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海钩沉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医海钩沉/详情

王德炳分享《我在北医五十年》

时间:2017-07-20 14:17:37来源:未知作者:陈惠 姬诗文

80岁的王德炳教授,白发如雪,站在讲台上,他神采奕奕,沉浸在北大行医62年的历史岁月中。

作为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原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德炳教授的经历就是一本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史书,他亲笔所著《我在北医五十年》一书,记录了北医50年的变化,更印证着中国高等医学教育50年的发展轨迹。

“我在北医,最受震撼的有三件事……”王德炳缓缓道来,声音却铿锵有力。他是如此专注,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王红漫教授两次招呼这位老校长坐下,他的身板却挺得更直了。

王红漫教授说,王德炳书记数十年如一日从事医学教育、高校管理等工作,勤勤恳恳、公正无私,受到师生的拥戴。他以亲身经历讲述高级知识分子的从业历程,不仅传道授业而且解惑,他诚实做人、扎实做事的态度和工作作风是当今年轻医教人尤要学习的宝贵品质。

北京大学《健康社会学经典导读》课上,主讲教师王红漫教授特邀请王德炳老校长座谈《我在北医五十年》,医学部研究生工作部刘芳副部长、王红漫教授指导的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全体选课同学近百人参与了此次课堂座谈和学习。

blob.png

王德炳老校长(前排左二)、王红漫教授(前排左一)与同学们在一起。

【讲述】

震撼心灵的三件事

奔赴唐山医疗救灾

记得唐山大地震刚发生的时候已经是凌晨3点多,剧烈的震感将王德炳从梦中唤醒。他的第一反应是“马上去医院”,因为灾难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从北京到唐山,沿途经过的路上、沟里遍地都是赤裸着的身体,一些衣不遮体的幸存者神色慌张地乱跑,还有很多孩子顷刻间变成了孤儿,一声声的哀嚎刺痛着王德炳的内心。

到达救灾现场,他们便马上投入了救治中,伤者太多,一些女护士体力不支甚至昏厥,队员们相互照顾。大家提出一个口号:一定要安全地回来,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一个。

“灾难面前,生死考验,退缩,回避,还是克服困难,履行责任,勇往直前?我选择后者。”王德炳说。

为我国第一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成分输血

1981年8月23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做了国内第一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植入前期过程中,患者由于经过全身照射、大剂量化疗预处理,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几乎为零,需要给患者进行大量成分输血,王德炳以自己年轻为借口主动献血。

一切都是尝试性的,成功与失败共存。献血后,王德炳还主持了讲课。

回家的路上他险些昏厥,夫人察觉到他的异样,但他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告诉夫人:“这是我国首例异基因骨髓移植,而且我给患者输了血。手术结束后,患者已度过危险期,手术移植成功。”

患者得救了。直到现在,每年过节患者都到王德炳家中拜访,感谢他给了第二次生命。

积极推进北医与北大合并

2000年4月3日,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在此之前王德炳等人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工作,合校中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一个是对招生问题进行了讨论,另一问题是医科大学中附属医院的管理问题,综合大学医学部分的各附属医院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两校合并后原北京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接受医学部的领导,在完成医疗任务的同时继续承担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为什么要合并,王德炳说,北医的学生会看病,但沟通能力有待加强,他们缺少通识教育。为了让未来的医生兼具医学技术与人文精神,必须将北医与北大合并。尽管如此,在最后做决定的时候,王德炳仍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管理者最孤独的时候就是做决定的时候。”他说。

【答疑】

人生就应该受苦

问:如何教育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王德炳:人生的发展应该受苦。记得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日子过得很清贫,没有食堂,露天吃饭;没有自来水,只能打井水;没有电灯,用的是打汽灯,这些艰苦的锻炼让我成长。

父亲在当时的环境下仍然坚持让我读书,这在无形中影响了我的未来。虽然时代不同,但吃苦耐劳依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将这种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当中。

沟通从问病史开始

问:作为一名住院医师,在临床上,如何更好地和患者交流?

王德炳:沟通从问病史开始。我当实习大夫的时候,经常跟患者聊天,跟患者关系很亲密,过年收到最多的就是患者送来的贺年片。

现在医生们太重技术、少了临床检查,大部分缺乏临床思维,没有完全掌握患者的全部面貌。医生应先从病史开始了解,包括患者的家庭情况、社会情况、疾病发生的原因及过程。患者才是真正的老师,医生的神圣在哪?就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将自己的隐私毫无保留地告诉医生。

导师的职责要回归教书育人

问:如何把导师育人的积极性和职责强化起来?

王德炳:好的教师一定要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教授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但是如果老师没有教书育人思想,那么他的思想工作也只是表面上的。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问: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当医生?要鼓励孩子学医吗?

王德炳:从学医到行医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流失一些人才,这是由客观和主观原因共同造成的。客观上,现在的医生工作量大且收入偏低,待遇、工作环境也不尽人意。主观上,如果对医学没有足够的热爱和坚持,很难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很多孩子会选择当医生,作为父母,首先不要抹杀孩子的兴趣,培养兴趣,在实践中锻炼,让其逐步成长。很多时候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的选择起到很大的作用。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