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组组长把脉学科发展方向(上接第4版)
感染学组 瞿介明
围绕四大方面
打造感染学组
据瞿介明教授介绍,感染学组重点围绕学组建设和发展、学术研讨和交流、继续教育和临床研究开展工作。
在学组建设方面,通过每季度或每半年举办学组会议和加强信息交流、科研合作实现学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合作,并加强与危重监护学组和各地呼吸学会感染学组的联系,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
在学术研讨和交流方面,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交流形式。针对国内外的专家,学术会议、研讨会将是主要的方式,而针对临床医师则主要利用新媒体工具。交流内容则主要突出专业性、前沿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主要集中于临床常见存在争议的问题,例如:如何鉴别呼吸道病原体的定值与感染?如何看待肺部念珠菌感染?今年6月,感染学组顺利召开了第十届全国呼吸系统感染学术会议。
在继续教育方面,针对全国基层呼吸科专科医师、规培医师,重点巡讲呼吸道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和个体化优化策略;针对临床一线医师、基层医师,借助微信、视频会、网络讨论等新媒体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实例问答及分析、权威文献推荐、争议文献评析、肺部感染领域前沿信息、指南/共识的解读,如不明原因肺炎临床处理共识和流程等。
在临床研究方面,首先要加强基础建设,即选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临床和实验室科研人员、地域分布有代表性的单位参加感染临床研究项目,通过搭建平台,逐步建立数据库软件实现数据收集及分析的电子化。今后三年中开展2-3项全国多中心研究。如开展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预后危险因素;建立并推广军团菌实验室检测方法,开展我国军团菌及其分型的流行病学调查等。
危重症医学学组 王辰 詹庆元
设立完整培训方案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在危重症医学的发展方向上有两种观点:专科医生做ICU;成立重症医学科,即,将医院的危重症患者统一管理。詹庆元教授认为应根据医院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部署,而非千篇一律。专科ICU可以设立在大医院或大的专科医院中,但对一些二级及以下的医院,可以成立重症医学科,这对资源的配置和充分利用都是有益的。
就呼吸危重症医学的发展而言,纵向看,经过多年的呼吁和努力,目前国内的呼吸危重症医学在不断发展,国内许多大医院建立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科室。但从横向看,不少从事ICU工作的呼吸科医生在流失,相关人才贮备不足,临床、科研、教学都没能持续稳健地前进。
“扩大规模、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是我们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詹庆元教授表示,在规模上应继续推动PCCM体制建设,虽然许多医院在推进,但在PCCM体制的建立和人员的培训上,还需要有一套成熟的方案。“我们下一步的工作的重点将放在设立完整的培训方案上,而方案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师资培训和场地的认定,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学组目前已经制定了无创通气及ECMO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指南,还将继续推进气道阻塞性疾病的机械通气、ARDS的机械通气等指南的制定。此外,计划每年举办1次呼吸危重症医学专题学术会议,并与呼吸治疗及睡眠学组联合举办无创通气专题会议。在今年的年会上,学组还将征集多科研方案,以学组的名义开展多中心合作研究。
间质性肺疾病学组 代华平
提高认识 规范诊治
加强研究
间质性肺疾病(简称间质病,ILD)是一组异质性疾病。据代华平教授介绍,近些年我国对间质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人才队伍也不断扩大,一些有一定造诣的专家也被吸收到间质病学组,充实了学组的力量。在此基础上,未来几年学组的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
一、办好学术会议。首先是办好呼吸病学年会专题。今年我们设置了四个专题,分别是:①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可为与不可为;②间质性肺疾病:从实验室到临床;③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④病例讨论-急性弥漫性肺脏渗出。此外,还邀请了国际著名间质病专家,欧洲呼吸病杂志前主编德国的Costabel教授。第二是办好间质病学组举办的学术会议。过去每三年一次,以后我们将酌情改为二年一次;并开始筹备2017年世界结节病和其他肉芽肿性疾病协会(WASOG)会议。
