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声音·责任”2021全国两会医界代表委员座谈会
当前位置:首页/ “声音·责任”全国两会医界代表委员座谈会/“声音·责任”2021全国两会医界代表委员座谈会/详情

两会医声③ | 唐金海代表:加强智慧医疗建设、生物安全领域科研和医院健康教育三项工作

时间:2021-03-05 11:03:27来源:未知作者:医师报 阅读: 102446
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和蔓延给全球带来威胁。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生物科技手段在病毒基因测序、新冠疫苗研发等各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智慧医疗技术也展示了其优势与广阔前景。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唐金海教授呼吁:加强智慧医疗建设、生物安全领域科学研究和医院健康教育三方面工作。

 

图片


唐金海教授



议案1:加强智慧医疗建设推动医疗高质量发展


智慧医疗基于“云大物移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为表现,建立科学、精准、高效、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已成为我国医疗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大力发展智慧医疗,不断优化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和下沉供给,可以切实提升诊疗质量、服务效益和就诊效率,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但各地医疗机构智慧化建设发展呈现不平衡态势,公民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与快速发展的智慧医疗的契合度亟待提升。



建议:


1.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进一步加强对智慧医疗提供具体政策上支持,从单纯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


2.针对不同类型、级别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形成一个既有统一规范又能分层指导的行业标准,构建智慧医疗联合体。


3.提升公民健康信息素养,提升对智慧医疗的认知水平和运用能力,逐步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真正发挥智慧医疗的效用。


4.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筑牢智慧医疗安全防线。



议案2:加强生物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产业发展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当前我国面临的生物安全新形势较之历史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在疫情爆发初期,要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新冠疫情中,生物科技手段在病毒基因测序、科学防控手段、新冠疫苗研发、药物临床试验等各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新形势下,目前政策和措施还不能完全满足生物安全领域的发展进度,生物安全法治体系亟待完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机制要加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产业发展要加快推进。



建议:


1.进一步完善生物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系统、完备的生物安全标准体系。


2.加强生物安全能力建设,将其纳入国家战略高度。


3.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人类遗传资源全生命流程管理,杜绝资源流失可能造成的国家生物安全隐患。


4.加强国际交流,利用全球化平台,开展相关领域的合作。


5.提升公众的生物安全意识,加强科普教育。



议案3:加强医院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党和国家长期以来都十分重视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健康中国行动”提出,要推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到2030年不低于30%。普及健康知识,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义务和责任。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缺乏完善的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健康教育信息传播者队伍建设有待强化,健康传播工作缺乏有力的监管和正确的引导等问题。



建议:


1.政府机构强化责任、明确目标,落实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内容,鼓励医院和相关人员从事健康传播工作。


2.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医院发展战略体系,通过资源有效整合,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体系,培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队伍和人才,提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地位。


3.通过多元的形式和手段传播健康知识,完善健康传播的监管机制,既要利用好官方渠道,组建“正规军”去传播科学信息,又要正视自媒体的力量,鼓励和约束机制兼备。


4.充分发动基层社区组织与社会团体的力量,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到健康教育工作当中。





排版:李慧

编辑:蔡增蕊

审核:尹晗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