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基层卫生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基层卫生/详情

传承国药精粹 弘扬中医文化 打造健康息县

时间:2017-10-13 08:06:00来源:未知作者:王明杰 刘江 郑轩 薛运华 张长春 阅读: 119562

 

传承国药精粹 弘扬中医文化 打造健康息县

——来自息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报道

        医药卫生报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刘江 郑轩 薛运华 张长春

金平书记DSC_4520(3).JPG

息县县委书记金平就中医药工作作重要讲话

赵君峰县长DSC_4026(2).JPG

息县政府县长赵君峰就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发表讲话

赵君峰县长DSC_0074(2).JPG

息县政府县长赵君峰就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出席活动并讲话

河南省卫计委副主任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 张重刚 来我县指导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工作IMG_0404(1).JPG

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重刚来息县指导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工作

 

中医文化是几千年来来人类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的结晶。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更是人民健康的有力支撑。
    中医药文化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民族的凝聚力之中,具有强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作为国粹,息县在弘扬中医药文化中谱写了一曲曲灿烂的篇章。

    息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淮河上游,春秋时期,楚灭息时置县。历时3000年,一个生生不息的“息”字在这里至今未变,因此,息县有“不息之壤”之称,也是“中华第一县”。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息夫人”、“马援”、“李若星”、“刘邓渡淮”等人文故事不绝于史书,濮公老人经常上山采药,悬壶济世的中医药文化也流传了几百年。息县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辖1区4办6镇12乡,336个行政村,总人口108万人,是信阳人口最多的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文化大县。在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息县出产的息半夏疗效卓绝,为人称道,堪称同类药材中的珍品。
    息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04家,分别为:县人民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县中医院(二级甲等中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一级专科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息县现有乡镇卫生院20家;村卫生室336家;民营医疗机构6家(其中一级中医医疗机构1家);个体诊所37个(其中,中医个体诊所12个)。全县共有中医药人员345名,其中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63人,初级152人,中医药人员占全县医药人员总数的34.5%。2016年,息县卫生医疗机构门诊人次178.56万,其中中医门诊57.1万人次,占门诊总人次31.97%。

   政府责任担当定位明确,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 

   “中华大地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中医文化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中中医文化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中,中华民族既是中医文化化的创造者,又是中医文化化最大的受益者。息县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通过发掘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与理解,提炼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实质,构建具有息县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医药文化价值体系。”息县县委书记金平表示。近两年,息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创建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县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以县长赵君峰任组长、县长级干部吴昊、常务副县长于海忠任副组长,县发改委、卫生计生委、财政局、人社局、文广新局、食药监局等12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统筹推进各项创建工作。息县卫生计生委相应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督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卫生院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了领导亲自抓、各单位专人负责创建工作的格局。
    息县人民政府县长赵君峰说,为强化制度保障,健全中医药事业服务体系,息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息县卫生和计生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息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2017-2030年)》、《息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息政文[2017]23号)和《关于调整息县中医药工作局际协调小组的通知》(息政文[2017]39号);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推进会,并组织相关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创建工作会议,研究具体工作,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县卫生计生委与各乡镇卫生院还分别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各医院的创建工作任务,建立了年度考核和问责机制。
    按照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检查评估细则标准,息县建立健全了督导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督察局牵头组织,县创建工作督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坚持月督导、季检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的督导原则,对县直医疗单位及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督导检查,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被督导单位限期整改,到期验收,确保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取得实效。目前,息县已对县直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了专项检查6次,当场下发了整改通知书38份。
    据息县人民政府县长赵君峰介绍,息县县政府统筹财力,不断加大对基层中医药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从2014年开始,全县的中医药事业费连续三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最初的每人每年15元,提高到2016年的每人每年45元,在医保体系中发挥着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
    创建工作中,息县把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作为定点的必备条件,把中医药服务项目和中药饮片、中成药、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息县新农合管委会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医药参与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息合管字[2016]6号),将中医普通门诊相关费用纳入门诊报销范围,选择中医优势病种开展付费方式改革,选择部分慢性病门诊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新农合大病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其中门诊病种如针刺法、推拿疗法、艾灸疗法、针刀疗法、耳压疗法、拔罐疗法、熏洗疗法、穴位贴敷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穴位放血疗法、手法复位疗法、夹板外固定疗法、头针疗法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住院病种如中风、腰痛病、骨痹/膝痹、积聚、肺胀病、项痹病、混合痔病、锁骨骨折、肱骨骨折、带下病等中医住院优势病种实行按病种付费,不设起付线,按一定的补偿比例补偿。
    今年,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印发息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鼓励和引导参保人员利用中医药服务。规定在县级以上中医院住院治疗的,报销起付线在同级医疗机构标准上降低100元。利用中医药服务项目超过起付线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三个目录”范围的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和诊疗项目。这些优惠政策,不仅让更多的病人认识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价值所在,适应了中医药的诊治,真正减轻了百姓的就医负担。

