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学前沿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学前沿/详情

多发性抽动症|孩子得病家长愁白头?志意辨证解决“疑难症”

时间:2023-03-29 07:44:29来源:青岛西海岸中医院作者:吴学斌 阅读: 134016

儿童保健科 白亭文

近日,小编看了一部讲述

抽动症儿童成长的电影感触很深

电影叫做《叫我第一名》

想借着这部电影

和大家谈谈这种疾病

图片3.png 

多发性抽动症也叫抽动秽语综合征,异常发声是患儿的典型症状,比如突然发出怪声无意义的谩骂。此外,有些患儿会呈现动作型抽的症状,如不自主的耸肩眨眼擤鼻子、抖腿......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痛苦不堪。

图片2_副本.png

专家视角:白博士解析多发性抽动症

儿童保健科主任白亭文深耕多发性抽动症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表示,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以慢性多发运动性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多见于儿童,该病临床表现复杂,一般伴有多动强迫行为情绪障碍等。该症是躯体、功能、社会心理行为改变的复合体,更重要的是以精神动作行为状态的异常为核心,而不是形体结构损害为主。

 

诊疗思路:志意辨证学术流派独具特色

志意辨证学术流派认为藏舍于五脏的精、神、志、意、魂、魄,通过经髓节,华显于形骸器官,呈现各种精神动作行为。“肾志不足”是多发性抽动症病机核心、使用志不足证辨证体例及相应的益肾强志治法强志散组方及选穴手法,配合家庭教育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指导临床应用有效、安全,痊愈快,不易复发。

 

真实案例:辗转求医历尽艰辛

8岁的小明反复不自主眨眼、张嘴3年余,偶有点头、耸肩,频繁清嗓1年,入睡后症状消失。平时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上课坐不住,胆小、好着急、易委屈、情绪易激动、睡眠差。家长带小明辗转治疗2年余,中医西医都看了,曾间断口服硫必利、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服药后虽症状减轻,但停药后更为严重。家长为此甚为苦恼,经常严词命令孩子不准眨眼,甚至武力威胁,胆小的小明很害怕,强行控制半分钟左右,抽动反而更为严重......

 

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术精岐黄

小明家长经介绍得知,新区中医医院白博士擅长治疗多发性抽动症,遂慕名来诊。来诊时小明眨眼、张嘴不停,但交流时言语清晰,思维敏捷,特别在意白亭文主任的每一句话。通过志意脉诊,白亭文主任发现小明动作行为目的性,指向性差,能力差,做事常无功而终;控制力弱,自觉能动性差。

 

白主任同时发现,小明先天天性胆小、怕黑、灵巧、好奇心重、善良、知道分享、易满足、易开心,但后天习性却急躁、不专心、做事有头无尾、自私、任性、强迫。天性和遗传及体质有关,先天不可改;习性受后天影响形成,家庭教育尤为重要。通过分析提示孩子天性和习性存在逻辑性冲突,需要通过指导实现修正习性以更好的适应并发展天性。

 

辨病:多发性抽动症

辨证:志不足、意任证;魂亢而魄不足证

治法:强志定意,佐以安魂强魄

处方:强志定意散14剂,水煎服,日一剂。

外治:穴位贴敷配以揉补法,每日一次。

 

 

 

生活指导:激发天性修正习性

基于小明天性习性判断,需在生活指导上修正习性激发天性,白亭文主任建议家长以孩子行为为标准,7分肯定,3分否定,鼓励并发展孩子的仁德天性,如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帮助残弱,同时纠正任性行为;鼓励并发展孩子乐于分享的品行,如团结同学,先他人后自己,否定自私行为;鼓励并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并结合一心一意做事的品德,促进孩子形成积极的兴趣爱好,否定急躁、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孩子天性灵巧,建议增加乒乓球、羽毛球等灵巧性运动,减少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运动。通过以上指导方式以纠正习性、发展天性,无形中增强孩子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家庭氛围及价值追求也会回归,为孩子的身心成长打好形成良好的基础。

 

先后用药14剂后,小明眨眼、张嘴、点头、耸肩症状缓解,偶尔清嗓,胆小症状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提升,家庭氛围也较前明显改善。家长感激万分,说:“怪不得西海岸家长圈子里都管白博士叫白神医,真是名不虚传!”

 

图片1_副本.png

责任编辑:吴学斌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