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预告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预告/详情

杜斌:做一名纯粹的医生

时间:2020-04-30 14:51:17来源:未知作者:admin 阅读: 88862

在重症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一直被视为“偶像”。此次“出圈”一是因为他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与钟南山院士一组,是该组唯一的重症医生,参与了很多抗疫重要决策;二是他有一说一的性格,在新闻发布会及接受媒体采访时,杜斌说了很多次“不知道、不了解、不能给你一个答案”,这样实话实说的杜斌却让人无比信服。

谈到对目前疫情的了解,杜斌说“充其量只有一半,还是夸大乐观的估计”。他自认已尽全力,对于疫情,他认为政府行政部门的角色最关键,因为“最重要的决策不是去决定某一个人的生死,而是决定某一群人的生死。政府用改变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挽救了一部分人的生命。”

从1月18日第一次到武汉,20日向全国预警进入抗疫状态,到1月21日强烈要求领导批准他返回武汉,3个多月来,杜斌始终坚守在武汉。

4月27日,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撤离后仍留守武汉的6名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光荣完成使命,“收兵”撤离武汉。其中5名协和专家返京,杜斌则直奔黑龙江继续战“疫”。

杜斌引用《鼠疫》的句子:“这一切与英雄主义无关,唯一的法宝是正直”。他说,选择一个职业,有荣誉,也有责任。医生的责任是治病救人,这不是高尚,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短暂的崩溃

1月份的时候,杜斌短暂地崩溃了。初到武汉,当地拿出45个病历,杜斌坦率地讲,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尽管有别人介绍,但他到各个医院查房,与直观感受还是不一样。杜斌花了几天的时间认识这个疾病的特点,“所有人都是一个症状——呼吸衰竭。”十几天的时候发现有肾脏衰竭,再后来才发现有心脏衰竭的情况。

杜斌最初对病情完全弄不懂。常规治疗手段似乎对患者没有用,比如相当一部分患者上了呼吸机,低氧依然很难纠正。杜斌还记得最初几天看的一个患者,血气分析中CO2到了检测不出来的程度。杜斌在床旁调了4个多小时,患者终于有救了,但CO2数值仍然超过检测上线,杜斌说:“那时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效果到底是什么?”

另一个让杜斌崩溃的原因还有源源不断涌入的患者。因为不知道有多少患者在外面,也就意味着不知道有多少重症者,有的患者来了直接“哐当”倒下,刚到医院就心肺复苏,“根本救不过来。”

杜斌初到武汉时,医院已经瘫痪,而杜斌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医院成为了一个新的传播点,而且武汉的家庭成了传播地。病毒的传播,从医院再到社区,虽然不是防控专家,但杜斌觉得“这不对”。这也让杜斌在很多场合中强调,传染病最重要的不是治疗,是防控。

image.png

“把本来熟悉的事情做好”

一般情况下,患者调整治疗后情况就会有所改善,但杜斌发现新冠肺炎患者“无论怎么弄,最后还是不行。”对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在不断地摸索中,最后大家逐渐意识到最初的治疗方案一定是有问题的。杜斌巡视各个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时候,和医生商量,“不能等了,赶紧给患者插管。”

因为既往没有人见过新冠病毒,杜斌觉得告诉医生护士应该做什么是自己的责任。新冠肺炎患者的气管插管属于高危操作,杜斌认为第一个插管必须自己去做。一些医护人员认识不到延迟插管的危害,以及无创通气会造成飞沫传播的危害,都说不能插管。杜斌认为有恐惧心理非常正常,“但不能拿恐惧说事,我来插管,我来做出榜样。”杜斌说自己的技术肯定不是最熟练的,但这个时候语言是没有力量的,“你要让大家知道,插管我们能做,我们应该做。”开始尝试早期插管后,危重患者的维持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当碰到了特别多未知的时候,人总是希望有人能够支持、帮助你,杜斌一直在各个医院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巡视,始终没有离开过临床。除了参与调整了七版新冠肺炎的治疗方案外,杜斌认为自己是一种象征和精神力量。杜斌对所有医生都称为老师,对于护理老师来说,杜斌说自己在技术上帮不了太多的忙,“但我在边上,在帮你们”,翻身吸痰换床单,让他们体会到“我和你们在一起”。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在获得支持信任的情况下,杜斌相信医务人员能够把本来熟悉的事情做好。

整个疫情中,杜斌始终在临床上,因为“临床医生之所以叫临床医生,只有到床旁去,才会真的了解患者的真实情况是什么!”

错误不可避免  我已尽全力”

杜斌说话有些慢,接受媒体采访和发布会时,用网友的话形容,能感受到“平淡语气下曾经的波涛汹涌”。杜斌一手创建了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监护专科,在重症领域多年,自养成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度神采。被同行视为偶像,不仅因为他医技精湛,极其专业,也因为荣辱不惊,有一说一的个性。

杜斌坦言,自己在此次疫情犯过误判。那是最开始有医生提出患者心肌可能出现问题,但杜斌刚开始没有重视,后来临床观察又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他曾在一次讲课中说到过:“我们总希望自己知道所有的事,但实际上我们有很多事都不知道。”他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说过多次“不知道”,在武汉各医院间巡视,也被同仁们问到“无法回答”的时候,但他从没觉得“挂不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不知道说知道才是真的‘挂不住’。”被问到对新冠肺炎了解多少,杜斌回答,“不到一半。”

杜斌在这次疫情中担任了两个身份:一是医生身份,杜斌可以选择救治一个或者几个患者,判断失误还是正确,影响的是几个患者;另一个身份是国家专家组成员,当一个人的想法影响到一群人的时候,压力就会几倍的增长,“万一我从手里的这几个病例得到的结论是有偏差的,将影响更多人的治疗过程。”

“你不上,你让谁上?”

3月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和武汉远程连线的英文发布会上,杜斌作为代表之一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情况和中国抗疫经验。

杜斌在发言中围绕“Doing your job”展开:政府层面要向公众发布疫情细节,如何有效的防疫,动用行政能力进行治疗、预防疾病的传播;医生层面,尽量做正确的决定,制定治疗方案来挽救患者的生命;公众则要遵守国家的相关要求开展日常生活。在专家的建议下,密切接触者要进行隔离。

杜斌引用了小说《鼠疫》中的一句话:“这一切与英雄主义无关,唯一的法宝是正直。”因为从临床上直接到发布会现场,专业知识自不必准备,但其他内容杜斌正愁没什么可说的,正好同学发来这段话,“挺应景”,他就引用了。

如何解读这句话,杜斌认为,任何一个职业都有荣誉,也有责任。战地记者都是哪有战争就往哪里跑,机长在飞机事故时要最后一个离开,都是职责。“Doing your job”,这是医生的工作,医生要下病房,专家也要下病房,这不是高尚,“你不上,你让谁上?”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这是医生的责任。

(本文由《医师报》融媒体记者蔡增蕊根据央视等媒体报道整理)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