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生命 筑梦百年11严静:用“智慧”温暖医患
60多年前的一个冬日,一位穿着草鞋的老伯晕倒在浙江医院急诊科门前。医护人员见状,立即将老伯抬进诊室抢救。病床一侧,一名年轻医生为老伯戴上氧气面罩;一名戴眼镜的医生眉头紧锁,解开老伯单薄的衣衫,为他听诊;一名年长的医生坐在病床另一侧,屏息凝神,为老伯诊脉——他的围巾还没有来得及解下,似乎刚刚赶来……
这幅题为《抢救》的版画,是我国著名版画家张漾兮先生1963年在浙江医院住院期间,以该院医护为原型创作的作品。从建国初期以干部医疗保健及涉外医疗为主的医院,到1979年全面对外开放,再到拥有2个院区、6家医联体单位、60家专科联盟单位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浙江医院用67年耕耘站到了全省前列,但《抢救》中“视病患如己患”的精神,始终是每位浙医人不忘的医者初心。浙江医院党委书记严静教授将其提炼为:“一分情怀、九九耕耘、百分精术、万分责任”,为大众健康全力以赴。
“一站式”服务患者“最多跑一次”
阳光洒进浙江医院三墩院区门诊大厅,也照亮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后方“悦览书屋”的书架。空气中弥漫着咖啡香,大楼顶部,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光伏瓦正有效地整合用电资源……严静介绍,三墩院区在设计之初,就将绿色、环保、智慧、安全、高效、国际化、无障碍、最舒适等人文理念融入其中,不仅解决了杭州城西、城北没有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问题,也为患者带来了良好的就医体验。
从医生到院长、再到党委书记,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让严静对百姓就医的难点、痛点有着深刻的体会。候诊、检查、取药、办理出院等环节排队次数多、时间长;就医流程复杂、看病过程繁琐;医院建筑构造复杂、科室难找等是困扰患者的难题,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就医体验。
为此,三墩院区门诊首推“医生围着患者转,技术跟着疾病走”的中心制诊疗模式,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开设一站式服务中心,将各专科涵盖在19个诊区、22个诊疗中心内,每个中心特有的检查可在中心内完成,患者不必再奔波往返于医院不同楼层甚至不同大楼间,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诊疗中心还设有“多学科联合门诊”,遇到疑难患者或患有合并症患者,可组织相关学科进行会诊讨论,为患者制定综合诊疗方案。此外,三墩院区还配备了21个全数字化手术间,“杂交手术室“一举打破原本对复杂疾病“分而治之”的手术局面,达到“1+1>2”。先进的信号数字化处理系统,让体外循环机、自体血回收机等数十种设备同时运行,保证高效的同时使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三墩院区投入运营近3年来,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这也让严静颇为自豪,他说:“中心制服务的内涵不仅是让排队时间短一点,取药时间快一点,更优化了整体诊疗环节,促进医疗质量安全提升,有效提高了诊疗效率,提高诊疗质量,极大地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提升群众获得感。”
“黑科技“加持五层面智慧医院
掏出手机、扫描二维码、选择借用——“咔哒”,门诊大厅共享轮椅应声落锁;门诊楼和病房大楼内,天花板上的“小车”往来穿梭,两分钟内即可将药品、标本、手术器械送达大楼内的任何一个角落;“智慧药房”中两台自动发药机系统,以100%的准确率,使药品先于患者到达窗口,让“药等人”变为现实……严静说,近年来,浙江医院从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护理、智慧管理和智慧教学五个层面着手,全力打造智慧医院。
除了一系列“黑科技“,浙江医院还于2019年率先推进“两卡融合、一网通办”,正式上线“健康医保卡”,患者只需一个二维码,即可实现院间信息互通,并能轻松完成所有就医流程。同年10月,浙江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并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静介绍,疫情暴发后,浙江医院第一时间实现了互联网医院全闭环服务,将在线咨询,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云端续方,上门送药等环节全部打通;同时,考虑到疫情期间患者家属探视不便,医院又首创了“智能住院陪护管理系统”,覆盖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让疫情防控更便捷高效,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更多的便利,也进一步贴近现代化医疗管理。
作为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创新核心单位,来浙江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很多。但老年人与互联网时代“脱节”可能为就诊带来的不便,早已在设计之初便被考虑在内。严静表示,在智慧医院建设过程中,我们力求将每一个流程简化、再简化,做到“一键式”操作,同时还在各中心配备了充足的人力为患者答疑解惑,并设立老年窗口,由专人为老年人提供指导。“打造智慧医院,也不能因此让医院失去‘人情味’。”
“8分钟”门诊 暖医解患者疾苦
