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男生的青春期教育情怀:用20年让中国女性学会自我保护
11月的一个细雨朦胧的下午,杭州市妇保系统的200多名医生在杭州某酒店会议室认真地听一个年轻男士讲青春期两性教育,现场气氛热烈。这名男士并不是妇产科专家,甚至他的从业背景离医疗行业都非常远。
80后的徐世旺,德国海归,一年前他身上的标签还只是外贸公司老板。可这一年来,他却成为了妇保、计生、教育系统的座上宾。
他讲的是一门青春期生殖健康与性教育课程。这一课程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既遥远又贴近。很多两性专家学者提出过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应该纳入这一课程。这类课程也的确在我们的中小学里“欲语还休”地出现过,但多数只是表面工作,最终都没能长期坚持开下去。
现状骇人听闻 改变刻不容缓
一直以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两性”一直是国人难以启齿的话题,更别说要教给涉世未深的孩子们了。但是现状已经不容我们再“羞答答”下去了。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人工流产至少1300万例,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每年人工流产总数中,2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约占一半以上。大学生甚至成为人工流产的“主力军”。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仅有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有性行为的未婚青少年中,超过半数者在首次性行为时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有性行为的女孩中,21.3%有过怀孕和流产经历,4.9%的人有过多次流产经历。上述调查还显示,仅有1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确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尽管超过95%的青少年表示听说过艾滋病,但对艾滋病特别是传播途径并不很清楚。此外,女性青少年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要低于男性青少年。
这两份调查报告令人担忧,改变刻不容缓。
异国课程能否解决中国难题
2002年至2007年,徐世旺在德国汉诺威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回国后,看到大街小巷“无痛人流”广告和流产泛滥的现状,徐世旺担忧不已。身为基督徒和女儿父亲的他更是难以接受流产泛滥的现象。
徐世旺告诉医师报,在德国“人流”这个词离普通百姓的生活很遥远。德国人从小被教育保护自己,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极少有意外怀孕和流产。事实上,德国很少出现大龄青年没有交往过男女朋友的现象,而国内生男生女也成了一个社会难题。这一切源于德国的国民教育中有完整系统的生殖健康和两性科普教育课程。
为了改变国内意外怀孕和人流泛滥的困局,徐世旺找到了德国著名的MFM(My Fertility Matters e.V)生育力保护教育中心,其创始人为德国著名妇科医生、教育学家伊丽莎白·莱特-宝拉(Dr.Elisabeth Raith-Paula)博士。她认为,青春期生殖健康与性教育的目的不应局限于传递书面的生理卫生知识,而是应保护孩子们更加自信、安全、健康地成长。青春期教育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孩子青春期阶段,甚至影响其将来恋爱、结婚生子以及亲子关系等。因此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与其他文化课程不一样。伊丽莎白·莱特-宝拉博士认为:人们只会保护自己宝贵的东西!首先要教会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身体是非常宝贵的,让他们树立起正面的身体情感,学会热爱自己的身体,这样他们才会自觉地保护自己。
当前,MFM机构拥有400多名专职教师,是德国乃至欧盟最具影响力的青春期生理和性教育机构(非政府公益教育机构),并于2010年被授予“德国联邦十字勋章奖”。
伊丽莎白·莱特-宝拉博士告诉徐世旺,德国在30多年前也经历过中国目前类似的状况,只有教育才能改变这一现象。应该让青少年充分掌握安全的性知识,培养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最终让他们在两性问题上具备理性的自我决策能力。
2016年4月,徐世旺与德国MFM生育力保护中心合作引进德国先进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分为青少年和成人两大板块。青少年课程有针对10岁-12岁女孩的《月经周期秀》、针对10岁-12岁男孩的《未来的使命》、针对9岁少年的《神奇的身体机器》、针对14-18岁的《权衡的勇气》和针对大学生的《身体的悄悄话》;成人课程有《避孕科普》、《现代自然避孕法》、《避孕咨询师培训》等课程。
呼吁更多机构加入
作为一名八零后的年轻创业者,徐世旺清楚地知道,在目前的教育状况下,从事两性教育绝不是一个很容易挣钱的行业,但他仍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此。因为他希望能给中国的青春期教育带来一些改变,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在成长过程中不要再因生殖健康知识的缺失而受伤害。
对此,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也非常支持他的项目,并为此专门派人员去德国考察,并将“推广自然避孕法”纳入浙江省卫生计生系统“十三五”规划。
课程成功引进了,各级领导们也重视了,但是课程落地推广并不容易。为此,徐世旺先生和他的团队,又开始了新一轮奔波。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再到大学生和成年人;从计生指导站到卫生和教育系统的各类培训班。一年来,徐世旺奔走在各大医院和学校,已有数千人听过他的讲课。在浙江有100多名妇科医生报名加入培训师行列。
“这件事情本应该是国家政府的职责,不该由我们企业来做。我也希望有更多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专家能够加入这一队伍,保护孩子们更安全健康地成长”,徐世旺说,“我希望用10年、20年时间来改变这一现状。”
因为引进课程、建立讲师队伍的成本并不低,徐世旺通过公益培训与部分课程收费的方式来维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这一课程分为免费和收费两大类,收费课程为600元一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95岁英国女王新冠痊愈后首谈感受;跨越千里进行“拯救”呼吸手术;12小时700公里“闪送”药品
没有谁的生活会一直完美,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看着前方,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 ——巫哲《撒野》 今天是4月12日,星期二 农历三月十二 北京多云 11°C~20℃ 如下是: 今日『早读分享』第241期 医师报直播中心 (1)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帕金森病患病率逐年增长。如今,帕金森病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面对帕金森病,我们能做什么?扫码观看精彩回放。(来源:医师报) (2)4月11日,《医师报》主办的“每一场猝死都‘
2022-04-12 -
new“围墙”内外
每一片树叶都有正反两面,正面光鲜,反面暗沉,医疗领域也不例外。
2014-10-09 -
new从域外经验看南航急救门事件
11月24日至今的10多天里,北京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以下简称“999”)被史无前例地卷进舆论漩涡,并最终以“低头认错”而告一段落。 记者揭 危难间急救人员与南航空乘推诿 11月22日11时24分 辽宁电视台记者张洋发文称,其在飞机上急发腹痛。飞机落地时,南航与急救人员为防“引火烧身”,置其安危于不顾,为“谁应将患者送至地面”互相推诿、争吵。(累计关注人次900万+) 南航致歉整改 999多日沉默 11月23日 事件引起舆论巨大关注后,南航管理人员、当机空乘人员等多人“登门”致歉并表示启动调查、整改程
2015-12-10 -
new地方采风
山东 斯里兰卡捐献角膜 擦亮六齐鲁儿女心灵之窗 本报讯 (特约通讯员 马昕) 12月15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温莹连续手术7小时,将来自斯里兰卡的5枚珍贵的眼角膜移植给山东省6名日夜企盼走出黑暗与阴霾的失明患者。6名“幸运儿”在中斯的共同关注和帮助下,顺利地进行了“复明”手术,重新获得光明,山东省成为国内第9个接受捐献的省份。 此前,为
2017-07-27
-
从域外经验看南航急救门事件
2015-12-10 -
副市长博导折射特权功利?
2017-07-27 -
地方采风
2017-07-27 -
“围墙”内外
2014-10-09 -
95岁英国女王新冠痊愈后首谈感受;跨越千里进行“拯救”呼吸手术;12小时700公里“闪送”药品
2022-04-12 -
中国医生集团探索露曙光 深圳模式提供可行路径
2017-03-26 -
80后男生的青春期教育情怀:用20年让中国女性学会自我保护
2016-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