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中医理论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

时间:2023-11-16 14:41:22来源:天水市秦州区妇幼保健院作者:王宝平

糖尿病是一组糖耐量减少、血糖升高,尿糖阳性为特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是一种是由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心、脑、肾、眼、神经及周围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其临床多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多尿,形瘦为主症,也有无明显三多症状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多由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其病机主要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若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致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若失治误治,护理不当,常可并发雀目、耳聋、疮疡、痈疽、泄泻、水肿、中风等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5种疾病之一。

1、未病先防,预防糖尿病发生

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是非常复杂的,除先天遗传因素外,70%是后天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治在未病之先,即在尚未发生糖尿病的时候就做好防范措施,将血糖调节在正常阶段。健康宣教如下:


1.1、饮食有节

糖尿病患者饮食宜清淡,以少食多餐,不可过量为原则,大饥大饱、饮食偏嗜均能形成疾病。宜进食低糖、高维生素类食物,主食宜少,应以粗纤维食物(如玉米、小米、大麦、燕麦、黄豆、荞麦面等)为主,注意适当滋补,加用瘦肉、蛋类、鱼类、植物油等;多食用含淀粉低的新鲜蔬菜水果(如萝卜、菠菜、白菜、芹菜、冬瓜、黄瓜、杏等),少食土豆以及含淀粉较多的食物;要多吃含铬丰富的食物(如全谷物、香菇、大豆制品);忌食芳香、辛辣、助火的食物,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禁止吸烟和饮酒。做到“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1.2、调理情志

“宜节忧思以养气,慎喜怒以全真”,“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糖尿病是一种与情感应激相关的躯体疾病,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情感应激反应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在平时要力戒不良情感应激反应,忌大悲、大喜,更不能恼怒发脾气,要通过调养心神,舒畅情志等方法、保持心理平衡,从而保证身体健康。有意识地控制、驾御、调节自己的心神。护理人员应多关心体贴患者,经常与其谈心,了解其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为其排忧解难,使患者感到有所依靠,使其心情平静,善待一切,树立起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性情急躁者,可以指导他们通过下棋、赏花、等怡情养性,听一些激扬、豪迈的音乐以调动情绪,防止悲忧和惊恐等,保持心情愉悦,以利于血糖稳定。对性情忧郁、情绪不稳定者,教育他们多与亲朋好友及同事交谈沟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坦然对待不顺心之事,调节不稳定情绪,这样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1.3、生活起居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只有生活规律,起居有常,才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起居应顺应自然,戒烟限酒。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如选择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健身方法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运用针灸、推拿、拔罐、药膳等传统疗法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达到保健和防病作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早睡早起,起居有常,节制房事,规律生活,劳逸结合,避免熬夜,注意休息,中医认为糖尿病多为虚损性疾病,病人体质下降,疾病乘虚而入。因此,如不能遵循科学的生活规律,轻则会引起人体正气虚弱,重则可引发诸多疾病。

1.4、动静结合

生命在于运动,古往今来对运动保健康的重要性论述很多。运动可以增强肌肉、韧带、骨骼关节的协调性,增强心脏收缩力,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力等等,但是,亦有人认为,“生命在于静止”、“养生在于静”、“静养存精者长寿”等等说法。“心静可以固元气,百病不生,百岁可活。”自然界的和谐离不开平衡,动和静应该处于平衡状态。人的生命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动静交替,日出则起,夜临则眠;久坐思立,久立思坐,久动思静,久静思动。保持健康必须做到有张有弛、动静结合、阴阳平衡。

2、既病防变,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如果不能及时治愈,其主要危害就在于它的并发症。早期诊治,根据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的动态变化,把握疾病发生发展与传变规律,以防止或阻断疾病的发展与传变,对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早治疗,有效治疗,防止糖尿病加重,预防并发症发生;严格地控制好血糖,防止器官和组织损害加重,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糖尿病的残废率和死亡率。

2.1、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如果饮食合理则不病或病轻,反之则多病病重。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之气血、津液、精血均来源于脾胃的化生。食物种类选择得当,又具有相应的食疗性能,加之搭配合理,就能符合人体健康的需要,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另外注意劳逸结合,慎防劳心、劳力和房事太过,注意休息,如散步、太极拳、按摩脚心、做保健操或户外活动或采用疏通后背膀胱经,按摩肝经、脾经、心包经等一些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排除毒素、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抵抗。

2.2、良好的遵医行为

中医有“齐毒药攻其中,针艾治其外”的方针。有病早医,这也是“治未病”的重要思想之一。但药物都是有毒性的,应中病即止。中医认为,“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之谓,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在采用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糖等药物,以达到满意地控制血糖,自觉症状消失。避免血糖忽高忽低、擅自停药、或暴饮暴食增加药量或换药。如血糖控制不理想,需要增加药量或更换药物时,须遵从医嘱。

