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报道/详情

专委会报告|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瞿佳:加强国际交流扩大中国眼科影响力

时间:2018-06-28 12:57:38来源:未知作者:瞿佳 阅读: 108055

blob.png

一、组织建设

在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专业委员会于2015年6月正式成立,瞿佳教授任主任委员,曾骏文教授、张丰菊教授、杨智宽教授任副主任委员。本届共有委员49位。

二、学术会议

1、2015年3月26日至29日在上海举行了眼视光专委会承办的第二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IAOF2015)。本届大会旨在突出角膜塑形领域的前沿进展。来自美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日本和韩国等全世界各地的国际知名专家将出席大会并作专题演讲。通过以讲座和海报的形式报道前沿临床及学术专家在该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大会将结合角膜塑形术的基础、临床研究及配戴者护理研究,有助于提升全球角膜塑形术的应用水平。

2、2015年7月29日至8月1日,Vision China 2015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在四川成都顺利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国内各个地区的视觉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围绕“创新与规范、眼视光新技术和新进展、学术与产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专题报告、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眼科、视光学和视觉科学领域的临床新技术、研究动态、产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同时以临床演示、病例讨论、暑期视光门诊管理经验分享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实训,反映当前该领域的新观念、新进展、新技术以及管理理念。

blob.png

3、2015年9月23日至27日,第十五届国际近视眼研究大会暨中国第一届近视眼研究大会在温州盛大召开。大会由眼视光专委会主任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学院、医院主办,超过150余名国外境外专家及100多名国内专家学者参会,中科院杨雄里院士、王宁利主委等专家到会指导并做大会学术报告。大会自始至终围绕“近视”研究这一个话题,来自欧美、澳洲、亚太地区的80余名近视眼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演讲内容涉及当前全球近视眼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前沿问题和近视临床研究及进展的相关热点、难点,为广大同仁奉上了一场专注于近视眼学术交流的饕餮盛宴。

blob.png

4、2016年7月28日至7月31日Vision China 2016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在广东深圳顺利举行。来自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的眼视光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企业代表等近2000余人参与了本次大会。大会内容涵盖教育与人才、临床与学术、产业与资本、运营与管理等方面。邀请国内外300多名著名专家和学者进行专题报告、小组讨论,同时以临床演示、病例讨论、视光门诊管理经验分享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实训实效手段组织培训。

5、2017年7月27日至7月30日Vision China 2017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四个大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咖,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的国内顶尖专家、学者、行业企业代表和技术创新、创业投资、互联网领域的专家,汇聚美丽城市杭州,围绕视觉健康创新发展核心议题,全方位、多视角地探讨视觉健康全领域的创新发展。

6、2017年11月30日-12月2日,2017博鳌国际视觉论坛在海南省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眼视光专委会主任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学院、医院承办。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近视防控—决策和未来(Boao Forum for Vision 2017-Myopia Prevention and Control—Strategy & Perspective)。会议分别从近视防控的现状、近视的发生机制、近视的临床干预、高度近视的风险与防治、学校与社会的预防和干预五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对近视及近视防控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博鳌国际视觉论坛闭幕后,眼视光专委会委员们共同起草并发布了“近视科学防控”博鳌宣言。该宣言基于当前国内外关于近视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临床预防和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以及专家对于近视防控的公认观点,为倡导社会各界进一步科学地开展防控近视工作而提出。经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委会讨论通过,并得到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与支持。主要执笔人:瞿佳、吕帆、许迅、赵明威、陈浩、毛欣杰。

8、积极组织眼视光专委会委员和委员单位踊跃参加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年会并投稿,近年来投稿数量已排至各专委会前几名,同时积极组织邀请国外眼视光领域顶尖教授来华进行专题演讲,增进学术国际化交流。同时专委会在年会期间举办多种形式的交流包括辩论赛、病例分享赛等,如2017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第十一届年会期间开展题为“成人近视配镜和角膜屈光手术孰优?”的辩论赛,获得很好的反响。

