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科普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科普/科普在线/详情

带您了解肠息肉

时间:2024-04-29 14:15:12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作者:马一杰 【发表证书】

肠息肉,也被称为肠道息肉,是指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样病变,大多数是黏膜慢性炎症引起局部黏膜增生肥厚而形成,主要见于大肠(结肠和直肠),而小肠较少见。大肠息肉可以是单个发生,也可以是几个、几十个或者更多发生。

影响(肠息肉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肠息肉是一类异常生长的组织,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会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肠息肉影响胃肠蠕动,会使肠道蠕动减慢,从而产生腹胀。长时间的肠道蠕动缓慢会导致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使大便水分被吸收过多,大便变得较为干燥,从而引起便秘。当肠道息肉黏膜出现炎症时,会刺激黏膜下的血管,导致血管破裂,从而引发出血,这可能导致腹痛、便血。大的肠道息肉还可能导致肠腔狭窄,使排便变得困难,进而可能引发肠套叠、肠梗阻,从而引起腹胀、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肠息肉还可能阻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正常吸收,如果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营养物质无法被充分吸收,进而影响身体的营养状况。此外,肠息肉是有癌变风险的。单发肠息肉病情并不严重,但如果不重视治疗,有可能发展成多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直径达到2cm以上时,癌变几率更高,治疗不及时有可能演变成肠癌。

诱因(什么因素会引起肠息肉?)

肠息肉的诱发因素有多种,包括年龄、生活习惯、代谢因素和其他因素等等。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40岁以上的成人更为常见,且男性相对于女性更容易患上肠息肉。生活习惯方面,经常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长期酗酒,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导致息肉发生率升高。长期腹泻和便秘都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出现炎症,这些慢性炎症会对肠壁造成长期慢性刺激,从而促使肠道息肉生长。另外,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肠道慢性炎症的患者,也容易对肠黏膜形成刺激,糜烂和溃疡愈合后会形成息肉状。代谢因素如尿酸高、糖尿病等也与肠息肉发病有关。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长期腹泻、长期便秘等因素也可能诱发肠息肉。

症状(如何辨别自己是否有肠息肉?)

早期肠息肉由于体积小,对肠道影响小,多数患者起病隐匿,基本不会有特殊的自觉症状。而随着息肉生长,部分人可能有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黏液便、血便等不适,偶有腹痛、腹胀等症状。便血是肠息肉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肠息肉周围有丰富的血管,当受到肠内容物刺激时便会出现出血的症状,表现为便血,其颜色可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不同而表现为鲜红色或暗红色,长期慢性便血可能导致贫血。腹泻则是因为一些肠息肉是绒毛状的,这些绒毛状肠息肉体积不断增大会引起大量的黏液便,使大便中的水分增加,导致腹泻的症状发生,严重时还会引起患者水电解质紊乱。排便习惯的改变可能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直肠息肉可能出现里急后重、大便变细等症状。腹痛较少见,但体积较大的息肉可能会引起隐痛、间断性绞痛等,如引起肠套叠或肠梗阻,则表现为持续性疼痛。此外,部分患者可能还会有嗳气、恶心、呕吐、体重下降、消瘦等症状。

诊断及治疗(如何明确有无息肉?如何治疗?)

当我们有上面的症状的时候,就需要明确自己是否有肠息肉,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肠镜检查。通过肠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和位置,并可以在必要时进行活组织检查以明确息肉的性质。如果发现息肉,还是建议尽早处理的。内镜下切除因其简便、直观、有效以及相对安全,是目前首选且最为重要的治疗方法。若内镜下不能完全切除,可考虑腹腔镜下切除或开腹手术切除。

预防(如何预防肠息肉的发生及复发?)

我们想避免肠息肉的发生及复发,首先需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同时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其次要关注个人症状,如果出现腹部胀痛、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必要时定期进行肠镜检查,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的体检,可以有效地预防肠息肉的发生和发展。

保持肠道健康,远离肠息肉,从现在做起。

责任编辑:李慧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