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惊了!微创的历史竟然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时间:2022-04-18 17:44:37来源:未知作者:黄枢 阅读: 127304

医学是复杂的,是在不同地域和文明产生的,难分对错。


究竟什么是医学?全世界都在争论,从事医学多年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这说明了医学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这也正是医学的魅力所在。此外,医学还具有另外两个特征:包容性和地域性,不同文明的医学往往难分对错之性。但对医生而言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人的病痛和健康问题,而不拘泥于某种方式。因为它关系到医学的终极目标——治病救人。


雾锁烟迷的塔光


现代医学时期,非主流医学也急需证明自身的独立性和独特价值。而医学的发展主要以现代科学形式下的设备的翻新或不断更新的药品为主要表现形式,而不是侧重于观念融合、创新和颠覆。医学盲目追求形式,很容易失去医学的本意,就像中国武术中的套路表演。似乎有梧桐一叶落之感。



image.png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差异,中医和其它民族的医学并没有同步参与西方现代医学,而是在被替代和埋没的境地。而当代医学在口号中的形式创造、观念创新的框架下,新形势、新观念的发现与创新早已日渐枯竭。许多医家很理想设计的手术和其它治疗方式,尽管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患者又在治疗中受到很大伤害,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甚至病痛伤害和治疗伤害产生了叠加效应,丰满的理想被骨感的现实取代,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醉心于形式上的机理通顺和偶然天成的特效。更何况,资本和媒体的助力,宣扬特效已经十分容易和丰富。使许多人形成错误判断,以为凭现代主流医学,就能达到健康的目的,造成大量医生和患者的遗憾和失望。



听微决疑 融汇古今


人类不仅仅有创新,还有一门重要的学科:考古。考古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为了再发现。西医如果能够和中国的医学融汇,必将产生新的医学,带来巨大的文化推动作用。


梅奥诊所的美国最顶级专家们认为,中医的理念很先进,把人看成一个整体,把人和时间空间对应。他们想要把西医的零散的东西放到中医这个完整到体系里面再往前发展。其实在清代张锡纯就是这么做的——他把阿司匹林用中医认知药物的方法重新认知以后,把它当中药应用到他的处方当中。


西医被称为年轻的科学,是科学观念的产物,以逻辑学和形态学为主导,发展很快,但是不稳定。近年来兴起的微创技术对西医来说就是用高科技的手段和设备,把开刀手术变小。而中医和其它民族医学的微创的角度和西医微创有所不一样,中医开刀手术虽已经基本上失传,在古代的针刺技术就已经存在微创的成分,如黄帝九针中除了今天普遍用的毫针外,其它都有改变组织微细结构的成分。微创的概念就是以改变组织微细结构而产生的治疗作用。只不过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和其它民族医学不仅仅是为了形态学改变,很小的微细结构改变还会引起机体的更多和更大的反应。这与中医的天、地、人一体以及相关的经络学分不开的。


中国的时空医学和时间密切相关,经络学将整个机体相互关联,中医的阴阳辩证又将人体机能实际状态把握的准确,作用于一点就会有整体反应。比如针刺麻醉,就说明了仅仅毫针刺激就可以让开刀手术不痛,那么有目的的微细结构改变的刺激那将必定会产生另外的反应。比如挑治、埋线、火针、放血、九针等。


感知经络


经络学是中医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在指导着中医的发展。它是怎么产生的?它的面貌是什么?它存不存在?一直是在争论的问题。但它就像暗物质和暗能量一样,无疑是存在的——我们认为的“正常”物质,即由电子、中子、质子等粒子所组成的物质,只占大约六分之一,宇宙其余大量的是隐身的暗物质。


经络学上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临床,取得稳定可靠的疗效,其实都已经应用数千年了,这些都让人印象深刻。但近代经过大量各种科学努力,仍然不确定经络“物质”是什么,许多的实验结果只不过是盲人摸象,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根据古代经络描述,还没有找到能看见的相应结构。经络犹如一种看不见的网络,它将整个机体联通在一起,构成为整个人体的大部分通道。只是觉得我们的科学还欠缺点什么东西,从而不能让其走向光明。


既然经络是这么古老而对于当代医学又是如此神秘而年轻,那么再考古和探索它似乎是理所应当的。那么经络是怎么来的?我上医学院的时候,所接受的是唯物主义教育,说穴位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的,偶然间碰伤了,结果身体的其它的病好了,积累起来就形成经络了。现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是这样论述的:“经络学说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观察总结而逐步形成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华民族总结出了经络学?为什么几十年来用多种科学方法探寻仍然没有满意结果?在唯物主义时代是一定没有结果的。二十一世纪进入了量子时代,打破了牛顿的物质论,惊人的发现人的意识对物质也有作用。

