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会康复论坛
6月18日,2023东北心血管病论坛——心脏康复专题论坛如约而至,本次会议邀请了众多全国心血管领域知名专家,共同探讨关于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新理论,新话题,新进展。从各个角度对心脏康复展开了精彩的演讲,分享了各自的心得和体会,本次大会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受益匪浅。
本次论坛由辽宁省金秋医院刘培良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于海初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子新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吴健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王培楠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张剑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梁延春教授,山东省立医院苑海涛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鲁燕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张权宇教授,邯郸市第一医院邵丽莉教授组成主席团担任主持。
韩雅玲院士:AVR术后中强度持续训练(MICT)有效性及安全性
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分享了TAVR术后中强度持续训练(MICT)有效性及安全性的RCT研究:ENERGY。韩院士提到,近年来瓣膜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根据2020ACC/AHA指南及2021ESC/EACTS指南表明,TAVR适用人群已逐渐扩大。根据我国专家共识建议:TAVR术后患者应采用以低强度运动为主,而国外研究以中强度为主。但因目前国内外对TAVR术后运动强度研究少且结论尚不明确,运动康复是否改善心功能及其机制尚不明确,带着这些问题,韩院士牵头设计为期3个月的RCT研究,结果表明3个月持续的MICT可提高TAVR术后患者的心肺代谢及摄氧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且不增加患者MACE事件的发生,对TAVR术后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无明显影响,但惊喜的发现MICT组血脂下降更明显,有利于患者血脂的改善。同时韩院士表明因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在接下来能够与多中心共同合作参与,继续研究探索更多未知的可能。最后韩院士分享了本研究以IF=7.8F顺利被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杂志接收。本研究对TAVR术后患者运动处方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非常有指导性的研究。
杨曦艳教授: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康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曦艳教授讲述了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康复。主要围绕着心房颤动的综合管理,房颤运动康复的证据支持及我国现阶段的房颤康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鼓励患者通过减重,控制血压,戒烟,睡眠管理等进行管理,其中强调中等强度运动,是房颤发生的有效预防措施。但值得重视的是,运动强度过犹不及。短期或长期运动训练均可明显减轻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峰值摄氧量,尤其对于基础心肺功能差的患者获益更大。基于运动的房颤患者全因死亡率,再住院率和心血管发病率降低,改善了左心耳封堵术后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对于房颤合并心衰得老年人预后十分有益。杨教授分享了相关研究采用的运动处方的制定,根据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的提出,再次强调心脏康复是AF多学科团队管理的重要方法与途径,运动改善心肺适能和危险因素控制对于房颤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均有效。
范志清教授:稳定缺血性心脏病风险评估与分层管理的探讨
大庆油田总医院范志清教授带来的稳定缺血性心脏病风险评估与分层管理的探讨。回顾了CCS患者诊疗中各个诊疗策略的相辅相成,绝非单一的血运重建或药物治疗,强调整体评估的重要性。范教授指出根据2019ESC提出CAD的6步诊断评估流程,筛选出部分没有绝对的手术适应症的患者,或者已通过影像学等诊疗手段证实暂不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强调对于这一部分患者才应是心脏康复的重点管理对象。近些年,对于CCS患者诊疗策略的争论各执一词,对于介入还是保守治疗都有着不同的见解。6步诊断评估流程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路,范教授通过分享所在中心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对低中高危患者进行不同危险分层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拟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分享经验与看法。体现了整体管理的重要性。
孙兴国教授:从原始创新的整体论指导心脏康复的慢病管理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孙兴国教授从原始创新的整体论指导心脏康复的慢病管理,探讨医学的未来,强调以人为本,人的不可分割性。孙教授抛砖引玉,提出医生应从整体上正确理解应用好各个学科,反思现代系统生理学/医学理论体系的缺陷,探索创立《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新理论体。孙教授讲到,对于临床医学,特别是心血管病学,CEPT可为临床许多评估与鉴别诊断等提供重要参考,可为心脏移植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也是唯一客观定量评估麻醉手术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孙教授强调通过对疾病特别是慢病发生的整体整合多系统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探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西结合”,“标本兼治”。通过整体论指导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康复临床实践研究的7个方面。耳目一新。
张权宇教授:ACS患者术后康复运动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北部战区总医院张权宇教授通过对ACS患者术后康复运动对预后的影响分析。张教授提到,因目前所有的评分都没有考虑到心脏康复的干预的实际情况,评分预测也应与时俱进。在韩院士的带领下,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率先开展了全员心脏康复专科随访,建设了高质量的科研平台。张教授强调本次研究是首次对患者进行运动随访,纳入并建立模型,并分别对患者1年,3年,5年的MACE事件进行风险预测,通过建立模型,预测患者短期,中期,长期的预后。但由于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日后可有更多中心共同参与研究,在临床得以推广。对于本研究需综合考虑患者基线下的心肺功能水平,规范运动量,亦可结合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的综合效应,建立基于心脏康复的预测模型。
马欢教授: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康复