从保健医院一路走来,“服务”二字的深刻内涵,早已被几代浙医人总结、升华,并形成一种文化、一种习惯,融入了每名浙医人的基因。严静介绍,近年来,医院围绕着改善服务提升效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浙江省副省长成岳冲曾批示:浙江医院在患者服务方面非常有特色,值得各大医院借鉴。
“病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其中包含生理、心理与社会因素。”严静说,医生在运用现代医学技术治疗患者生理疾病的同时,也应关注患者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并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使患者理解不同治疗阶段医生所采取的措施,提升患者配合度,助力患者整体诊疗效果的提升。
调查显示,患者诉说病情平均18秒就被医生打断。为此,浙江医院内分泌科率先推出并开展由问候(Acknowledge)、自我介绍(Introducte)、过程讲解(Duration)、解释(Explanation)、感谢(Thank you)五部分组成的AIDET沟通模式,并规定,原则上医生给每位门诊患者看病时间不得少于8分钟,让医生更多地聆听患者疾苦,更好地解答患者疑惑,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该模式成熟后,分别在医院其他科室陆续深入推广。
此外,浙江医院还于2019年开展了“暖医”百日行动。从技术、服务、文化三个层面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同时,还开展优化门急诊流程、“三米阳光”暖医主题活动、“37℃五星暖护”等评选,致力于在环境、导诊、挂号、咨询、护理、医疗等各环节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此外,还通过党支部活走进社区、文化大讲堂、“暖医”征文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进一步融洽医患关系。
2021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对3年来在推进落实国家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医院、科室和个人进行了通报表扬。在“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评选中,浙江医院荣获“先进典型医院”;重症医学科(灵隐院区)荣获“先进典型科室”;同时还收获了 “先进典型个人”的荣誉。
承“臻德精术”为建设健康中国
从医近37年,严静深知医护的辛苦。对于动辄加班、吃饭没点的医务人员而言,一顿可口的饭菜就是最大的慰藉。为此,浙江医院工会、团委开展了大量工作,通过“智慧健康餐厅”建设,为员工用餐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管理,并推出“手术室自助餐”,让外科医护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也能在手术前后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饭菜。“良好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共创,作为医院管理者,对医务人员的关心、关爱非常重要。”严静说。
“患者来到医院,最先接触的往往不是医护人员,而是导医人员、保安人员、甚至保洁人员,他们的一言一行对患者满意度有着很大的影响。”严静特别强调,浙江医院致力于挖掘每一位普通员工身上的不凡事迹,用行动关心、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医院的温暖。
“身为一名医务人员,应该认识到医疗工作绝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技术性工作,它需要关怀,需要关爱,需要医务人员全身心投入。”严静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疗是一项特殊的服务,这就要求医生既要在专业领域、专业技能上精益求精,体现专科优势与精湛技能,同时也要用良好的医德,提供不离不弃的治疗、关照和守护,给患者信心、尊严和信念。而这,正是浙江医院“臻德精术”核心价值观。也只有这样,浙江医院才能在“创建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医院”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建设健康浙江、健康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礼赞生命 筑梦百年11严静:用“智慧”温暖医患
60多年前的一个冬日,一位穿着草鞋的老伯晕倒在浙江医院急诊科门前。医护人员见状,立即将老伯抬进诊室抢救。病床一侧,一名年轻医生为老伯戴上氧气面罩;一名戴眼镜的医生眉头紧锁,
2021-04-02 -
11-192018
专访王海波:与耳鼻喉学科为伴的36个春秋
-
new周晓琳当选山东省医院协会第四届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委
本网山东讯 9 月 7 日,山东省医院协会文化建设委员会 2018 年年会在济南隆重召开,山东省胸科医院党委专职副书记周晓琳当选为山东省医院协会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第四届专业委员会常委,李云峰、曹传兵当选为委员。
2018-09-11
-
礼赞生命 筑梦百年11严静:用“智慧”温暖医患
2021-04-02 -
周晓琳当选山东省医院协会第四届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委
2018-09-11 -
专访王海波:与耳鼻喉学科为伴的36个春秋
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