三、国际交流

1、组织专家、团队参加各类国际眼视光会议,邀请国外学者、团队来华访问交流,加强与国外医疗相关机构的合作关系与交流,推进学术交流国际化。

(1)2015年国际角膜塑形镜学会主席Cary Herzberg教授4次来访中国并在学会会议上开展专题讲座,与眼视光专委会进行了紧密交流,讨论了今后在中国进行角膜塑形镜验配资深课程和认证的安排。

(2)2015年4月各专委会委员作为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组队参加美国休斯顿举行的角膜塑形Vision by Design2015学术会,谢培英、毛欣杰、张缨等作了大会发言,介绍了我国角膜塑形镜开展和临床研究情况。

(3)2015年APAO亚太眼科大会上,在屈光手术专题眼视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丰菊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多位眼视光专委会委员参加专题讲座,为专委会国际化交流提高影响力。 

(4)2016年9月6日,美国视光协会(American Optometric Association)主席Andrea Penny THAU到中国访问,并参观眼视光专委会主任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学院、医院。第一次来华的她表示我国眼视光领域的发展令她十分震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作为国内眼视光学科的先驱,完善的学科体系建设、完善的临床医疗服务、强大的科研实力等各方面都使她对双方未来的合作充满信心与期待。

(5)2016年眼视光专委会分别与法国依视路公司,美国杰克逊实验室,美国Bascom Palmer眼科中心和美国东北大学促成了科技合作项目:温州医科大学-依视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杰克逊实验•中国(温州)项目,美国Bascom Palmer眼科中心联合项目,美国东北大学联合实验室眼科纳米医药技术项目合作项目。同时与澳大利亚Brien Holden Vision Institute合作开展新式光学产品的近视防控效果临床研究;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眼科研究所合作开展青少年用眼习惯与视觉环境参数调查的多中心研究;与美国pixel共同研究视频画质对人眼调节功能的影响。加强了专委会的国际影响力。

blob.png

(6)多位眼视光专委会委员分别赴欧洲参加2015-2017的ESCRS欧洲白内障和屈光外科医师学会,赴美国参加2016年视觉与眼科学研究协会年会The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Vision and Ophthalmology(ARVO),赴韩国参加亚洲角膜病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加强了专委会的国际化交流。

blob.png

(7) 2017年6月22日与美国视光协会AOA(American Optometric Association)牵头共同举办了中美联合近视防控论坛。会议由AOA主席Dr.Andrew S Morgenstem主持,中方派出了谢培英教授、段昌敏教授、胡亮副教授与邓如芝博士,美方派出了Tom Aller、Jeffrey Cooper和Sarah Kochik,共7位讲者。眼视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杨智宽教授、委员刘陇黔教授、许军教授及中国眼视光明日之星二期15名学员也参与了此次论坛。

blob.png

2、话语权和规则的制定。加强与国际眼视光组织如美国视光学协会、国际角膜塑形镜学会的合作,联合举办相关会议如第三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大会、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和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COOC),能够参与规则的制定,会员专业资格的认定(IAOA培训)等等,增加我国眼视光在国际组织和会议上面的话语权。

四、规范培训

1、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

加强师资队伍自身的培训,完善规范化继续教育教材。近三年开展各类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39次,如视光学理论与技能强化进修课程、屈光手术新进展及临床实践研讨班、角膜塑形镜临床验配与新进展、杰出验配师高级研修课程等,培训学员4796人次,使眼视光专业新知识、新进展和新技术得到了快速传播与应用,有利于在全国形成良好的眼视光专业继续医学教育氛围。

2、重视眼视光学中青年人才培养

完善和加强眼视光学三大高等教育体系对人才的培养:以五年制临床医学教育体系为特征的眼视光医学高等教育(本科,100204TK),以四年制医学技术相关类为特征的眼视光理学教育(本科,101004),以三年实用技术类为特征的眼视光技术辅助类人才培养(专科,630404)。开设青年医师学术论坛、青年医师国际学术交流基金,提升青年医师的发展空间。