  

 十九世纪初,物理学家开始探索能量与物质结构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开始认识到宇宙中的所有东西都是由能量构成。原子是由无形的能量组成,而不是由有形的东西组成。


中国古代的经络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特定结构,而科学家们如果仍用唯物的知识来局限范围,就无法继续探讨经络问题。当医学家们开始用非物质现象来研究的时候,或许能揭开阻挡真相的天窗。

    

经络的产生其实和意识有关 前面提到了经络是怎么产生的?有一种说法是,经络在修行练功的时候通过入定产生的,入定时会感受到身上有能量的流动,比如说小周天和大周天,从量子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是靠得住的。许多练功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中医古籍文献也不支持由点到线的经络起源说,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古墓发现的帛写医书《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构成《内经》一些篇章(尤其是经脉)的祖本,但是这两本书中却只有经络循行的描述,并没有腧穴的记载,汉代双包山出土的经漆人也都只有经脉线而没有穴位,也都说明了这一点。经络很有可能主要是通过中国人独有的直觉思维及“内景返观”的方法获得的。“内景返观”一词,出自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奇经八脉考》一书,他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说,脏腑内景和经络隧道,只有通过某种修炼的人,才能内视(返观)体察认识到。



image.png

足臂十一脉灸经            西汉人体经脉漆木俑 1993年绵阳双包山M2出土

                                                                                        

                                                                                                               

“学医不懂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足见经络理论在中医学及其诊断医疗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



image.png

内照修真图                      十四经脉子午流注图


2021年4月,国际期刊《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发表论文,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首次清晰观察到沿人体经络穴位迁移的连续荧光线(如图)。

  

    

image.png

经络穴位迁移的连续荧光线           流动流体的超级高速公路

                             

2018年,美国多位科学家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论文指出,他们发现了“人体内有流动流体的超级高速公路”。这个新发现的“网络”,遍布人体的致密结缔组织薄层,是互相连接的间质,这些间质组织位于皮肤之下,以及肠道、肺部、血管和肌肉内部,并连接在一起形成由强大的柔性蛋白质网支撑的网络,其间充满了液体,其液体含量高达人体液体量的五分之一,这个比例换算下来,将比人体的循环血量还要大出很多。这个新器官可以触及体内的所有组织。此器官非常微小,所以被现代解剖忽略了接近150年,由于科学不断的进步,才被意外发现的。科学家新发现的这个“新器官”的特点,和我们中医中的经络学说高度相似。


可以看出,“新器官”内流动的是大量的液体,但是没有提到与经络完全对应的结构,而液体的流动是什么特种物质在巡经传导经气,怎样传导经气?文章没有交代。以上研究有了新的进步,但是仍然是盲人摸象的一部分。经络的传感极有可能具有量子特性,古人的经脉线只是表达了内视感受到的循行线。现在可以认为经络不是看到的,而是感知的。


针刺的反应造成的物质传导和物质变化可能性及其微小,那我们就用频率、振动和能量来考虑。假设液体流动的一个管道内,具有一定的频率振动和波的传导,就像我们吹笛子,吹箫,气流通过的管道就会有一定频率的震动发出声响来,通过几个孔的调节,就吹出了音律。


针刺的时候就好比在管道上开孔,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孔,就会改变原来的振动频率,按摩人体部位和拍打人体部位也是一样。通过改变这些频率来调节人体内不正常的频率和振动,使得人体恢复正常震动频率,这就达到了治病的目的。针刺有补法和泻法,补法,就是给人补充能量,一般都是正向的捻搓,是针逐渐往身体内进,针孔很小,出针时要按压,补必闭肤;反向捻转就是泄法,抽针时针口扩大也是泻的作用。最著名的是烧山火、透天凉针法,水平高的针灸师能够用烧山火针法把人体的温度提高摄氏5度,用透天凉针法也能明显地降低人体的温度。黄帝九针中粗的针,创口大都是泻,黄帝内经用于以泻邪气。孔小的频率高,孔大的频率低,在吹笛子和吹箫当中就可以体现出来。


