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信息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信息之窗/详情

发现新靶点是中国最弱项

时间:2019-09-21 09:07:48来源:未知作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许斌 阅读: 108179

wuyilong.jpg

吴一龙 教授

目前肺癌精准治疗的研究日新月异,但是如何在广大肺癌人群中寻找更多更好的靶点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分子分型和靶点为重中之重。我国基因检测机构不应只是作为一个测序的工具,而更应该加大投入、努力创新以积极发现新的靶点,这需要临床医生与测序公司共同努力。

肺癌具有多种靶向治疗药物,如针对EGFR靶点的TKIs目前已是三代同堂,且第四代药物业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针对ALK、ROS1、BRAF等靶点的药物也已大规模进入临床应用阶段。随着这些靶向药物应用的范围、年限越来越长,我们也发现了较多目前尚不能及的靶点、探索了更多靶向药物的耐药机制等。问题的不断出现指导研究者们在研究上需要更进一步,继续发现更多精准靶点药物。

2009-2019年10年期间,相对于在新靶点的发现等领域,国内肺癌领域专家学者在临床研究版块做出了巨大贡献。吴教授尤其强调IPASS和AURA3两个明确了基因与药物之间关联的2个“Milestone”式的研究。

除了常见突变,也需要关注罕见突变靶点,在生物标记物引导下开展创新型的临床试验:即使发病率低,鉴于我国庞大的肺癌人群基数,我们依旧能够获得足够的样本进行研究。如TRUMP研究(CTONG1702)伞状试验有18个臂,覆盖全部非小细胞肺癌人群。

目前精准医学时代下有两种治疗模式:(1)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模式;(2)基于分子检测的治疗模式,这2种治疗模式相辅相成。真实世界研究,吴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提高真实世界研究证据等级的关键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减少数据偏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