(1)为培养眼视光学领域的全方位人才,进一步推动眼视光在国内的发展,眼视光专委会联合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发起设立“明日之星”——中国眼视光英才计划专项基金,强力支持我国具有潜力的青年才俊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提高领导力,在国内外视觉健康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未来领军人才。在2015至2017年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Vision China)会议上,评选出三期共43位“明日之星”学员,同时组织各期学员每年赴国内外不同地区开展3-4期培训。如2016年首届“中国眼视光英才培育计划”的 “明日之星”学员前往美国国立卫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HIN)、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纽约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进行学习参观等。

blob.png

 

(2)为支持和鼓励中青年人才创新,培养杰出的眼视光和视觉健康临床、科研和教育行业的优秀人才,推动眼视光行业自主创新和发展,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和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技术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视光学组、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设立“爱尔•中国眼视光年度奖”,共设年度贡献奖、年度新秀奖和年度创新团队奖三个奖项,将以每年10万元的形式奖励视觉健康领域从事临床、科研和教育的优秀人才和团队。第一届“爱尔•中国眼视光年度奖”在“2015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上颁发。

blob.png

3、规范医疗

规范医疗已经势在必行,政府和相关机构都在研究和推进,眼视光专委会作为学术机构中分子,借助学科和学术影响力,关注热点问题,研究临床规范,推进临床规范。在临床规范建设方面通过多中心试验,起草了临床角膜接触镜验配、眼屈光度检测、屈光手术视觉功能检测流程和检测规范,并在多中心接受检验,以严谨和科学方式逐步推进临床规范。

(1)2015年4月1日在广州,各委员就SMILE手术规范进行了探讨。根据广大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经过8个月的反复修改,“我国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手术规范专家共识”于2016年1月份由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专业委员会在《中华眼科杂志》上发表。为了推进激光矫正技术在我国的规范开展,2016年眼视光专委会牵头联合全国的专家一起推出了《我国SMILE手术规范专家共识》专家共识,并由中华眼科杂志正式发表,此专家共识对保证新技术SMILE手术的安全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2)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丰菊教授于2016年撰写了关于角膜屈光手术规范化推行的专家述评发表在中华眼科杂志。

(3)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杨智宽教授于2016年完成并在爱尔眼科集团内部推广了《爱尔集团视光部硬性角膜接触镜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4)眼视光专委会牵头在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角膜塑形术的临床风险防控指南(2017)”、“重视高度近视防控的专家共识(2017)”的专家共识,并在2017年博鳌国际视觉论坛上推出了《2017“近视科学防控”博鳌宣言》。

五、公益慈善和科普工作

1、公益慈善

(1)关注和重视防盲工作的健康开展。不断完善并加强防盲委员会,使防盲工作更有成效,达到高质量、低成本、广覆盖。加强与社会公益组织及各界的合作,推动基础眼保健在大中城市大综合性眼科或眼科医院的发展。

(2)与中残联、各省残联及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眼保健专家委员会合作组织专家分别在北京、昆明、泉州等地进行低视力诊疗的培训和低视力中心建设的推广。

(3)2015年3月,眼视光专委会协助温州医科大学医疗团队开展川藏青高原光明工程拉萨低视力教室项目的筹备工作。该项目旨在为拉萨市低视力儿童提供全面专业的视觉康复服务,提高儿童学习能力、独立自主能力,改善儿童生活质量。前期对在校儿童进行全面的低视力检查和康复方案拟定,后期进行低视力教室筹建、人才培养以及特殊眼病患者处理。6月下旬,4名医护人员及数十名志愿者一同前往拉萨,对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视障儿童进行低视力检查,并帮助他们建立低视力教室和培训老师。

(4)2016年7月14日,由眼视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瞿佳教授牵头的温医大眼视光学院、医院眼科专家组成公益服务团,进驻到海拔3000多米的四川省阿坝壤塘县,开展了为期20天的川藏青光明工程•壤塘行活动。从沿海到高原,服务团为当地居民进行眼科检查、验光配镜,共筛查学校13所,筛查人数2862人,配镜382人,开展手术217台。除此之外,该团队积极培养当地眼科医生,帮助建立眼科手术室,希望能将健康医疗持续服务于当地人民。

blob.png

(5) 2016年9月12日-2016年9月17日, 专委会委员赫天耕教授所在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组织三名医生远赴甘肃省武威市参与光明行工作,为西部地区百姓提供眼科免费义诊与免费白内障手术,5天时间内完成免费白内障手术共计50例,义诊200余人。

