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特刊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特刊/详情

我影响

时间:2014-06-26 12:25:00来源:未知作者:医师报 阅读: 75061

blob.png

编者按:每一位医者的成长历程都会受到一些人或事的影响,当这种影响由量变转化为质变之后,他们便成为了产生影响的那些人。那么医师奖获得者们在谱写这篇伟大的仁爱史诗时,有着哪些或催人泪下或催人奋进的故事,又影响了那些人或事?《医师报》带您一起走近他们。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勤勉敬业  做当之无愧的大医

“患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把患者当亲人看——这是我从医70年恪守的医道。”吴孟超教授曾这样说。

如今已92岁高龄的吴孟超院士,现仍然奋斗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勤勉敬业,忘我拼搏。

国际著名肝脏外科学家、国际肝胆胰协会前主席Jeseph Lou评价说:“吴教授对肝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在中国和国际都处于领先地位,他的成就让全球同行瞩目和敬佩!”

从医几十年来,吴孟超院士和他的团队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建立起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较早应用肝动脉结扎法和肝动脉栓塞治疗某些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建立了常温下无血切肝术、肝癌复发再切除和肝癌二期手术技术;在中晚期肝癌的免疫治疗及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他的敬业精神、他的严谨治学、他的开创性研究,他在肝脏外科领域创下的无数“领先”……影响了无数肝胆领域的医者,更让无数年轻的从业者将其视作一座丰碑!

尽管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吴孟超教授仍不满足。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医生,我还没有研究透肝病的发病规律、还没有找到解决肝癌的最有效办法。只有倾尽毕生之力,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才能对得起自己深爱的国家和军队。”

2011 年5 月,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对学习宣传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宣传吴孟超院士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医德,宣传他的爱党爱国爱民情怀。

杨德森  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冲破阻力  为精神卫生发展铺路

“在我一岁半时,父亲就离世了。我一直与在陶业作坊打零工的母亲相依为命。尽管常常吃不饱饭,但母亲仍不忘教导我要为人正直、自力更生。母亲的教诲我牢记心中。”这是母亲对杨德森的启蒙教育。

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有人违心地迎合潮流提出废除当时行之有效的三大疗法。他们认为“精神病是与世界观有密切联系的大脑机能失调, 应该靠思想政治工作来治疗”。在噤若寒蝉的年代,杨德森却敢于直言,并撰文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剖析了这种谬论。

而后国外不少学者又提出取消精神病、神经症的划分,取消神经症的诊断类别,取消神经衰弱这一疾病实体。杨德森教授认为,“这些变化只不过是概念的更换。”他据理力争,致使国际分类系统仍然保留神经衰弱这一诊断类别,并被邀请为ICD-10( 国际疾病分类) 和DSM-IV(《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的国际咨询顾问。

1988年,杨德森正式筹建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系。“这是当时卫生部直属院校第一批被批准建立的系,也是至今唯一保留的精神卫生系。”此后,他又开始为学生能有一套优质教材四处奔波。

在国家教委的委托及资助下,从1992起,他发起组织了全国精神卫生系(专业)面向21世纪教改和教材编写会议,其中他主编、参编的6本教材至今仍是精神科医生的“宝典”。

在1987~1989年间,受中华神经精神科学会的委托,杨德森领导我国精神病学界专家学者,主持制定了“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

毫无疑问,这一标准结束了我国精神疾病诊断无统一标准、诊断任意性大、科学性不强的局面。迄今为止,该诊断标准及与之配套的《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与案例》,备受精神科医师特别是青年医师的欢迎。

张笋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至死不懈  将一生奉献给患者

“患者以生命相托,要对得起这份责任。”几个月前,当记者见到张笋时,还丝毫看不出这位言语铿锵的女医生张笋已身患重病。她仍然惦念着自己的患者,眼神中闪烁着乐观与希望。然而就在6月4日,就在医师奖颁奖大会召开前夕,她永远离开了我们。

“工作时间没变,患者数量没减,跟以前一样,就连她爱笑的性格也一如从前。”张笋的学生闫桂兰医生回忆张笋刚患病时的情景。作为科室副主任,张笋一周只需出两次门诊,不用天天查房,可她坚持每天查房,新老患者都要看看才放心。

 2013年6月17日,她在给党支部的汇报中写道:“在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日子里,我该怎么样把忠诚回报给党和人民,让更多患者摆脱厄运,露出笑容?我想上班,哪怕是每天上半天班也好!”

她的故事感染着患者,2013年7月3日,53名患者将一份印有53个鲜红手印的倡议书递到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领导的桌子上,恳请医院和社会共同关注张笋的病情。

然而病魔最终还是夺去了她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张笋捐出肝脏和双肾。她告诉记者,希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历程里,服务、影响到更多人。

束晓梅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仗义执言  为医务人员安全呐喊

“我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更是一名医生。因此,无论是在地方两会还是全国两会,我都会将发言的重点围绕在公立医院改革、儿科医院建设、儿科医生短缺以及暴力袭医事件的不良影响等方面。这是我的职责。”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儿科主任,束晓梅如是告诉记者。

事实上,束晓梅带给全国医疗卫生界最大的影响是在今年两会期间。两会上,她与 总书记的对话讲出了全国医务人员的心声。

“温岭事件刚刚发生不久,我一定要代表全国的医务人员说些话。”面对总书记,束晓梅直言不讳,“现在一些地方‘医闹’严重,暴力伤医事件更是屡屡发生。医护人员如果没有了职业安全感,最终受到伤害的将是广大患者。”

在和 总书记面对面的交流中,束晓梅看到总书记认真地把她说的话记录了下来并表示,医患关系产生的矛盾,决不能成为“医闹”的理由。必须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保护医护人员安全,任何伤害医护人员的违法行为都要依法严肃处理,决不手软。

会后,总书记关于依法严肃处理“医闹”的坚决态度,成为媒体宣传的热点。

如今,国家相关部门更是相继下发多项关于“严惩涉医违法犯罪”的文件,相信这里面也有束晓梅的一份力量。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医师我有责任代表行业发出声音。尤其在当下医疗环境不甚理想的当下,我希望我的发声是一种引领。”束晓梅感慨地说。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