 

打造“中”字品牌阵地,构建中医药服务网底 

    “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生命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事业的根基和灵魂。因此,只有弘扬中医药文化,增强其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才能推动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让百姓真正享受到就医中的实惠。”息县县长级干部吴昊说。息县政府坚持基础先行,狠抓网络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始终把加强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放在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首位,突出工作重点,优化中医资源,强化中医药网络建设,基本形成了“龙头领先,枢纽中联,基础扎实”的格局。
    息县不断加强县直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县人民医院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对国医堂、中药房、中药煎药室及中医理疗设置购置,筑牢了县级中医工作的阵地,大大提升了医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2017年9月22日上午,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评审专家组一行莅临息县人民医院评审检查,息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贾建介绍了该院的基本情况和中医药工作、中医堂建设及发展情况。专家组在听取中医药工作全面汇报后,依据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标准和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评估细则,通过查看资料、现场检查、院长访谈等方式对该院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中医药服务水平、中医药队伍建设、中医药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评估。专家组对该院中医药工作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院有较强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较高的中医药科研教学能力。
    息县县长级干部吴昊在作表态发言时表示,息县将进一步加大中医药工作的专项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充分享受到中医药发展的成果。
    据介绍,息县以县中医院为龙头,筑牢县级中医工作阵地。息县财政拨付1000万元,政府贴息贷款1200万元投入县中医院新址建设,共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设置床位310张。医院现拥有1.5TMRI、16排多层螺旋CT、DR、CR、彩超、经鼻电子胃镜、脑电地形图、TC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息县中医院脑病科是河南省中医特色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针灸理疗康复科为信阳市中医重点专科。
    息县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夯实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根基。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将乡镇卫生院中医诊室、中药房、治未病室、体质辨识室、针灸室、牵引室、康复理疗室、煎药室集中设置,统一标识,形成了中医文化氛围浓厚、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每个中医馆使用面积均达到100平方米以上。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完善中医馆中药房设施和中医诊疗设备。乡镇卫生院配置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针灸器具、刮痧板、火罐、TDP神灯、电针仪等中医诊疗设备500多台(件)。
    息县以村卫生室为网底,实现中医工作全覆盖。近两年,息县把加强村卫生室网络建设作为工作要点,县政府先后投入1500余万元,作为以奖代补资金,要求各乡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完善功能,规模适度原则,每村建设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村卫生室的占地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少于120平方米,且全部做到五室分开(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健康教育室),相对独立,分区合理。目前,78.5%村卫生室均配置了神灯、针灸、火罐、刮痧板等开展中医临床业务的设施、设备。同时,大力开展中医药服务。46.5%的村卫生室配备中医药饮片100种以上,中成药50种以上,基本满足了当地村民中医药服务需求。
    息县卫生计生委主任任仲宝介绍说,息县以基地建设为标尺,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据统计,息县境内共有各类中药材200余种,息县出产的息半夏以其神奇疗效,闻名遐迩,是同类药材中的珍品。息县在白土店乡建起图腾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加农户的形式,在白土店、项店、杨店等乡镇种植半夏100多亩,还种植有桔梗、丹参、艾草、菊花、猫抓草等中药材。同时,将成立河南省息半夏药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息县工业园计划投资4.5亿建设中药厂,计划生产加工中药,中药保健品等中药材深加工。

