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希望园丁·大医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希望园丁·大医/详情

心外科医生张喆:用真情换“心动” | 希望园丁·大医

时间:2023-12-08 11:09:26来源:医师报作者:希望园丁专栏

心脏外科手术因为较高的技术要求被称为外科手术中“皇冠上的明珠”。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需要接受心外科手术的人数超过2000万,但同时期,全国注册在案的心外科医生只有大约2000人。医生人数与患者极其不匹配,与此同时,还有部分心外科医生因为难扛巨大压力而选择默默离开。但也有不惧困难和压力的前行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喆教授,不仅要继续努力深耕这个领域,争取做中国最好的心外医生,他还鼓励儿子将来从事心外专业的工作。

初心:治病救人

每天早上不到7点,张喆已经来到医院开始一天的工作。8点钟之前,他要把病房里的病人查看一遍,对每个患者的病情变化了然于胸,并布置当天的治疗计划。

image.png

无论是做手术还是出门诊,张喆的一天总是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回到家一般都要到晚上8点了。尽管每天几乎高达12小时的连轴工作,有时要站10个小时做手术,周末还要出门诊和查房,张喆却总能保持精力充沛和注意力集中的良好状态。他坦言,这都归功于自己在军医大学多年的锻炼,拥有了健康的体魄。

在第三军医大学本硕博的学习和训练,不仅为张喆后来高强度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身体基础,严谨、严明的纪律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也融入到了他的血液里。“心脏外科手术就是一个团队作战的项目,需要有主刀医生、助手、体外循环师、麻醉师、相关技师、护士,大家要进行非常精密地配合,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就没法做好一台手术。”在张喆看来,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在手术中缺一不可。 

手术:直面生死

2006年,张喆博士毕业后从重庆回到北京,开始了在北医三院的工作。北医三院心脏外科成立于1986年,是一个建立在全新理念上的高技术专业学科,当下致力于微创冠脉外科与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

这些年,张喆专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与先天性马凡氏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擅长治疗复杂与重症冠心病患者,曾完成国内首例心室辅助装置下冠脉搭桥+室壁瘤成型手术,在冠心病外科领域已完成不停跳心脏搭桥手术2000余例,成功率达95%,还在国内率先开展微创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尤其在经胸超声心动引导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方向为国内领先。

这些心脏外科医学术语看似晦涩、拗口,好像离大多数人都比较遥远,但是张喆多年的工作经验提醒我们,“心血管的疾病从发病率来看是最高的,危害不亚于癌症,但是大家对心脏的重视程度却出现了两极分化。”这种两极分化体现在,有的人心脏超负荷工作了,他却满不在乎,认为自己没有病;有的人又忧虑过度,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中“阳”了以后,总以为自己患上了心肌炎。

要想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张喆建议,一定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心血管疾病除了先天性心脏病以外,基本上都是后天所造成。不良生活习惯必然会对心脏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心脏又是一个非常勤劳的器官,它除非实在无法坚持了,否则就都会表现出“我能够工作”的假象一直掩盖病情,这就是心脏失代偿期。很多患者心脏一发病就表现为猝死,但实际他很早就有病兆了,只不过一直在忍着,或者通过吃药暂时缓解,而不是选择专业、系统地治疗。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循环系统中的驱动力。心外科手术与其他手术最大的区别就是经常直面生与死。做过数不清的手术,诊断过无数的患者,给张喆留下深刻印象的病例有不少,很多病人对他表达感激,但他往往总被一些病人家属的理解而感动。

一个四处求医问药、多年治疗不愈的重症心脏病患者去到北医三院,张喆及团队给她做完手术后,早期恢复良好。张喆每天都要跟病人家属沟通病情的变化及恢复情况,他了解到,病人的家庭很普通,家里为她治病前后花了100多万元,为筹医药费还把家里的房子卖了。但是病人后期病情突然恶化导致出现严重感染,最终没有救治过来。病人的丈夫此前因为亲眼看到张喆每天早来、晚走都特别关注他妻子的病情,尽管后来痛失爱妻,但是对张喆不仅没有抱怨,还一直心怀感激。甚至多年来逢年过节都要发信息问候,让张喆多注意休息、保重身体。

张喆为此很感动,但也总怀有愧疚感,觉得自己是不是再努力一点,运气再好一点就能把人给救活过来。

医患:真情换“心动”

这就是医学的不完美感,在总要面临生与死的心外科又尤为明显。

“如果没有对病人的责任心,就将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极大的危害,”张喆认为,责任心是医生最重要的品质。而同情心在张喆看来是医学院学生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不具备同情心和同理心,只把病人当成实验对象,医学就不会有进步”,张喆认为,医学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医生无时不刻在想着怎样做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如何能够让病人尽早康复来实现的。

工作之外,张喆还经常参加义诊活动。最近,他刚给藏区的先天性心脏病孩子做完手术。尽管先后4次进藏,但张喆却总没来得及好好欣赏那些美景,“每次乘飞机去到当地,就开始投入紧张的手术,手术完成后又看护病人,等他们安全了,我又得赶紧飞回北京”,张喆笑着说,连高原反应都忘记体验了。

image.png

张喆在西藏义诊

张喆的真心付出,获得了很多患者的夸赞。“艺术高明”“认真负责”“态度和蔼”“耐心细致”是最常听到的赞誉,张喆却觉得“太过奖了”,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因为本身对医学的热爱,就没觉得是额外的付出,更不会想到要什么回报。”

张喆只是希望自己能再努力一些,即使不能帮助更多的人,但至少也要通过更努力,成为国内最好的心脏外科医生,在能力范围内救活更多人。

责任编辑:张玉辉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