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报道/详情

介入治疗在难治性癌痛中的思考

时间:2018-06-23 13:00:09来源:未知作者: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王 昆 阅读: 101539

image.png

癌痛是肿瘤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难题,涉及多学科的内容。从临床医学考虑,癌痛大致分为两种类型:通过规范镇痛药物治疗可以获得有效缓解的癌痛,一般由肿瘤内科、放疗科等医生处理;另外一种类型是经过规范镇痛药物治疗,并且经过一定的治疗时间,治疗效果仍不佳或不良反应难以耐受,属于难治性癌痛的范畴,需要以疼痛科医生为主的多学科团队给予个体化治疗。

明确定义对治疗意义重大

难治性癌痛又称顽固性癌痛,是指对治疗无效或治疗不佳、无法缓解或镇痛不足等,这些描述词汇都包含了难治性癌痛的内容。经过专家组的讨论,依据英文和中文概念、含义及应用习惯,结合对临床医生调研的结果,将这类疼痛描述为“难治性癌痛”。难治性癌痛的机制十分重要,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难治性癌痛机制分为: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内脏痛、骨转移性癌痛、癌性爆发痛、阿片药物耐受等。通过这种贴近临床治疗的分类,可以为临床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难治性癌痛治疗遵循多学科管理

在治疗原则中,应特别强调多学科交叉的理念,综合患者评估的结果,在制定个体化方案中,体现出镇痛药物的联合应用、镇痛药物与微创介入治疗的联合应用、癌痛治疗与抗肿瘤治疗的联合应用。通过学科间的协作,能更有效的缓解癌痛患者的疼痛,改善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多国癌痛治疗指南强调了规范化使用镇痛药物可以使80%~90%的患者获得有效缓解。但仍有10%~20%患者的疼痛难以得到有效控制,需要微创介入技术治疗疼痛,当然这一观点存在不同学科间的争论。

介入治疗使癌痛治疗更有效

微创介入技术未能将疼痛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的疼痛可以有效的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剂量,可以在减少阿片类药的同时增强阿片类和非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效果。这些药物是逐步减少的,同时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也会逐渐减小,也降低了药物费用的支出。

疼痛介入治疗方法用于进展期的癌痛患者的决定因素包括:第一、药物治疗不能达到恰当的疼痛缓解(或不良反应难以耐受);第二、疼痛部位局限,微创介入治疗可以获益;第三、疼痛伴有功能障碍,微创介入治疗可以在缓解疼痛的同时改善生理功能;第四、微创介入治疗不会给患者带来功能损伤;第五、患者身体整体评估可以耐受手术;第六、预期生存时间超过2个月。

image.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