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创新骨内科:骨科患者全程管理不是“梦”|我国首家骨内科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硕果累累

时间:2023-08-22 15:54:43来源:医师报作者:wanglina 阅读: 861974

“腰酸背痛腿抽筋”你身边有多少老年人有“骨健康”问题?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老龄化的到来以及肥胖人数的增加,”骨不健康“的人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低。骨问题的治疗不仅局限于“刀凿锯剌”的外科,随着药物的进步和患者需求的增加,无痛无手术“以药克刚”的骨内科逐渐受到重视,患者怎样在一个科室得到两种治疗?我国首个创新骨内科的建设者——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王亮教授最有发言权。

1bf502e230d733f6c80357e2dda6f92.png

王亮 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老年医学科主任


  创新骨内科:骨科患者全程管理不是“梦”

2009年3月,王亮教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创新性打造全国首家骨内科,探索骨内科学科解决之道。创新骨内科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建立以内科医生为核心,对骨相关慢性疾病全程防控为重点,涵盖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倡导“骨内外一体化、手术康复一体化、中西医一体化、医护患一体化、医学与人文一体化、医学与自然一体化、医学与科技一体化、医学与艺术一体化”全程综合骨病非手术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3亿,全球老龄化对骨科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冲击,老龄化带来的骨科慢性退行性疾病早期诊断、防治和康复需求显著增高,对骨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当今已不满足晚期单纯外科手段进行治疗,迫切希望通过早期非手术干预措施将骨科疾病消除在萌芽阶段并对骨科疾病进行全程管理,急需在有条件医疗机构建立和发展骨内科,培养骨内科专科医生。

骨内科疾病约500余种,骨质疏松及骨折是骨内科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高,医疗费用昂贵,致残率高,并发症严重,加之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医疗技术水平不均衡,造成国家、社会及家庭的巨大经济负担,骨内科疾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14年发展硕果累累

1、骨质疏松症规范诊疗体系建立

骨内科自建立以来,建立了骨质疏松症规范诊疗体系,专家团队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包括心血管、骨科、呼吸、内分泌、风湿、骨内科、血液、中医、康复、营养、心理、园艺、护理等,将早期筛查、健康教育、营养处方、运动处方、药物、理疗、心理诊疗、园艺疗法等融为一体,让每一个患者得到适合自己的诊疗方案。

2、积极推进骨质疏松科研工作

骨内科积极推进骨质疏松科研工作,以骨质疏松临床与基础为研究方向,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互助的科研协作关系, 建立骨质疏松数据库,共同进行骨质疏松及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承担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十一五、十二五、总参军事医学和老年病重点项目、民政部课题子课题等多项省部级课题。

3、推行骨质疏松全程化综合健康管理模式

以骨内科为中心,涵盖骨外科、康复医学科、营养科、内分泌、妇产科、心内科、高干科、放射科、核医学科等医院多个临床科室及体检中心、周边社区及部队门诊部等,纳入中医、康复医生共同管理骨质疏松患者。骨内科建立骨质疏松健康管理数字化信息系统,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全程健康管理,形成了以骨内科为中心的骨质疏松患者管理模式,共同进行骨质疏松的临床病历讨论、健康教育讲座、临床及基础科研实施,形成从健康教育、临床诊疗、临床及基础科研为一体的骨质疏松全程化综合健康管理体系。

4、普及军地中老年慢性退变性疾病健康教育

2010年,骨内科建立全国首个规模化、系统化骨质疏松健康教育平台-骨质疏松健康俱乐部,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每月举办1次,迄今已连续举办13年,150余期活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健康报》等多家媒体特别报道,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为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骨内科颁发“骨质疏松症科普教育基地”,2016年度海淀区颁发“海淀区市民学习品牌”。

5、开展以“精准医学”为核心的骨质疏松诊疗工作

精准医学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医学临床实践的交汇融合应用,是医学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创新骨内科积极推广以“精准医学”为核心的骨质疏松诊疗工作,将“骨质疏松症”和“精准医学”紧密结合,发挥体制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提升了骨内科骨质疏松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助益。

6、拓展视野,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

多次主办、协办并参加国际、国内骨质疏松会议,参与举办国家、全军、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等。承办医学参考报《骨质疏松专刊》。参与并组织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骨科牵头国家脆性骨折管理项目。每年举办全国骨内科医生护士技术员培训班。

7、媒体关注,业内认可

骨内科得到业内专家认可和关注,与协和医院骨科共同负责邱贵兴院士牵头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骨质疏松与转化医学战略项目”。王亮主任分享骨内科学科建设经验,并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骨内科学组。香港中文大学秦岭教授特邀骨内科参与编写《骨内科学:从临床到实验室到临床和社区》。《健康报》《解放军报》《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国医》《中国科技成果》《大众健康报》《健康时报》等期刊报纸对骨内科和王亮进行了深入报道。

创新骨内科:让学科建设道路越走越宽

骨内科的建立,使骨外科和骨内科结合在一起,成为完整意义的“大骨科”。骨内科的出现,清晰地定义了“大骨科”内涵,界定了“大骨科”的外延,很多疾病的归属更加明确清晰,进一步精细化诊断、完善多元化治疗模式。骨内科的建设和发展符合我国人口老龄化、骨骼慢病管理和健康中国的需求,有助于实现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长远规划。

科室多次获得中国老年学学会创新奖、先进集体奖、杰出贡献奖,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创新骨内科,一个朝气蓬勃的团队,将在未来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在学科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王丽娜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