那么应用到微创当中具有相当的指导作用和重要意义。比方说人体脊柱好比一个箫,椎管好比箫的管,各个神经出孔好比箫的演奏孔,正常的时候,人体有一定的节律,一定得频率,通过这些,保持着健康的频率。当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和骨质增生等病变的时候,一些管腔就被堵塞,频率就不能正常传导,产生不正常的病理频率。如果我们用针打通堵塞,泻其邪气就可以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往往一些开刀手术失败的情况用这种理论和方法也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针刺的“洞箫学说”

image.png


针刺的最好疗效是能达到共振,针刺共振的一种指标是“得气”,得气的表现有多种:肌肉的抽动、起鸡皮疙瘩、针下沉紧、针自主摇动、气至病所等。



image.png


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了9枚医针,其中金针4枚、银针5枚,每根长五六厘米


针刺人体会引起反射,反射的意思是对刺激的不自主反应,比如光线是一种刺激,当它射到眼睛的瞳孔时,瞳孔就会发生不自主的反应及变化,生命的机制就会对各种不同的刺激频率作出反应,并产生变化。疾病就像其它的自然现象,只是一种振动的频率,每一种疾病都有一特定的振动频率,只要将它调整过来,这样疾病就会消失了,因为疾病也一种对身体机制的反应。特别是病变部位结构的微细改变,就会从根本上改变病态频率,中医称之为去邪。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痀挛也——《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第七十一。



image.png


古九针图


黄帝内经讲明了微创技术的原理和原则,对于筋结瘢痕都是邪气聚集,需要用适宜的针以泻法去邪,这些以邪气客体的硬化的瘢痕筋结会软化和消失。比如长期椎间盘突出的组织,就可以通过针刺让其变软和缩小。我发明的椎间盘转位术就是这个原理。有许多开刀手术失败的患者也是用这个原理治愈了。


医学是奇妙的,也是最实际的,那就是能不能治病。


金针度人


中医现在有许多治疗技术都有微创的性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十类百项医疗技术中已经有中医微创技术这一类,当时通过了8种技术,技术及学科带头人分别是:针刀技术董福慧、带刃针技术黄枢、钩针技术魏玉锁、长园针技术李江州、刃针技术田纪钧、水针刀技术吴汉卿、鈹针技术雷仲民、银质针技术王福根。其实还有不少好的技术。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成立微创技术分会就是搭建平台,让好的微创技术得以展示。


民族的医学也有许多技术属于微创性质,比如刺血疗法,藏医、壮医、蒙医、苗医、瑶医……等都有。还有挑治、发泡等,但是各有长处。



image.png

藏医解剖及手术器械


比如,藏医有自己的解剖学,有自己的手术,也有自己的刺血疗法。藏医通常用针具或刀具刺破人体特定的穴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从公元8世纪起,就有经典著作对此论述,至今大多数藏医仍在传承。“放血过程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严格,必须把握准确适应症、放血时间、放血部位、放血量等。根据病情和病种,大致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这三种时机进行治疗。而偏寒性病症则不宜用放血疗法。对接受放血疗法治疗的患者,要先提前5天煎服由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配制而成的藏药“三果汤”,然后根据藏历天文运算选定放血时间。医生还要结合服用“三果汤”后,患者体表固定静脉的血位或病变部位,选择不同形状和功能各异的针或刀,进行割刺放出病血。疗法亟待传承发扬。(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丁洋)


火针和电热针发展和应用很快,疗效也很好、都值得研究推广。电热针应用好了可以媲美射频和等离子。肿瘤的内放疗也是用微创技术穿刺到人体的器官内,用微小剂量的放疗治疗晚期肿瘤。学科带头人是上海长征医院的王金林教授。


着手成春


抛砖引玉,启示众人。微创技术种类繁多,大多效如桴鼓,但是多数理论上仍然比较模糊,未获真谛。人们总是以居高临下的眼光否定它,实际上一旦融会贯通,再古今合璧必将硕果累累。

医学方向需要再寻;量子化时代给了我们启示,经络不是解剖发现的,是感知和临床应用产生的,经脉线是表示能量(气)循行规律的线,并不代表特殊的解剖结构。人的意识能够参与粒子活动,那么针刺的意念和状态(全神贯注)也影响着疗效 ; “洞箫学”说对针刺治疗具有启示;各民族的微创疗法各具特色,也殊途同归,比如刺血疗法等;微创不仅仅是开刀手术的缩小,还是保守治疗和开刀手术不可替代的。像任何其它相对年轻的科学领域一样,人们期待着关于微创的医学,对这些还欠缺点什么发现的惊喜。请拭目以待!


新事物的出现首先的公众认知是荒谬,如哥白尼的日心学说,爱因斯坦的光线可弯曲,量子纠缠等。量子化表达方式也是假设,自己都不敢相信。但是最后都是重大结果。


特约通讯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临床特聘专家  黄枢


责任编辑:沈佳盟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