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努力,去改变一些东西,去影响一些人,至少为那些最基层的老百姓带去一些方便。”刘亚玲感慨地说。
在医院的走廊和办公室里,挂满了村民送来的锦旗,很多都是村民自己拿榔头敲钉子挂上去的。村民郭天孝的腿疾已经被刘亚玲医治好了,虽然走路稍微有点跛,但并不影响生活,为了表示感谢,他隔三差五就会送来自家做的凉皮、粉蒸肉,全院的医生和护士每人一份。
谈起回到老家办医院,刘亚玲说:“农民需要知识丰富的医生,这里又是我的老家,我喜欢这里的空气,喜欢这里的老百姓。我本来就是农民的孩子,再回到农村给农民看病,天经地义。”
不久前,央视有个关于幸福的采访。刘亚玲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很想干的事干成了就是幸福,一天快快乐乐的就是幸福。”
朱小瑜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纵横”交织
为小生命撑起蓝天
在朱小瑜心中,藏着这样一句民谚:“医者,依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朱小瑜在所从事的新生儿专业中披荆斩棘、出类拔萃。
“我是一名新生儿科医师,让小生命安全的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我的职责更是我的追求。” 他牢牢抓住我国新生儿前两位死因“新生儿窒息和早产儿”,热衷于新生儿新法复苏技术和超早产儿救护的潜心研究和推广,总结出了复苏十字诀:“序、快、通、插、忌;位、吸、按、配、脐”。
他组织攻克Apgar评分0-1分极重窒息儿的复苏,取得良效。近五年在新生儿复苏和超早产儿救护、养护方面的成果和佳绩,使得他所在医院的新生儿窒息死亡率逐年下降至0.11‰,达到国际同等水平;胎龄24-28周超早产儿存活率不断刷新,已达70%;2012年救治600-1500克极早产儿220例,存活率达90.7%,接近国外水平,得到业内权威公认。
“如果有更多医院的医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将会使更多的新生儿获益。”佳绩频出的朱小瑜希望通过影响更多的医生来造福更多的家庭。
至今他在全国、全省各地讲学、技术推广新生儿复苏技术150多场次,其中在深圳市连续7年成功举办国家级《美国新生儿复苏教程高级师资培训班》。以广东省医学会学术直通车的形式,2013年组织团队深入粤东、粤北、粤西山区,举办、传播和推广多场次新生儿复苏适宜技术,总受益基层医务人员10000人次以上。
朱小瑜告诉记者:“在注重横向影响的同时,我更希望通过为年轻医生搭建平台,构建纵向影响。”任科主任十余年的时间里,他先后鼓励并积极选送年轻专家5人分赴美、加、澳、荷兰、新加坡进修深造一年以上,并主动让出或推荐他们进入省、市、乃至全国学会任副主委、常委或委员等,让他们得到锻炼不断提高,现均成为该院学科骨干和接班人,保证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第十六届301呼吸疾病高峰论坛
2021-07-23 -
new【即时报道】推广最适合患者的肺血管病治疗策略
4月21日,第三届东方学术呼吸病学术会议肺血管分论坛上,来自全国肺血管病领域专家为参会者带来更贴近临床,以及国内外最前沿的进展。
2019-04-21 -
new【即时报道】未来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方向——病原快速诊断体系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医学中心李强教授从病原快速诊断体系的定义、构成要素及其在重症和疑难肺部感染诊疗中的应用方面对病原快速诊断体系在慢阻肺诊断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阐释。
2019-04-21 -
new【即时报道】烟草危害有目共睹,规范化戒烟诊疗势在必行
第三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控烟论坛于4月21日8点在浦东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厅隆重开幕。
2019-04-21
-
新时代新机遇 拥抱放疗新发展
2018-11-08 -
2018 CSTRO 主题发言抢先看|全面解析肿瘤放射治疗新机遇
2018-11-08 -
王绿化:从追赶到领跑 迎来肿瘤放射治疗学的春天
2018-11-08 -
鼻咽癌诊疗的瓶颈与挑战
2018-11-08 -
推广前列腺癌标准治疗势在必行
2018-11-08
-
架设沟通桥梁
2017-09-20 -
【即时报道】未来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方向——病原快速诊断体系
2019-04-21 -
【即时报道】推广最适合患者的肺血管病治疗策略
2019-04-21 -
【即时报道】烟草危害有目共睹,规范化戒烟诊疗势在必行
2019-04-21 -
【即时报道】建设时代特点的中西医结合呼吸病诊疗康复体系
2019-04-21 -
第十六届301呼吸疾病高峰论坛
2021-07-23 -
王绿化:从追赶到领跑 迎来肿瘤放射治疗学的春天
201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