2.3、血糖的自我监测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致残率极高,而且每日的衣食住行都会影响血糖水平,所以让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能在任何情况下正确自我监测是非常重要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是引起糖尿病症状和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控制这些代谢紊乱,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日益增高,糖尿病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目前仍无法根治,只能是控制。对糖尿病良好的控制不仅需要患者本人不断增加防治知识和经验,而且也需要其家属、工作单位领导、同事等社会成员广泛的理解和支持。患者必须长期、严格地遵守饮食控制与医疗保健,自我监测控制血糖、自我调节饮食及药物治疗,及时就诊,预防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居家最好备有血糖监测仪,掌握自行监测血糖的方法及频率,以便了解血糖变化规律,或经常到医院监测血糖。如发生低血糖时进食,若经过自救不能缓解者,应立即就医。

2.4、定期健康体检

无论是易患人群还是健康人群应注意根据自身的体质、年龄、生活、工作等状况,定期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易患因素、及时调理偏颇体质,采取干预措施。

3、愈后防复,防止糖尿病病情复发

在糖尿病病愈或病情稳定之后,要注意预防复发,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保证并发症不再发展和加重,保证不再出现新的并发症。中医认为“病后防复”要立足于扶助正气,强身健体,注意体质调养,改善体质偏颇。针对患者气血衰少,津液亏虚,脾肾不足,血瘀痰阻等病理特点,采取综合措施,促使脏腑组织功能尽快恢复正常,达到邪尽病愈,元气恢复,病不复发的目的。

3.1、饮食调养

饮食疗法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糖尿病患者要忌食,饮食要有规律,要定时、定量有节制。祖国医学认为,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可导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发为消渴。因此教育患者控制饮食是十分必要的。

3.2、日常起居调养

3.2.1充足睡眠,避免劳累 睡眠是一种保护性抑制,是人体恢复健康、养精蓄锐的重要方式,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保证每日有充足的睡眠,按时作息,有规律地安排每日的生活起居。

3.2.2足浴、预防感染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晚期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溃疡甚至肢端坏疽等病变,一旦并发糖尿病足患者非常痛苦,也很难治愈。因此,糖尿病患者每晚临睡前坚持用热温水泡脚,医学上称足浴疗法,能使足部温度升高,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减少酸性代谢产物在足部的积累,加速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对四肢末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良性温和的刺激,对防治糖尿病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常以盐水漱口,注意外阴清洁,以防止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3.3、适当运动

糖尿病患者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平日宜多在户外新鲜空气中休息或做轻微的体力活动,根据体力情况,可练简化或全式太极拳,每天一次,体力较好的患者,还可参加徒步旅行或划船等活动。

3.4、用药指导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生用药。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当患者病情稳定,血糖、尿糖及其并发症得到较好控制后可予以出院回家休养。指导患者及家属测血糖、尿糖、注射胰岛素,教会患者掌握服药及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告诉患者坚持按时服药,随身携带甜食和急救卡,如有头晕、汗出、心慌、饥饿、脉搏增快等低血糖反应时,口服一杯糖水或果汁,若15min内尚未恢复或上述症状加重,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4、糖尿病从脾论治

4、1、糖尿病从脾论治的理论依据

中医藏象学说所论述的脾的功能,实际上包括现代医学脾脏和胰脏的功能,《内经》论述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是这样的:“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以看出,脾脏在饮食物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难经》的观点认为,胰脏附属于脾脏,是脾脏的一部分。《难经.四十二难》曰:“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此处所说的散膏其实就是指胰脏。脾主运化的功能大部分是由现代医学胰脏来完成的,食物当中所包含的三大营养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分别是由胰脏所分泌的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等的消化分解然后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如果胰脏的分泌功能异常,则会出现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紊乱,机体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就会出现身疲乏力等一派脾气虚之象,从脾虚导致糖尿病的病机来看,糖尿病早期患者出现餐后血糖升高。在糖尿病中期,患者消瘦、气短乏力、口干口渴、小便频数等比较明显,此阶段脾气进一步亏虚,脾气不能散精,上归于肺,患者出现饮水自救而口干、口渴,脾气不能将精微物质向上散布到肺,精微物质反而下驱从肾和膀胱排出,患者出现尿糖,水谷精微随尿下驱而没有荣养肢体,所以患者出现体重下降。糖尿病后期患者出现视网膜、肾脏、周围血管等一系列组织和脏腑病变,此阶段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脾运化功能进一步失调,清气不能上荣目窍,从而出现白内障以及视网膜病变,精微物质不能散布到四肢末梢,导致其气虚血瘀,失却气血荣养,从而出现糖尿病末梢神经炎,以及糖尿病足等,脾运失健,酿生痰浊,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从而出现心脑血管病变等。此外,肾阴亏虚,虚火上炎是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另一方面,若热伤肺阴,则渴饮无度,热伤胃阴,则消谷善饥,精气亏虚,不能收摄,则尿频量多。在健脾益气同时常配合滋阴清热之法,使脾气得复,阴液得滋,火热得清,血糖得降。

