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报道/详情

从大数据到个体化医疗

时间:2017-09-01 13:48:18来源:未知作者:赵新菊 左力 阅读: 189802

PTH  其是调节骨转运最主要的激素。循环iPTH的水平与骨活检的各项指标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用于判断骨转运状态并不准确。比利时Leuven教授指出,尽管ESRD患者PTH升高,仍有很多患者为低转运骨病,这提示临床需要关注PTH抵抗的问题,PTH更多的还是反映甲状旁腺的活性。临床或许能够在群体水平定义出最佳的PTH水平,但为某个具体患者定义出最佳的PTH水平非常困难。

BSAP   其是破骨细胞的标志酶,与骨活检的指标相关性高于PTH,且其水平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FGF23  其被认为是CKD-MBD的关键因素之一。在CKD早期,FGF23即开始升高。血液透析人群中,循环FGF23水平与骨骼矿化指标呈负相关。最新研究证实,FGF23可通过影响非组织特异性AP和骨桥蛋白的表达调控骨组织的矿化;可能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膜结合的Klotho导致血管钙化;在动物试验中,FGF23可直接激活心肌细胞FGF受体4,导致心肌增生,从而导致左室肥厚;临床观察还发现,FGF23与患者心血管病死亡及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血骨代谢

常见的反应骨代谢的循环标志物对CKD-MBD ROD的预测价值并不高。目前,骨活检及相应的形态计量学分析仍是ROD诊断及分型的金标准。骨活检主要依据骨量、是否存在矿化障碍、四环素荧光双标记法测得的骨形成率这三个指标对ROD进行分型,ROD主要分为五种类型。

由于骨活检是有创检查,同时需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分析,故应用受限。因此,仍需寻找其他生物标志物来指导ROD的诊断。


>>>血管或软组织钙化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非常高。不同研究表明,用电子束CT或多层CT血管成像评估冠脉钙化评分,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为50%~83%。如用平片评估,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为51%~81%。腹膜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为46%~73%。

血管钙化在CKD患者中发生率高且经常呈进行性发展。研究显示,CKD患者发生血管钙化可导致心血管病死亡及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动脉硬化、外周动脉疾病。

在透析患者中,关于血管钙化与死亡风险有3个里程碑式的研究:Blacher等研究显示,应用超声评估大血管钙化情况可预测血液透析患者死亡风险;Wang等通过超声心动评估瓣膜钙化,研究显示,瓣膜钙化与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相关;London等应用腹平片评估动脉内膜及中层钙化,发现动脉内膜及中层钙化与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相关。

DOPPS的一项纳入29 83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队列研究显示,外周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截肢率分别为24%和6%,高钙、高磷对截肢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研究者推测,血管钙化可能是连接矿物质代谢改变与外周血管病的桥梁。


花絮

blob.png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









-->

近日,第53届欧洲肾脏学会-欧洲透析与移植学会(ERA-EDTA)年会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本届EDTA会议执行主席Gert Mayer教授表示,会议以“从大数据到个体化治疗-生物统计学遇到分子医学”为主题。大会注册参会逾8000人,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有329名代表参会,参会人数排名第三。大会共设9个分会场,56场科学峰会和35场大会交流,选出近2400份摘要,其中,中国投稿58篇。

大会另一个亮点是ERA-EDTA主席与美国肾脏病学会、国际肾脏病学会的主席共同宣布达成合作。此外,本次会议设立了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的联合峰会等国际分会。

blob.png


国人研究

IgA肾病激素治疗受挑战

blob.png

年会上,大会邀请讲者公布了5项重大临床试验进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宏教授位列其中,她公布了TESTING研究的中期结果。

TESTING研究是一项关于IgA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否获益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这种临床常用的足量激素治疗方案在肾脏保护的同时,明显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死亡)的风险。

研究将262例持续蛋白尿>1 g/d且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为20~120 ml·min-1·1.73m-2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0.6~0.8 mg·kg-1·d-2口服甲强龙(最大剂量48 mg/d),并在6~8个月逐渐减量;另一组做匹配安慰剂对照组(患者接受至少3个月的支持治疗,包括血压控制RAAS阻断等)。

