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特刊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特刊/详情

【即时报道】多学科融合 推动呼吸病理非肿瘤性疾病诊断

时间:2019-04-20 20:10:38来源:未知作者:《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蔡增蕊 陈惠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青委会 阅读: 160378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蔡增蕊 陈惠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青委会

 

4月20日,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病理影像论坛迎来两位重量级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和大会主席、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主委瞿介明教授。

image.png

王辰院士:花大力气提高非肿瘤性疾病病理诊断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教授在上指出,多学科知识需融合,临床医生最需要学习病理,病理诊断最需规范。非肿瘤性疾病病理诊断是目前的薄弱环节,尤其需多学科花大力气提高,以推动呼吸病理的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主任易祥华教授就“如何突破呼吸病理薄弱环节”进行提问,王辰院士高屋建瓴地指明:“重点抓人才”。

image.png

瞿介明教授:没有兄弟学科支持,呼吸专科诊治水平不可能提高

“本届病理影像论坛的三位主委,分别来自影像、病理、呼吸专科,与本次会议主题‘关注智慧医疗与学科交叉,促进呼吸病学融合发展’相呼应。”大会主席、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主委瞿介明教授参加论坛并致辞表示,举办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的初衷就是希望打造规模适中,并具特色的大会。三年来得到了整个上海乃至全国专家的大力支持,“感谢今天来自多学科的专家,没有兄弟学科的支持,呼吸专科的临床诊治水平也不可能得到提高”。 

学术讨论病理+影像+临床深度结合

随后,论坛就病理+影像+临床深度结合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为DNA甲基化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主任郭凌川教授重点讲述了DNA甲基化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易祥华教授团队的研究则检测了肺组织石蜡标本SHOX2/RASSF1A双基因的表达,提示双甲基化在鉴别肺癌和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主任候英勇教授则着力于液体标本在肺癌的诊断,结果提示检测肺泡灌洗液较其他液体标本有更好的诊断效率;广东医科大学病理科主任黄剑教授分析比较了DNA甲基化在鉴别肺内原发性与转移性结节中的应用。通过4位专家对不同标本双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不同应用价值的分析提示,DNA甲基化技术有望快速转化并进入临床,成为简便有效的肺癌诊断的指标之一。

第二部分进入疑难间质性肺疾病(ILD)的专题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叶俏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冯瑞娥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徐作军教授将分享疑难ILD,如“化学品中毒性弥漫性肺疾病、肺弥漫性囊性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相关知识;易祥华教授就《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病理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进行解读;广州呼吸病研究所病理科顾莹莹教授将带来“冷冻肺活检诊断疑难ILD”的经验和体会;武春燕教授带来“肺真菌病的病理诊断”,各位教授均从临床、病理及影像多角度剖析各种疑难间质性肺病的表现,与会的代表均表示从专家的报告讲解中受益匪浅,是一场知识盛宴。

由于病理和影像是呼吸学科最重要的交叉学科领域之一,因此,本论坛历来备受参会者欢迎。在大会领导和专家们的支持下,本论坛由上届的半天时间、小型学术报告厅,升级为本届的两个半天时间、中型学术报告厅,相信会给参会者带来详实的内容和难忘的体验。本届论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上海市医学会病理、影像和呼吸三个专科分会的现任主委同堂登场病理影像论坛,体现了病理-影像-临床的深度结合,这在上海的学术会议上还是首次。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