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注意|吃药不忌嘴,跑断医生腿!“忌口”,也是一种治疗!

时间:2020-05-14 10:47:30来源:未知作者:吴学斌 阅读: 84818

风湿免疫科 万健 审核 万健

 

不少市民选择用中药

治疗疾病,调理身体

您可知道

服药期间的饮食大有讲究


为啥你的病马上就要康复了

一顿麻辣火锅又加重了?

别人3天就好,你10天还没好?

为什么对药物越来越不敏感?

那是因为

没!有!忌!口!

 

市民:为啥要忌口?生病了得好好补补啊,当然要吃的营养全面

医生:药物与食物配合不当,不仅会降低药效,甚至会产生毒副作用。

 

解析:忌口究竟是个啥?

忌口是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俗话说:“吃药不忌跑断医生腿可见忌口对药效的影响之大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禽、蛋、蔬菜、瓜果及油盐酱醋茶等都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产生一定影响。

 

注意:为啥要忌口呢?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人健康与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先天精气,另一方面就是后天脾胃。古人云“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让身体保持一点饥饿感,更有利于整体的健康发育。物无美恶,过则成灾。所以,病期请忌口。张仲景在整部《伤寒论》里,时刻都在强调要顾护胃气,“得胃气者生”。

 

家长1:只给孩子喝米汤行吗?营养不足办?

家长2:这么小的孩子能吃几口啊,不用忌口吧?

 

儿童忌口好处多,顾护胃气身体棒!

其实,孩子的脾胃功能跟大人不同。处于发育阶段的孩子,尤其是婴儿,有诸如便秘、厌食、腹胀等系列脾胃病症时,选择饮食清淡、减少食量是必须的。孩子脾胃功能尚不健全生病时吃多了或者吃油腻了会不消化。饮食不合理,意味着营养将变成垃圾,甚至是“毒药。因此,生病期间合理饮食,少量、清淡,孩子才能好得更快。

 

进补切莫贪早,循序渐进为佳!

很多孩子生病期间,会出现食欲下降甚至厌食的情况,从而导致体重不增降,很多家长心里着急忧虑,一旦发现病情好转,孩子胃口刚变好,就过早的加补进食,给孩子的身体造成负担。

中医认为,生病乃邪气损害人体正气而致,脾胃也会受邪气影响受损。经过治疗后,正气逐渐恢复,机体正处于自我逐步修复阶段如果这时着急给孩子进食加补,可谓是欲速则不达。身体恢复需要一个过程,胃气的复苏也一样家长勿操之过急,建议在恢复期,先给孩子进食清粥,逐步调养胃气,阶梯式添加。

 

干货:服用中药忌口详解!

1、忌腥膻食物 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疮疖、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更应禁食腥膻之物,以免加重病情。

2、忌辛辣食物 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如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之品,如若食之,则会抵消中药效果,有的还会引发炎症。

3、忌酸涩类食物 刺激肠胃胃酸过多、胃溃疡患者要禁止吃酸类食物。

4、忌油腻食物 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尤其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的患者,在生活中应少吃这类食物。

5、忌生冷食物 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6、忌浓茶 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7、忌食生萝卜 萝卜含有消食和通气的功效,在服用一些如人参、黄芪等补气类药物的时候,吃生萝卜会削弱这些药物的补益效果,从而降低药效服理气化痰药除外

8、服温补药时忌食绿豆 绿豆属于寒性食物,解温热性中药的药效,为了万无一失,在服药期间还是远离绿豆为好。

9、高血压患者忌盐 所有过咸的食品都在忌口之列。高血压患者吃得太咸,摄入的盐分会透过肠粘膜进入血液循环之中,血液中的盐分高了,患者便会大量地喝水,水分进入血液中,使得血液的量扩张起来于是血压便会再度升高。

10、胃病患者忌食死面 死面食物最难消化,胃病患者要少吃。

11、痛风患者的忌口 痛风患者除遵医嘱系统治疗外,饮食上要限制高嘌呤、易引起代谢障碍的食品,菌类(木耳、蘑菇等)、豆制品(豆浆、豆腐、豆皮等)、牛肉、羊肉、动物内脏、海鲜(鱼、虾、蟹)、酒类(白酒、红酒)

 

五谷养五脏

食以养命,药以治病

三分靠治,七分靠养

 

市民:服药期间,该如何饮食呢?

医生:五谷杂粮最为养人,米粥、米面更有利于肠胃的吸收,更有利于化生身体生命活动的气血

 

 

总之

以不额外增加脾胃负担为原则

少一些负担多一些养护

把忌口作为一种常规化治疗手段

守中守正养护胃气

胃气足则正气足

病安从来

 


责任编辑:吴学斌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