(6)专委会委员何向东教授所在单位沈阳何氏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在2016年共举办4场次“爱眼大使”培训,每季度在基层医院与社区医院开展“爱眼大使”培训,由专业验光师与视光医生讲授并手把手传授验光与视觉功能检查基本技巧,使专业的验光技术在基层医院中得到最大的普及。此外,沈阳何氏眼科医院视光中心还在沈阳市内的3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如辽宁省实验小学举办“青少年近视防控和眼保健知识”,由视光医生向在校师生及家长普及眼保健知识,此项活动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广泛称赞,使他们更好的监督学生的用眼卫生,防治近视的发生。

2、科普工作

重视科普的宣传和普及工作,通过大讲坛、书籍、网络等各种方式途径来推广科普工作,诸如“近视眼及视觉保健”、“中老年如何保持正常的视功能”等等,增强人民自我保健意识。

目前屈光不正、老视、干眼及视疲劳等功能性眼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需要高度重视。视光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方法,近年来我们在全国呼吁眼科医师除了要重视器质性眼病以外,还要高度重视功能性眼病。功能性眼病仅被提出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应的解决方法,所以眼视光专委会一直致力于推动视光学在功能性眼病方面的应用发展。眼视光专委会已组织20余场“功能性眼病”诊疗新思维和新理念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在厦门、杭州、南京等地举办多场近万人的科普讲座。

(1)由专委会主任委员瞿佳教授牵头组织的 “眼科科普大讲堂”活动于2015年3月31日下午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隆重举行,再一次掀起了全国眼科科普工作的高潮。大讲堂吸引了近300名广州当地的听众参与,不少人是扶老携幼前来听讲。我国著名眼科专家瞿佳教授、阴正勤教授和吴明星教授作为演讲嘉宾,分别从“你的眼睛累了吗”、“干细胞和视网膜变性疾病”、“白内障的形成和治疗”三个主题娓娓道来。近3个小时的演讲,各位专家深入浅出的讲演、幽默风趣的语言数次引起全场的热烈掌声。会上,三位教授还和听众还进行了互动环节,接受了广东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采访。

    (2)青少年的视觉健康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青少年的近视问题,更是让广大家长忧心。在2015中国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Vision China)会议期间,专委会主任委员瞿佳教授、副主任委员杨智宽教授及王铮教授等多位全国知名眼科专家一同在成都开展青少年近视防控、视疲劳缓解等主题讲座,普及了近视相关知识,介绍了我国近视眼的现状,并现场为家长们支招,帮助孩子制定科学近视防治方案。讲座吸引了逾500位家长与青少年到场,现场座无虚席,家长们热情高涨,积极地提问与咨询。

blob.png

(3)专委会委员白继教授分别于2016年3月、4月在重庆组织了主题为《关爱用眼卫生,提高生活质量》及《远离近视,预防视疲劳》的义诊与科普宣传活动。并且2016年全年以重庆市下属的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为项目的《明亮一代人》,组织公益项目8次,中小学健康讲座6次,贫困山区学校体检、普查约2万余人。

(4)2016年5月19日,专委会委员钟兴武教授在海南省眼科医院组织并派出了由10人组成的眼健康科普义诊队伍,前往海南大学邵逸夫学术交流中心开展近视防护知识讲座活动。同时海南省眼科医院屈光专科副主任丁辉博士也在此次义诊活动中做了近视眼防控相关的科普讲座。10月24日,钟兴武教授再次组织海南省眼科医院刘俐娜副主任医师一行5人赴文昌中学举行“青少年近视的治疗与预防”科普知识讲座。