广东省人民医院马欢教授带来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康复这一演讲,首先简洁地概述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并发症,阐述了一期康复适应症和禁忌症到二期康复的目的与时机,强调心肺运动试验是保证心肌梗死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并提出提升患者心肺功能为心梗患者的首要目的。马教授说到应先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找到提供运动训练的各项指标,在AMI后1.5个月开始进行有氧训练。马教授通过分享自己参与的不同方式运动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评价研究,提出合理的有氧运动能够提升心肺功能,改善心室纤维化。
丁荣晶教授: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晕厥的康复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丁荣晶教授围绕着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晕厥的康复治疗进行了精彩的演讲,简明的介绍了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常见病因多见于帕金森患者,特殊分型,病理生理及干预指南。提出了现阶段治疗仍存在的问题并列举出了常见的干预方法。探讨了直立倾斜训练的适应症,具体方法及在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复发中的作用,并提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方法。丁教授用图片生动形象的展示了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时可立即采取的四种体位。丁教授表示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现有治疗效果欠佳,改善生活方式,运动康复训练及直立倾斜干预联合使用,有望控制疾病进展。更综合的评价有待严谨设计的大样本临床研究验证。
吴健 教授:心脏康复数字疗法新进展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吴健 教授分享的是心脏康复数字疗法新进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科技已经与医学环环相扣,医疗服务也发生了由线下到线上的演变趋势,通过互联网与数字医疗的紧密结合,从记录,连接到推理识别,再到疾病干预,弥补了临床医疗环节缺乏延续服务的劣势,院内院外一体化,实现全病程管理。吴健教授提出数字疗法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十分突出,降低了AMI后30天全因再住院率,同时降低了远程患者干预的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与全因死亡率。危险因素管理,对于房颤的筛查,制定个体化方案,满足不同临床需求。指出康复训练未来的方向,掀起了数字医疗新热潮。
刘遂心教授:以运动为基础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遂心教授的讲题为以运动为基础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通过真实的病例形式分享心脏移植术前术后心得,阐述了心衰运动康复总原则,针对终末期心衰患者首先进行近期康复目标,为心脏移植做准备,第二要唤起求生欲望树立信心,第三要进行移植前的康复评定并制定居家运动处方。在顺利进行移植术后定期复查,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保障患者的安全性。从第一次面诊的放弃治疗到对术后对未来充满希望,从心脏去神经化状态到心脏神经再支配,刘教授用自己的经验表明心脏康复对终末期心衰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沈玉芹教授:对心力衰竭运动康复基层适宜技术探索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沈玉芹教授围绕着对心力衰竭运动康复基层适宜技术探索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沈教授在会上列举出了目前研究已证明的运动康复对心衰的作用,但同时表明心脏康复同时存在着实施的限制,指出了导致参与不足的因素,和改善依从性的关键,对比了中心与居家康复的优劣势,提出三级医院指导下社区主导的家庭自助心脏康复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在数字信息支持下的社区康复+医院康复=未来心脏康复模式,分享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社区—家庭同质化运动康复模式与实施方法,使得心衰受益人群有所提高。
徐顺霖教授:肿瘤患者的心肺耐力训练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徐顺霖教授以肿瘤患者的心肺耐力训练为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演讲。针对肿瘤患者能否运动,癌症患者的预康复怎么做,围手术期的运动检测与训练等问题展开了解答,徐教授表明痊愈治愈复活体力根本上必须提高身体活动能力,适当运动可以让病人活得有质量。明确诊断,术前提前运动治疗训练,术后自身主动运动康复,保证营养均衡。对于肺癌患者强调呼吸肌训练的重要性。先从脊椎,手腕关节,踝关节等稳定性着手,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能力,再通过运动训练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张剑教授:心肌缺血的无创检测方法综述
北部战区总医院张剑教授带来了关于心肌缺血的无创检测方法综述的主题演讲。张教授从三部分展开概述,第一部分为无创心电技术(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运动试验)并详细列举出了相应的诊断标;第二部分无创影像技术(超声,核素心肌显像,冠脉CTA,心脏CT负荷及MRI负荷);第三部分无创功能检测技术(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出了不同运动指标的变化对于心肌缺血的判断价值以及疑似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分层。使得医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患者的不同的情况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使患者更多获益。
本次心脏康复学术论坛,诸位国内心血管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教授带来了精彩的学术讨论,是近几年来最高水平最全的一次康复盛会。针对心脏康复在心血管及其他疾病领域的各个角度进行了深度的剖析研究,毫无保留的分享了在康复临床实践中的经验,为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都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心脏病手术后就万事大吉了?心脏康复了解一下 | 东北会2023-康复论坛
2023-06-29 -
new东北会康复论坛
2023-06-29 -
new心脏介入治疗那些事 一次全说透 | 东北会CSC介入学组论坛
2023-06-29 -
06-192023
2023东北心血管病论坛——短视频
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
做好心血管人的引路人和良师益友,《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创刊5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
2023-06-18 -
心脏病手术后就万事大吉了?心脏康复了解一下 | 东北会2023-康复论坛
2023-06-29 -
东北会直播间 精彩不停歇
2023-06-18 -
2023东北心血管病论坛——短视频
2023-06-19 -
NCF2023倒计时第3天|韩雅玲院士:探索、创新、发展,为我国心血管病学科繁荣注入新能量
2023-06-14 -
心脏介入治疗那些事 一次全说透 | 东北会CSC介入学组论坛
2023-06-29 -
东北会康复论坛
20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