结果显示,激素治疗组时间平均蛋白尿显著降低(P<0.001),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复合肾脏事件终点的患者分别为8例和20例(5.9%与15.9%,P=0.019)。另一方面,激素治疗也有代价,对患者平均随访1.5年,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患者分别为20例和4例(14.7%与3.2%,P=0.001)。此后的长期随访将会更进一步揭示激素治疗的风险获益关系。




blob.png

大会热点

肾病标志物“难觅佳音”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是本届主要热点之一。CKD-MBD是包括多种矿物质紊乱、骨调节激素异常、骨病及软组织钙化等一组疾病的临床综合征。CKD-MBD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心血管死亡的重要非传统危险因素。

关于CKD-MBD有以下认识:维生素D缺乏与骨形成异常相关;甲状旁腺激素(PTH)预测骨转运状态的能力有限;血清中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SAP)是目前认为诊断肾性骨病(ROD)最有效的标志物,可与PTH联合提高诊断价值;骨代谢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与骨活检的指标相关度较好,且不受肾功影响;FGF23可调控骨骼的矿化,有望成为重要的生物标志物;骨活检仍是诊断ROD的金标准。目前对于CKD-MBD认识非常有限,需进一步深化对疾病的认识。

本次从诊断CKD-MBD的3个角度传递大会内容和研究进展。


>>>血清学指标

与CKD-MBD相关的血清学指标主要包括钙、磷、碱性磷酸酶(AP)、维生素D、PTH、FGF23等。

BSAP  BSAP目前被认为是诊断ROD最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单独应用或与PTH联合,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维生素D  按照2009年KDIGO指南建议,可根据血清25(OH)D3水平,将机体维生素D的状态分为缺乏(<15 30="">30 ng/ml)、中毒(>150 ng/ml)四个等级。美国医学研究所建议,循环中的25(OH)D3需达到50 ng/ml,才能满足健康成人骨骼矿化的需要。CKD时,随着肾功能恶化,循环25(OH)D3水平逐渐降低。循环25(OH)D3水平降低,与骨形成障碍有关。

PTH  其是调节骨转运最主要的激素。循环iPTH的水平与骨活检的各项指标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用于判断骨转运状态并不准确。比利时Leuven教授指出,尽管ESRD患者PTH升高,仍有很多患者为低转运骨病,这提示临床需要关注PTH抵抗的问题,PTH更多的还是反映甲状旁腺的活性。临床或许能够在群体水平定义出最佳的PTH水平,但为某个具体患者定义出最佳的PTH水平非常困难。

BSAP   其是破骨细胞的标志酶,与骨活检的指标相关性高于PTH,且其水平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FGF23  其被认为是CKD-MBD的关键因素之一。在CKD早期,FGF23即开始升高。血液透析人群中,循环FGF23水平与骨骼矿化指标呈负相关。最新研究证实,FGF23可通过影响非组织特异性AP和骨桥蛋白的表达调控骨组织的矿化;可能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膜结合的Klotho导致血管钙化;在动物试验中,FGF23可直接激活心肌细胞FGF受体4,导致心肌增生,从而导致左室肥厚;临床观察还发现,FGF23与患者心血管病死亡及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血骨代谢

常见的反应骨代谢的循环标志物对CKD-MBD ROD的预测价值并不高。目前,骨活检及相应的形态计量学分析仍是ROD诊断及分型的金标准。骨活检主要依据骨量、是否存在矿化障碍、四环素荧光双标记法测得的骨形成率这三个指标对ROD进行分型,ROD主要分为五种类型。

由于骨活检是有创检查,同时需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分析,故应用受限。因此,仍需寻找其他生物标志物来指导ROD的诊断。


>>>血管或软组织钙化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非常高。不同研究表明,用电子束CT或多层CT血管成像评估冠脉钙化评分,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为50%~83%。如用平片评估,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为51%~81%。腹膜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为46%~73%。

血管钙化在CKD患者中发生率高且经常呈进行性发展。研究显示,CKD患者发生血管钙化可导致心血管病死亡及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动脉硬化、外周动脉疾病。

在透析患者中,关于血管钙化与死亡风险有3个里程碑式的研究:Blacher等研究显示,应用超声评估大血管钙化情况可预测血液透析患者死亡风险;Wang等通过超声心动评估瓣膜钙化,研究显示,瓣膜钙化与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相关;London等应用腹平片评估动脉内膜及中层钙化,发现动脉内膜及中层钙化与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相关。

DOPPS的一项纳入29 83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队列研究显示,外周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截肢率分别为24%和6%,高钙、高磷对截肢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研究者推测,血管钙化可能是连接矿物质代谢改变与外周血管病的桥梁。


花絮

blob.png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