六、科研开展和成果

1、由眼视光专委会主任委员瞿佳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计划”项目“近视发病机理及干预的基础研究”获2800万元国家专项经费资助,并于2015年10月完成课题验收工作,各项成绩评为优,11月完成项目验收工作,获得验收专家的好评。项目团队发现了近视与遗传的关系等规律,为降低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提供了依据,同时发现了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高发致病基因SLC7A14,并揭示了SLC7A14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生物学机理。其团队成员周翔天教授获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2、眼视光专委会主任委员瞿佳教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屈光矫治等器械的创新研制”在第17届亚非眼科大会上获首届“何氏眼科创新奖”新药与设备创新奖。

3、眼视光专委会主任委员瞿佳教授及其团队所研究的项目“眼屈光不正个性化矫治关键技术研究与临床转化应用”于2016年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眼视光专委会主任委员瞿佳教授以第一完成人完成的项目“功能性眼病临床矫治关键技术研究与转化”以最高分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5、主持课题:

1)张丰菊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转基因小鼠及其形觉剥夺诱导近视模型研究lumican基因突变在高度近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81271041,在研)、恒河猴巩膜胶原交联得到眼内安全性和巩膜力学稳定性研究(81570877,在研)。

2)曾骏文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视黄酸调节巩膜成纤维细胞及其细胞外基质的研究。

3)杨智宽教授以第一负责人完成项目——湖南省科技厅基金重点项目《周边视网膜屈光状态对青少年眼球发育及近视进展的影响研究》。

4) 张丰菊教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0877),在研;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学科带头人基金(2013-2-023)2016年底结题。

5)李嘉文教授主持的 “军事医学科技创新计划”(联合孵化项目交叉原始创新类)重点项目,SWH2016LHYS-07,超快激光三维打印微纳精度“超常视觉”型人工晶体预防非常规武器致伤的实验研究于2016年启动。

6)陈浩教授主持申报的2016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项目,IRT_16R56,眼视光基础和诊疗器件关键技术研究获批。同时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2016YFC0100200,自适应光学微血管超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的研究。

6、出版专著和教材

(1)主任委员瞿佳教授牵头组织编写了十三本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三五”规划眼视光系列教材,2018年。

(2)副主任委员杨智宽教授主编,《视光及验配中心管理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3)副主任委员杨智宽教授主编,《软性角膜接触镜临床验配技术》,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年。

七、杂志建设

1、《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是眼视光专委会的代表性杂志,做好杂志的品牌建设至关重要。不仅反映学术动态、引领学科前沿,还可以促进学科交叉、拓展服务空间。加强品牌建设,争创精品期刊,提高杂志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入选2015-2016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来源期刊核心版

blob.png

2、《Eye and Vision》

《Eye and Vision》是由温州医科大学主办,全球领先的开放获取出版商BioMed Central出版的同行评审国际英文期刊,由专委会主任委员瞿佳教授担任主编,并邀请了Jorge Alio教授,Chi-Pui Pang教授担任副主编,John Marshall教授担任名誉顾问,与其他20位世界知名眼科专家组成强大的国际化编委团队。

2015年11月,本英文期刊正式被PubMed Central全文收录,全部文章可以在PubMed中获取。PubMed是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所属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开发的基于WEB的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规范是它们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自然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人员来说,PubMed是最常查阅的数据库,也是引用文献的重要来源。收录PubMed将会增加本刊论文的被引用频次,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期刊在国际上传递与交流、贮存、检索和利用。

八、未来发展规划

1、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换届工作的相关规定,做好今年眼视光学专业委员会的换届工作,同时注重专委会青年骨干的培养,加强专委会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2、组织好Vision China 2018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和博鳌国际视觉论坛,提升国际化交流和学术影响力。

3、积极组织专委会委员和委员单位踊跃参加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年会并投稿,同时组织专家、团队参加各类国际眼视光会议,邀请国外学者、团队来华访问交流,加强与国外医疗相关机构的合作关系与交流,推进学术交流国际化。

4、2018年,专委会将在规范共识方面继续努力,如在国内屈光手术规范化方面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和普及教育,在表层手术方面做专家共识引领屈光手术技术健康稳定发展。

5、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科普普及、公益慈善等工作,提升医护人员和视光工作者专业水平,增强人民视觉健康意识,建立眼视光专业委员会良好形象,促进我国眼视光行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