二、制订或修订相关间质病指南。计划修订《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治指南》、《支气管肺泡灌洗的临床应用指南》,完成《结节病的诊治指南》的定稿,编写专著《间质性肺疾病》等。
三、推广诊治技术。通过各地开展间质病相关继续教育学习班、每年一个主题的间质病巡讲、建立间质病协作网,开展临床或研究方面的协作,以项目促进间质病诊治水平的提升。
四、组织多中心临床研究。我们计划首先完成多中心间质病2002-2013年的回顾性病例调查,启动多中心间质病注册登记,建立重点间质病队列,组织特发性肺纤维化等重点间质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探索诊治新方法。
五、加强间质病科普宣传。主要方法是编写科普图书,运用媒体、网络普及知识,建立患者俱乐部。
睡眠呼吸障碍学组 陈宝元
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
新一届学组组建以来,组长们对学组工作进行了认真讨论,一致认为新学组要在原工作基础上保持可持续发展。调查了每一位学组成员对学组工作的要求,制定了3年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第一是办好国际性、全国性和地区性性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第二是制定睡眠相关临床工作规范和推广工作,包括睡眠呼吸疾病诊治规范、实验室规范管理和运作及国际睡眠实验室技师注册培训等。第三是积极组织全国性多中心调查和研究,提高睡眠相关领域研究水平。
学组在2013年11月2日承办了“首届中国无创通气峰会”和“中国无创通气专家研讨会”,对规范和发展我国无创通气有重要意义。一年来各地举办地方性相关年会和学习班多个,总参会人员突破2000人。2014年呼吸年会,学组首次举办会前学习班和尝试POSTER 会场讨论,安排密切结合临床的4个单元学术活动和演示会。
今年学组以无创通气和睡眠呼吸疾病为专题,分别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及《中华肺部疾病杂志》举办重点号,提升无创通气和睡眠呼吸疾病的学术及临床关注度。与中华神经分会制定的”OSA与脑卒中专家共识“即将发表。
2013-2014年度,学组作为主要研究力量继续参与“SAVE-OSA与心血管疾病多中心研究”,组织开展了由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支持的“OSA抗氧化干预性多中心研究”。这一年度睡眠学组在开展睡眠相关基础性研究又有新突破,获得国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1项。面上课题7项,青年基金6项,间歇性低氧的相关性已经成为睡眠学组的研究特色。
睡眠呼吸障碍学组将继续保持传统,不断创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第十六届301呼吸疾病高峰论坛
2021-07-23 -
new【即时报道】推广最适合患者的肺血管病治疗策略
4月21日,第三届东方学术呼吸病学术会议肺血管分论坛上,来自全国肺血管病领域专家为参会者带来更贴近临床,以及国内外最前沿的进展。
2019-04-21 -
new【即时报道】未来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方向——病原快速诊断体系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医学中心李强教授从病原快速诊断体系的定义、构成要素及其在重症和疑难肺部感染诊疗中的应用方面对病原快速诊断体系在慢阻肺诊断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阐释。
2019-04-21 -
new【即时报道】烟草危害有目共睹,规范化戒烟诊疗势在必行
第三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控烟论坛于4月21日8点在浦东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厅隆重开幕。
2019-04-21
-
新时代新机遇 拥抱放疗新发展
2018-11-08 -
2018 CSTRO 主题发言抢先看|全面解析肿瘤放射治疗新机遇
2018-11-08 -
王绿化:从追赶到领跑 迎来肿瘤放射治疗学的春天
2018-11-08 -
鼻咽癌诊疗的瓶颈与挑战
2018-11-08 -
推广前列腺癌标准治疗势在必行
2018-11-08
-
【即时报道】未来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方向——病原快速诊断体系
2019-04-21 -
架设沟通桥梁
2017-09-20 -
【即时报道】推广最适合患者的肺血管病治疗策略
2019-04-21 -
【即时报道】建设时代特点的中西医结合呼吸病诊疗康复体系
2019-04-21 -
【即时报道】烟草危害有目共睹,规范化戒烟诊疗势在必行
2019-04-21 -
第十六届301呼吸疾病高峰论坛
2021-07-23 -
王绿化:从追赶到领跑 迎来肿瘤放射治疗学的春天
201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