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报道/详情

第九届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年会召开 | 九载丹心攻坚肠癌 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时间:2025-03-10 19:59:12来源:医师报作者:wanglina 阅读: 90630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九载躬耕如弹指,丹心一片照征途。”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国家癌症中心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年会”于2025年2月28日至3月1日在京召开。开幕式上,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锡山教授表示,2016-2025年,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的九年时光凝聚着所有成员的努力、奉献和心血。专委会在中国医师协会的支持下,为提升我国结直肠肿瘤诊治的水平以及规范化、国际化作出了贡献。未来,专委会将继续依托20个专业学组的协同创新,持续突破技术瓶颈,践行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力争在国际结直肠肿瘤领域树立中国标杆,为全球患者贡献“中国方案”。 本次会议共设主会场1个,分会场14个,汇聚了国内结直肠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及学者,以“稳如磐 积跬步 越高峰”为主题,围绕肠癌诊疗技术、学术创新及学科发展展开深入交流。大会主会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主旨报告包括外科微创、综合治疗、疑难复杂和特色前沿4个篇章,本文选取其中9个报告进行分享。

1741606915821279.jpg

开幕式

王锡山  九年深耕铸卓越

1741607310564935.jpg

王锡山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深情回顾了专委会成立的九年历程。他表示,九届专委会的成就凝聚了全体专家学者的智慧、奉献与心血,是集体奋斗的结晶。在中国医师协会的领导和全国同道的支持下,专委会始终以“强医生、利病人”为宗旨,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学术平台,开创了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践:通过推广NOSES手术,革新微创技术应用边界,惠及数万名患者;开展基层医师规范化培训,覆盖全国千余家医疗机构;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国结直肠肿瘤诊疗标准走向世界舞台。王锡山表示,专委会将坚守“规范与引领”的核心使命,依托20个专业学组的协同创新,持续突破技术瓶颈,践行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力争在国际结直肠肿瘤领域树立中国标杆,为全球患者贡献“中国方案”。

赫捷  深化交流  助力原创成果突破

1741607579968427.jpg

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通过视频致辞。他高度肯定了专委会在推动结直肠肿瘤领域学术交流、技术创新及规范化诊疗中的重要作用,并期待通过本次大会的专题报告和多学科研讨,激发更多原创性科研成果,全面提升临床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石丽英  强化建设  擘画学科发展蓝图

1741607603205997.jpg

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石丽英在致辞中对专委会新成立的19个专业学组和1个青年学组表示祝贺,并强调专委会未来需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分会自身建设,引领学科创新发展;二是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提升诊疗服务质量;三是注重青年人才培养,构建规范化、同质化诊疗体系;四是深化基层与国际协作,扩大我国结直肠肿瘤领域全球影响力。她表示,中国医师协会将一如既往支持专委会工作。

1741769355974622.jpg

开幕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郑朝旭教授主持。


主旨报告·外科微创

丁克峰  保护肠道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1741607629951279.jpg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学认识的深入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器官功能保护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丁克峰教授强调了结直肠癌手术中,肠道功能保护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保留回盲部的右半结肠切除术。该手术能够有效保护患者肠道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丁教授团队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了该手术在出血、并发症、手术时间、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建立了动物实验模型,从炎症反应、菌群代谢交互、糖耐量、脑肠轴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揭示其机制。除了回盲部功能保护,神经保护、泌尿系统保护等也是外科微创技术关注的重点。手术的精细化操作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器官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王自强 新辅助治疗为外科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1741607656365194.jpg

新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肿瘤降期率和保肛率,为微创外科手术创造了更多可能性,但也带来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式的调整等挑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自强教授指出,外科医生需要全面掌握多学科知识,才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他分享了团队关于化疗早期疗效评估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能够有效预测最终病理完全缓解率,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此外,还探讨了保肛治疗中的局部切除术,分析了其并发症率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提出了更精细的手术方式、手术范围和手术时间调整方案。

赵任 多中心研究推动单孔腔镜技术发展

1741607683969635.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肛肠外科赵任教授 分享了单孔腔镜和机器人手术的思考。他指出,单孔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但也存在技术难度高、学习曲线长等局限性。单孔腔镜手术虽然发展缓慢,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推动下,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证实。赵任团队开展了目前世界上样本量最大的全国多中心单孔腔镜手术研究,结果令人期待。此外,单孔机器人手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与5G技术相结合,为远程手术提供了新的可能。

李太原 NOSES将迈向智能化 精准化

1741607707147615.jpg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太原教授 回顾了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他指出,NOSES手术优点突出,开展NOSES手术中心数量不断增加,手术种类不断丰富,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地证明了NOSES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的融入,NOSES手术将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例如AI手术规划、AI操作平台等,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王贵玉 CACA结直肠癌诊疗指南解读

1741607729515310.jpg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贵玉教授 指出,新指南纳入了大量中国研究证据,并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在外科领域,指南推荐有经验的中心开展保留中央淋巴结的手术,并提高了NOSES手术的准入门槛。此外,指南也肯定了机器人手术的疗效,并鼓励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主旨报告·综合治疗

戴广海 MDT需要规范流程、提升效率

1741607750653452.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戴广海教授介绍了多学科诊疗团队(MDT)在结直肠肿瘤治疗中的价值和探索。MDT模式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诊断准确性,缩短诊疗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并提升患者信任度。

戴教授分享了团队在MDT模式方面的实践经验,包括成立MDT团队、制定工作流程、开展培训和学术交流等。他还指出,MDT模式的执行率在不同医院之间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并推广到基层医院。

金晶 直肠癌放疗中的“加减法”

1741607773422964.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金晶教授指出,局晚期直肠癌放疗经历了从术后到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发展历程,并在近年来尝试加入免疫治疗等新手段。她表示,对于不同分期的患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中低危患者,可以考虑“减法”,即减少放疗甚至化疗,而中高危患者则可能          需要“加法”,即增加免疫治疗等新手段。

主旨报告·疑难复杂

李云峰 联合脏器切除需质控

1741769598830506.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云南医院李云峰教授表示,对于局部进展期和复发的结直肠癌患者,脏器联合切除手术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和弊端,如手术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他呼吁建立脏器联合切除手术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强调了术前精准评估、严格选择病例、规范手术操作、重视围手术期管理以及积极沟通的重要性。此外,他展望了微创技术在脏器联合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前景,并介绍了中国结直肠癌卵巢转移专家共识的修订进展。

主旨报告·特色前沿

王贵英 AI将发挥革命性作用

1741769641365113.jpg

人工智能(AI)作为当今科技领域的前沿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医疗行业的面貌。结直肠癌诊疗业已迈入精准化、智能化时代。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贵英教授提出“数智赋能”理念,强调通过技术创新、多学科协作和数据驱动,AI将在改变结直肠癌筛查策略、 提高诊断准确性、优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等医疗领域中发挥革命性作用。


来源:《医师报》

1741769682422525.jpg


责任编辑:王丽娜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