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亟需制定心血管病防治战略规划(上接第14版)
抑郁症是冠心病危险因素
冠心病患者中,近五成心肌缺血由心理应激诱发
在临床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心理应激诱发的心肌缺血较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更为常见,占43.45%。其中女性、未婚男性及独居者出现心理应激诱发的心肌缺血的风险更高。
在南方会心脏病学与双心医学论坛上,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蒋蔚教授介绍,2012 年提出来的“太阳系”新学说将彻底改观人们对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认识。除明显冠脉狭窄外,炎症、血小板功能和凝血障碍、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内皮细胞功能障碍都可造成心肌缺血。蒋蔚从身心医学角度探讨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影响。
蒋蔚等开展的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学会杂志》的研究发现,在纳入的310例临床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43.45%出现心理应激诱发的缺血,33.79%出现运动诱发的缺血(P=0.002)。其中,女性、未婚者及独居者出现心理应激诱发的缺血的可能性更大(OR分别为1.88、1.99和2.24,均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与已婚或有同居者的男性相比,未婚男性、已婚女性或独居者出现心理应激诱发的缺血的风险更高。
蒋蔚强调,目前的证据足以证实抑郁症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但目前还有两个谜团有待探索:其一就是抑郁症导致不良心血管预后的机制是什么?其二是已有大型研究证实抗抑郁药对于抑郁症导致的心肌缺血无改善作用,那么应选择什么干预手段能防治抑郁症导致的心肌缺血?
早在2003年,蒋蔚就开始研究抑郁症导致心肌缺血的机制。最近,蒋蔚进一步研究证实了精神压力是抑郁症导致心肌缺血的重要因素,另外其他医学中心进行的研究同样证实了这一点,与蒋蔚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蒋蔚肯定说:“可以认为精神压力诱发的心肌缺血是抑郁症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的生物标记。”
蒋蔚表示,精神压力诱发的心肌缺血涵盖了所有导致心肌缺血的机制。精神压力可以导致炎症、血小板功能和凝血障碍、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这是很多研究已经证实过的。在西方医学理论体系中,已经把精神压力诱发的心肌缺血列为社会心理因素导致不良心血管预后的重要途径。
“一直以来,我们都用运动试验和药物试验来进行心肌缺血检测,但这远不如精神压力测试方法,”蒋蔚强调,但是精神压力测试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繁琐的检查手段,心脏超声结合心肌灌注的检测方法更利于精神压力检测心肌缺血。
广东省30年慢病死亡迅猛增加
冠心病、糖尿病、癌症死亡大幅升高
鉴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口总死亡率的影响,亟需创造防控支持性环境。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燕君教授介绍,较1970-1972年相比,2004-2005年广东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呈上升趋势,其中冠心病上升75倍,糖尿病上升了10倍,肺癌、膀胱癌均上升7倍以上,其余癌种也在1.5倍~4 倍不等。
“鉴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口总死亡率的影响,亟需创造防控支持性环境。”她说,通过调查1970-1972 年全省县市和2004-2005年全省12 个县(区、市)的死因资料。死因归为三大类: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为第一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第二类,意外伤害为第三类。结果发现,较1970-1972年,2004-2005 年人口总死亡率上升,其中人口老龄化加剧是主要原因,如不考虑老龄化因素,则整体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数显著增加,而死于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者显著下降;意外伤害小幅度上升。
许燕君指出,感染性疾病、母婴疾病等第一类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呈明显下降趋势,提示广东省在计划免疫、母婴保健、健康宣教、改善饮食习惯以及医疗水平方面取得最大成就。
许燕君建议,可通过此次研究分解出的各病种可控非人口因素作用大小,选择广东省重要病种,如死亡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或)全国平均水平的鼻咽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等癌症以及变化趋势与全国不一致的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开展进一步的疾病危险因素研究,根据现有条件采用相对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下一步研究。
机动车来源PM 2.5 更危险
空气颗粒物(PM)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取决于PM 的粒径、浓度以及成分。
