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影响
编者按:每一位医者的成长历程都会受到一些人或事的影响,当这种影响由量变转化为质变之后,他们便成为了产生影响的那些人。那么医师奖获得者们在谱写这篇伟大的仁爱史诗时,有着哪些或催人泪下或催人奋进的故事,又影响了那些人或事?《医师报》带您一起走近他们。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勤勉敬业 做当之无愧的大医
“患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把患者当亲人看——这是我从医70年恪守的医道。”吴孟超教授曾这样说。
如今已92岁高龄的吴孟超院士,现仍然奋斗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勤勉敬业,忘我拼搏。
国际著名肝脏外科学家、国际肝胆胰协会前主席Jeseph Lou评价说:“吴教授对肝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在中国和国际都处于领先地位,他的成就让全球同行瞩目和敬佩!”
从医几十年来,吴孟超院士和他的团队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建立起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较早应用肝动脉结扎法和肝动脉栓塞治疗某些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建立了常温下无血切肝术、肝癌复发再切除和肝癌二期手术技术;在中晚期肝癌的免疫治疗及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他的敬业精神、他的严谨治学、他的开创性研究,他在肝脏外科领域创下的无数“领先”……影响了无数肝胆领域的医者,更让无数年轻的从业者将其视作一座丰碑!
尽管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吴孟超教授仍不满足。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医生,我还没有研究透肝病的发病规律、还没有找到解决肝癌的最有效办法。只有倾尽毕生之力,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才能对得起自己深爱的国家和军队。”
2011 年5 月,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对学习宣传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宣传吴孟超院士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医德,宣传他的爱党爱国爱民情怀。
杨德森 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冲破阻力 为精神卫生发展铺路
“在我一岁半时,父亲就离世了。我一直与在陶业作坊打零工的母亲相依为命。尽管常常吃不饱饭,但母亲仍不忘教导我要为人正直、自力更生。母亲的教诲我牢记心中。”这是母亲对杨德森的启蒙教育。
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有人违心地迎合潮流提出废除当时行之有效的三大疗法。他们认为“精神病是与世界观有密切联系的大脑机能失调, 应该靠思想政治工作来治疗”。在噤若寒蝉的年代,杨德森却敢于直言,并撰文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剖析了这种谬论。
而后国外不少学者又提出取消精神病、神经症的划分,取消神经症的诊断类别,取消神经衰弱这一疾病实体。杨德森教授认为,“这些变化只不过是概念的更换。”他据理力争,致使国际分类系统仍然保留神经衰弱这一诊断类别,并被邀请为ICD-10( 国际疾病分类) 和DSM-IV(《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的国际咨询顾问。
1988年,杨德森正式筹建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系。“这是当时卫生部直属院校第一批被批准建立的系,也是至今唯一保留的精神卫生系。”此后,他又开始为学生能有一套优质教材四处奔波。
在国家教委的委托及资助下,从1992起,他发起组织了全国精神卫生系(专业)面向21世纪教改和教材编写会议,其中他主编、参编的6本教材至今仍是精神科医生的“宝典”。
在1987~1989年间,受中华神经精神科学会的委托,杨德森领导我国精神病学界专家学者,主持制定了“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
毫无疑问,这一标准结束了我国精神疾病诊断无统一标准、诊断任意性大、科学性不强的局面。迄今为止,该诊断标准及与之配套的《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与案例》,备受精神科医师特别是青年医师的欢迎。
张笋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至死不懈 将一生奉献给患者
“患者以生命相托,要对得起这份责任。”几个月前,当记者见到张笋时,还丝毫看不出这位言语铿锵的女医生张笋已身患重病。她仍然惦念着自己的患者,眼神中闪烁着乐观与希望。然而就在6月4日,就在医师奖颁奖大会召开前夕,她永远离开了我们。
“工作时间没变,患者数量没减,跟以前一样,就连她爱笑的性格也一如从前。”张笋的学生闫桂兰医生回忆张笋刚患病时的情景。作为科室副主任,张笋一周只需出两次门诊,不用天天查房,可她坚持每天查房,新老患者都要看看才放心。
2013年6月17日,她在给党支部的汇报中写道:“在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日子里,我该怎么样把忠诚回报给党和人民,让更多患者摆脱厄运,露出笑容?我想上班,哪怕是每天上半天班也好!”
