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医学传统 追求原始创新
有人说:中国医学研究从来没有原始创新。对此,我有些不同看法。中国近现代医学史上不乏原始创新的人物和事例。汤飞凡便是其中之一。
上个世纪,沙眼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极广,而且病因不明,无有效治疗措施。科学家争议的是沙眼病原为细菌病原还是病毒病原?
1928年,日本著名微生物学家野口英世发表论文,宣布在北美印第安人眼中分离到沙眼细菌,又称颗粒杆菌。然而汤飞凡对此持怀疑态度。他和眼科医生周诚浒按照野口英世的方法从24个症状典型的病例中分离细菌,并接种家兔和猴子,并没有产生沙眼症状。汤飞凡还比较了各种菌种,甚至把颗粒杆菌接种到自己眼中,均证明该杆菌无致病性。汤飞凡的研究最终推翻了野口英世的细菌病原说,得到国际认可。
但是,沙眼真正的病原体是什么?抗日战争使汤飞凡的研究计划不得不中断。这一中断,就是20年。
1954年,汤飞凡才得以继续开始沙眼病原体研究。他和同仁医院眼科合作,采集了200例典型病例样品。经过一年的分离,采用当时各种病毒分离技术,结果无一成功。最终他采用鸡卵黄囊分离病毒,并创新性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抑制患者样品中的细菌,分离出“病毒”,这就是著名的TE8。研究论文发表在1957年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
为了进一步确定所分离的“病毒”就是沙眼病原体,汤飞凡让同事将沙眼病毒滴入自己的眼睛,造成了沙眼。40天内坚持不做治疗,收集了可靠的临床资料,彻底解决了七十余年关于沙眼病原的争论。
此后,汤飞凡的研究结果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1970年,国际上将沙眼病毒和其他几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对抗菌素敏感的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汤飞凡成为名符其实的衣原体之父。
汤飞凡的发现,使一度危害全球的沙眼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迄今世界上许多地区沙眼已经基本绝迹。
从汤飞凡身上,我们年青医生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
医生要有理想,要有执著的追求 汤飞凡年青时代就确立了沙眼病原学的研究方向,虽然由于战争中断研究20年,可是他一直不改初衷直到彻底征服了“沙眼病原体”这一国际医学难题。
医生要有健全的人格,要有爱病人的心 医生每天面对的是身体甚至心理不健康的病人。医生自己的心理活动只有处于正常状态下,才能够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有时,医生被误解,也应该坚信“以善求善,不善者易善”,用善良和真诚感化患者和家属。
医生要懂得知足,学会正确面对死亡 知足,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衣食无忧了,我们应该重视修身养性;做些有益于社会大众的事。作为医生,因为见过太多的死亡,更应该明白死和生不可分割。汤飞凡的行动告诉我们:能用死亡来审视现有的一切,才知道孰轻孰重,使人变得超脱。
医生要勤奋执著,创新需要毕生追求 一项真正的医学发现,没有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工作积累,难以称之为有创新性。医生不是歌星和明星,多把时间放在病人床边,放在实验室,放在和研究生讨论课题上,离主席台和聚光灯远一些,才能真正作出创新性科学贡献。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第十六届301呼吸疾病高峰论坛
2021-07-23 -
new【即时报道】推广最适合患者的肺血管病治疗策略
4月21日,第三届东方学术呼吸病学术会议肺血管分论坛上,来自全国肺血管病领域专家为参会者带来更贴近临床,以及国内外最前沿的进展。
2019-04-21 -
new【即时报道】未来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方向——病原快速诊断体系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医学中心李强教授从病原快速诊断体系的定义、构成要素及其在重症和疑难肺部感染诊疗中的应用方面对病原快速诊断体系在慢阻肺诊断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阐释。
2019-04-21 -
new【即时报道】烟草危害有目共睹,规范化戒烟诊疗势在必行
第三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控烟论坛于4月21日8点在浦东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厅隆重开幕。
2019-04-21
-
新时代新机遇 拥抱放疗新发展
2018-11-08 -
2018 CSTRO 主题发言抢先看|全面解析肿瘤放射治疗新机遇
2018-11-08 -
王绿化:从追赶到领跑 迎来肿瘤放射治疗学的春天
2018-11-08 -
鼻咽癌诊疗的瓶颈与挑战
2018-11-08 -
推广前列腺癌标准治疗势在必行
2018-11-08
-
【即时报道】未来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方向——病原快速诊断体系
2019-04-21 -
架设沟通桥梁
2017-09-20 -
【即时报道】推广最适合患者的肺血管病治疗策略
2019-04-21 -
【即时报道】建设时代特点的中西医结合呼吸病诊疗康复体系
2019-04-21 -
【即时报道】烟草危害有目共睹,规范化戒烟诊疗势在必行
2019-04-21 -
第十六届301呼吸疾病高峰论坛
2021-07-23 -
王绿化:从追赶到领跑 迎来肿瘤放射治疗学的春天
201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