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特刊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特刊/详情

【即时报道】呼吸危重症:识得真面目 才能走出此山中

时间:2019-04-20 22:56:38来源:未知作者: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青委会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陈惠 阅读: 143926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青委会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陈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呼吸危重症论坛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朱蕾教授开场即用苏轼的这句诗形容一名呼吸专科医师从事呼吸危重症工作的感受。

朱蕾教授介绍,本次呼吸危重论坛侧重于多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实践性。邀请了多学科医疗专家,针对呼吸危重症涵盖的多领域医学知识及诊疗技术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

image.png

天津大学灾难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和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樊毫军教授就《现代灾难医学救援技术进展》作报告,他介绍了多年来参与国内外医学救援工作的实践经验与方法,包括自身防护技术、创伤急救技术、狭小空间搜救医协同技术、挤压伤/挤压综合征救治技术、捡伤分类技术、损伤控制技术、医疗后送技术。他特别提出,灾害救援队员的心理素质也需要训练,不要认为自己平时在医院见惯生死,就能胜任灾害救援工作。灾害现场的惨烈程度远超想象,对人的冲击亦是非常大。因此,平时就要有针对性地训练,才能做到“临阵不乱”。

本届分论坛涉及的诊疗领域广泛,如感染与控制、循环功能、内环境调整等。在危重症方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马晓春教授作了《Sepsis 1.0到3.0带给我们的启示》专题演讲,从SIRS、sepsis、severe sepsis 到septic shock层层梳理,言简意赅地介绍其定义、诊断和鉴别。强调从sepsis1.0 到sepsis3.0认知的发展,是从单纯炎症反应发展到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因此Sepsis 3.0认为,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并强调休克不单纯是血压的下降,而是组织细胞代谢的异常(MAP>65 mmhg,乳酸>2 mmol/L)。

image.png 

朱蕾教授以两个病例为线索作了“可交换钠与低钠血症的处理”的报告,从钠代谢的传统认识、低钠血症的补充公式、钠的来源与代谢、钠泵等方面娓娓道来,清晰地讲解了不同类型低钠血症(低容量性、稀释性、转移性、假性和无症状性)的规范化处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教授就“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作主题演讲。虽然专科医师掌握了心肺复苏操作方法,但是对于心肺复苏理念的更新、临床实践现状及问题,恐怕大多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毛恩强教授从2015年心肺复苏要点的几个方面分别讲解。例如快速反应,团队协作;生存链,一分为二;先电击或先按压;按压频率?按压深度;胸外按压怎么才有效;打开气道和人工气道;婴儿和儿童CPR原则;心博骤停原因。着重强调特殊情况下的处理原则、技巧及复苏后处理事项。

随后,毛恩强教授回答该环节主持人樊毫军教授提问时表示,他更倾向于人工开展心肺复苏而不是机器。因为“人有感觉,可以掌握按压的深度”。

image.png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蒋进军教授做了“常规状态的ARDS俯卧位通气”的报告,从力学、物理学等角度用ARDS海绵模型等卡通形象,描述了ARDS的病理生理改变,俯卧位通气对肺泡复张、通气血流比值、氧合、功能残气量以及心脏右心室负荷、后负荷、左心室负荷、心输出量的影响,最终改变生存率。蒋教授认为,俯卧位通气对重度ARDS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实施方案。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呼吸危重症专科医师亟需补充该领域的专业知识。曙光医院呼吸科张惠勇教授的“重症肺炎的中医评估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报告,从黄帝内经讲到祖国医药关于肺部疾病的治疗,肯定了中医中药在重症肺炎中的治疗作用,开拓呼吸科医生的治疗思维。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