她的故事感染着患者,2013年7月3日,53名患者将一份印有53个鲜红手印的倡议书递到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领导的桌子上,恳请医院和社会共同关注张笋的病情。
然而病魔最终还是夺去了她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张笋捐出肝脏和双肾。她告诉记者,希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历程里,服务、影响到更多人。
束晓梅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仗义执言 为医务人员安全呐喊
“我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更是一名医生。因此,无论是在地方两会还是全国两会,我都会将发言的重点围绕在公立医院改革、儿科医院建设、儿科医生短缺以及暴力袭医事件的不良影响等方面。这是我的职责。”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儿科主任,束晓梅如是告诉记者。
事实上,束晓梅带给全国医疗卫生界最大的影响是在今年两会期间。两会上,她与 总书记的对话讲出了全国医务人员的心声。
“温岭事件刚刚发生不久,我一定要代表全国的医务人员说些话。”面对总书记,束晓梅直言不讳,“现在一些地方‘医闹’严重,暴力伤医事件更是屡屡发生。医护人员如果没有了职业安全感,最终受到伤害的将是广大患者。”
在和 总书记面对面的交流中,束晓梅看到总书记认真地把她说的话记录了下来并表示,医患关系产生的矛盾,决不能成为“医闹”的理由。必须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保护医护人员安全,任何伤害医护人员的违法行为都要依法严肃处理,决不手软。
会后,总书记关于依法严肃处理“医闹”的坚决态度,成为媒体宣传的热点。
如今,国家相关部门更是相继下发多项关于“严惩涉医违法犯罪”的文件,相信这里面也有束晓梅的一份力量。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医师我有责任代表行业发出声音。尤其在当下医疗环境不甚理想的当下,我希望我的发声是一种引领。”束晓梅感慨地说。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第十六届301呼吸疾病高峰论坛
2021-07-23 -
new【即时报道】推广最适合患者的肺血管病治疗策略
4月21日,第三届东方学术呼吸病学术会议肺血管分论坛上,来自全国肺血管病领域专家为参会者带来更贴近临床,以及国内外最前沿的进展。
2019-04-21 -
new【即时报道】未来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方向——病原快速诊断体系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医学中心李强教授从病原快速诊断体系的定义、构成要素及其在重症和疑难肺部感染诊疗中的应用方面对病原快速诊断体系在慢阻肺诊断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阐释。
2019-04-21 -
new【即时报道】烟草危害有目共睹,规范化戒烟诊疗势在必行
第三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控烟论坛于4月21日8点在浦东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厅隆重开幕。
2019-04-21
-
新时代新机遇 拥抱放疗新发展
2018-11-08 -
2018 CSTRO 主题发言抢先看|全面解析肿瘤放射治疗新机遇
2018-11-08 -
王绿化:从追赶到领跑 迎来肿瘤放射治疗学的春天
2018-11-08 -
鼻咽癌诊疗的瓶颈与挑战
2018-11-08 -
推广前列腺癌标准治疗势在必行
2018-11-08
-
架设沟通桥梁
2017-09-20 -
【即时报道】未来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方向——病原快速诊断体系
2019-04-21 -
【即时报道】推广最适合患者的肺血管病治疗策略
2019-04-21 -
【即时报道】烟草危害有目共睹,规范化戒烟诊疗势在必行
2019-04-21 -
【即时报道】建设时代特点的中西医结合呼吸病诊疗康复体系
2019-04-21 -
第十六届301呼吸疾病高峰论坛
2021-07-23 -
王绿化:从追赶到领跑 迎来肿瘤放射治疗学的春天
201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