4.2、糖尿病从脾论治的临床经验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肝肾阴虚型:尿频量多,有泡沫,味甜,伴头昏耳鸣,腰酸膝软,遗精多梦,口渴喜饮,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补肝肾,益阴精。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干地黄20g、山萸肉6g、泽泻15g、知母10g、丝瓜络6g、淮山药20g、白茯苓15g、红花6g、杜仲10g。

气阴两虚:尿有泡沫、味甜,伴口渴喜饮,腰酸疲乏,或晨起面浮,傍晚跗肿,舌红苔薄,脉象细数无力。治法:益气养阴,固肾摄精。方药:生脉散加减:西洋参5g、麦冬10g、五味子12g、杜仲12g、丹参12g、益母草15g。

阴阳两虚:小便频数,夜尿增多,夜尿量多于日尿,尿有泡沫,面浮肢肿无华,伴腰膝酸软,口舌干燥,舌暗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治法:育阴扶阳,固涩肾精。方药:金匮肾气汤加减:淡附子6g、淮山药30g、白茯苓30g、炒萸肉6g、煨益智仁6g、肉桂3g、熟地15g、泽泻30g、丹皮10g。

阳虚水泛: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伴头晕腰酸,心悸气促,尿量减少,或肠鸣便溏,口淡不渴,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治法:温肾健脾,化气行水。方药:真武汤加味:生黄芪30g、制附子6g、苍白术各10g、白茯苓30g、仙灵脾10g、红参10g、桂枝6g、丹参12g、桃仁10g、红花6g。

5、从脾论治糖尿病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的病因一是由于饮食营养过剩,时间久了,脾胃功能下降,脾气虚,精微物质不能及时上输于肺,停积而化为湿浊,湿浊阻碍气机的升降,使“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二是思虑过度,伤及心脾,脾虚运化失司,四则气结,郁久化热,热伤津液,而发为消渴。三是过度安逸,运动量少,导致气血不畅,久卧伤气,脾气内结,日久可致气虚。《素问》云:“阳道实,阴道虚”,胃为阳腑,脾为阴脏,故糖尿病多见脾弱胃强,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润,二脏燥湿相济,相反相成则水谷运化正常。生理上,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人以水谷为本,脾胃为水谷之海,故又云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病理上,脾失运化,脾气不升,精微物质不能上归于肺,而停滞化为痰浊,使脾为湿困,这在素体肥胖的病人身上更为明显,病人多有乏力的表现。中气下陷,精微物质下渗,津不上承。土不生金,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失常。患者出现乏力、口渴、多尿、尿有甜味或如脂如膏,甚则消瘦。由此可见,糖尿病的发病和临床表现都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和脾胃功能失常,脾虚的病理相关联。如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则经脉不利导致中风偏瘫。脾胃不和,气血不足,日久因虚致瘀而形成目疾。脾虚不能使气血上承于心,气虚则血脉不利,脾失运化则水津不化,痰湿内停,痰瘀互阻,可见心悸胸痹。脾虚生化无源,肺失滋润,日久可并发肺痨。脾虚不能托毒外出,阴虚内热,则发为水肿。因此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应注重顺应脾气之性,健脾益气,养阴活血。常用:黄芪、山药、苍术、玄参、葛根、丹参、生熟地、花粉、丹皮、知母等,临床随证加减。黄芪性温味甘,益气固本。山药性平味甘,益脾固肾,现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用之药。苍术性温,味辛苦,芳香燥烈,脾喜温,而胃喜润恶燥,故配伍味苦而甘咸的玄参,其性寒,能滋阴降火,清热解毒。葛根性甘归脾胃经,生津升阳。丹参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其有持久的降糖作用。生熟地滋阴补肾,天花粉性甘味微苦,能生津润燥,解毒消痈,泻阴中之火。丹皮活血散瘀,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现代药理研究也有降血糖作用。

6、小结

在糖尿病防治过程中,针对糖尿病发生、发展特点,我们利用中医理论,深入浅出、条理分明的进行糖尿病护理健康宣教,对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糖尿病的残废率和死亡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患者对糖尿病的防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普遍认为比单纯西医观点进行宣教效果更好。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血糖的基础和前提,通过通过饮食、起居、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维持“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疾病预防,使患者自觉改变诱发疾病的不良行为,消除危险因素,以便有效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疾病一旦发生,应积极采取防变措施,控制疾病及逆转疾病对心、脑、肾、眼、神经及周围血管的损害,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监控及自我管理的能力,达到防止或延缓疾病恶化及复发,促使机体康复的目的。



责任编辑:杜焕朝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