“空气颗粒物(PM)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取决于PM 粒径、浓度以及成分。”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马文军教授指出,PM颗粒越小,危害越大,如粒径≤2.5 μm的固体颗粒或液滴(即PM 2.5)。
为了解不同程度雾霾对人群死亡率的影响,马文军所在团队通过分析2007-2011年广州市相关空气污染数据,结果发现,PM粒径越小,心血管病死亡风险越高。其中,相对于燃煤和自然来源的PM 2.5,机动车产生的PM 2.5对死亡的影响更大。由燃煤、重化工、机动车排放的气体经大气氧化作用生成硫酸盐和硝酸盐后,即二次污染后,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
PM 2.5 既来源于自然,也来源于人为排放。自然来源包括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扬尘、生物物质等。但人为排放是PM 2.5的主要来源,如车辆尾气、发电厂、供热锅炉、工厂等。PM 2.5浓度还具有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空间变化的特点,比如早晨和夜间浓度较高,冬春季节高于夏秋季,京津塘、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等四地污染较重。PM 2.5能够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沉积于肺泡,干扰肺部气体交换;刺激肺内迷走神经,造成自主神经系统紊乱而波及心脏,或直接到达心脏,其含有的无机物、有机物以及细菌、病毒等直接对心脏造成危害。此外,PM2.5还可对血液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等造成伤害。空气污染程度越重,持续时间越长,危害越大,其中,其中老人、儿童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 污染的敏感人群。、
在中国导致疾病负担的20个首要风险因子,空气污染排名前4 位。2002 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显示,每立方米空气中增加10微克PM2.5,就会增加4%总死亡风险,6%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和8%的肺癌死亡风险。
母血含铅镉高可致儿心脏畸形
广东省人民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刘小清教授牵头的一项研究提示,孕母血细胞中铅、镉等浓度水平高可能会致胎儿心脏畸形,而硒或可具有保护心脏发育作用。
刘小清介绍说,通过对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入选孕周为18~37 周患有心脏结构性异常的胎儿125例,同期入选心脏正常胎儿103例,抽取胎儿母亲外周血,问卷调查两组胎儿孕母和父亲在孕前以及孕期接触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情况。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量孕母外周血细胞中铅、砷、汞、硒、镉、铬和铜的浓度。
结果发现,除了汞和铬外,其他五种金属包括铅、砷、硒、镉和铜的浓度分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病例组孕母血细胞中中位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7.93 μg/L与26.11 μg/L);病例组中位镉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23 μg/L 与1.75 μg/L); 对先心病可能具有保护作用的硒在病例组中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73.78 μg/L与188.28 μg/L);另砷在病例组中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83μg/L与4.22 μg/L);铜在病例组中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图片新闻
中国心律学会青委会成立
南方会上,中国心律学会青委会成立,广东省人民医院薛玉梅、北京安贞医院龙德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蒋晨阳、湘雅二医院刘启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菁任副主任委员。中国心律学会主任委员郭继鸿教授指出,中国心律学会青委会的成立将进一步提高中青年学者的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心律学领域中青年学者的成长和才华发挥。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智能骨科技术实现高海拔常态化!西藏完成全国首例机器人辅助生物膝置换
2025-05-07 -
new龙南市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江西省赣州市超声专业质量控制中心质控培训班(河西片区)暨龙南市超声诊断专业质量控制中心成立大会顺利落幕
2025-04-26 -
new“药有所为”—2025年临床药学领域案例分享及成果转化方向 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5-04-25 -
newCACA指南前沿理念与创新技术落地辽宁营口
2025-04-24
-
龙南市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6 -
“医呼百应 专家下基层” 中西医结合护航慢病防治
2025-04-19 -
兴国县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1 -
“针”心“针”意除囊肿,锦旗感恩表深情
2025-04-14 -
APASL 2025北京盛会即将启幕,大会主席魏来教授带您看亮点
2025-03-25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