构筑卫生人才阵地,提升整体队伍服务能力 

    医疗卫生事业以中医药为根基,因中医药而兴,因人才队伍而强。来到息县医疗卫生机构探访,除了上述最多的亮点,首要的是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息县政府投资500万元,在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人才引进上,畅通绿色通道。近三年招考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56名,引进中医类别的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外送进修培训48人。所有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都达到20%,每个乡卫生院分别都有1个以上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医师。
    息县卫生计生委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持续提高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制定了《息县中医药人员培训计划》,举办县内中医讲座8次。3年来,全县共有87名在职中医人员参加中西医结合专科学历教育,选送63名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医师赴河南省骨科医院、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进修学习;对1562人次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开展了中医药知识培训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同时,还积极开展名老中医“师带徒”活动,培养中医业务骨干6名,有效提高了全县中医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创新能力。
    为广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息县卫生计生委出台了《息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实施方案》,确定县中医院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对乡、村两级中医药人员实行集中分层分级培训指导。全县集中培训乡镇卫生院师资26人,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28期,累计培训1756人次,培训参与率100%,合格率100%。适宜技术推广过程中,遴选18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全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推广应用,并组建专家指导组,深入开展技术指导,指导覆盖面100%。全县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都能开展和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近两年来,息县坚持服务为本,狠抓能力建设,着力提高中医药参与率。息县中医院在脑病科、康复理疗科、脾胃病科、糖尿病科、风湿科等科室积极开展中医非药物疗法,把针灸、火罐、推拿按摩、穴位埋线、伏贴、小针刀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手段运用于病人,并广泛推广中药小包装,不仅增强了疗效,缩短了病程,而且降低了医疗费用。全院中医门诊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65.7%,其中中药饮片处方比例达38.3%;息县人民医院开展了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理疗、康复等中医药服务,全院日均中医药门诊人次占总门诊人次的23.8 %。乡镇卫生院中医药门诊处方占处方总数的35%,村卫生室占32%以上。目前,全县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16年,全县中医门诊人次达57万人次,中医药治疗参与率31%。共建成省级中医特色专科1个(脑病科)、市级重点特色专科1个(康复理疗科),项店镇卫生院、夏庄镇卫生院、小茴店镇中心卫生院被评为信阳市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公共卫生服务领先,中医药宣传氛围浓厚

    2017年8月中旬,息县夏庄镇中心卫生院的中医馆挤满了前来就诊的群众。该镇村民张先生高兴地说:“医生开的中药几乎药到病除,得了几年的病,吃三副中药好了一大半,这次,我带邻居专门过来看看到底中医的神效在哪儿?”
    与夏庄镇中心卫生院相邻的小茴店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别具特色,古香古色,格外引人注目,在此坐诊的名老中医张医生正在为前来看病的患者把脉问诊、望闻问切。与其相邻的康复理疗室,前来就医的患者正在做中医推拿,煎药室里先进的全自动煎药机正冒着股股热气,散发中医药味的清香。
    息县卫生计生委主任任仲宝告诉记者,息县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要求,将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0-3岁儿童中医调养服务、孕产妇保健、高血压、II型糖尿病、慢性病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把中医“治未病”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支持中医“治未病”项目的开展。在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高血压和II型糖尿病、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增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活力,彰显了医改惠民政策和效果。
    息县全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要求高血压、糖尿病签约门诊治疗费用医保承担90%。贫困人口免费;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积极开展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印制了中医药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手足口病、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宣传资料和预防处方。各乡镇卫生院积极参与,深入到学校、集镇等人群集中的地方,进行中医药预防技术指导等,切实为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广泛开展中医药宣教工作,息县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中医药知识,把中医药保健知识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利用医疗机构、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中医药知识,组织开展健康生活方式促进活动,印刷中医药宣传手册、健康处方、宣传单等资料60余万份,在医院导诊台、诊室、中医科向患者和咨询者发放,积极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中医体质辨识等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等宣传活动。
    围绕中医药文化做精品文章,提升服务能力,打造服务品牌,息县组织开展了中医药文化科普进基层活动。息县卫生计生委主任任仲宝说,一是绘制中医药文化宣传墙。要求每个乡镇卫生院绘制2条10米以上的中医药文化长廊,每个医疗卫生机构制作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栏,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二是组织开展中医义诊活动。组织县中医院、县医院、县二院、县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名老中医在城区繁华地段举行义诊活动,发放中医知识宣传材料,接受群众咨询。2016年,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中医义诊活动20次,义诊800多人次,发放中医药知识宣传单13000多份。三是定期举行中医药科普知识讲座。组织健康锻炼、健康养生方法讲授和指导。传承中医国粹,使中医药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家庭。2016年,举办中医知识讲座8次,其中邀请信阳市名中医来息县巡讲2次,县中医院下乡巡讲4次。四是制作宣传版面、印发宣传单,张贴标语,国医堂和中医馆的走廊及科室内悬挂突出中医药传统文化元素的宣传牌,向群众宣传中医药健康养生保健知识。五是在节会期间,组织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开展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体验活动,以群众的感同身受宣传中医药的简便廉验的优势。
    据了解,目前,息县已有10多家乡镇卫生院建成了标准中医馆,并投入使用,这是息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又一明显成效。基层卫生院中医馆充分发挥了中医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等优势,既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医精髓,又满足了百姓的就医需求,同时普及“治未病”的健康知识,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受到亚健康状态困扰的老百姓,把中医馆当成了“养生顾问”,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如潮好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追求健康,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每一位卫生人、中医人士和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息县在推进中医文化事业的进程中,正迎接中医春天的到来,谱写新的辉煌篇,向党的十九大献上一份厚礼

 

息县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

责任编辑:王明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