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一文了解,当怀孕遇上子宫肌瘤该如何处理 ?

时间:2024-01-25 09:59:18来源:医师报作者:韦艳芬 龙博 阅读: 168005

       一些孕妈妈拿到早孕的超声报告单,心里既惊喜又犯愁,特别是对于不易受孕或是高龄的准妈妈们,惊喜的是自己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犯愁的是超声单上还提示有子宫肌瘤,这些准妈妈们心里难免有些担心,诸如子宫肌瘤对宝宝有影响吗?会不会流产呀?孕期需要处理吗?有子宫肌瘤能顺产吗?如果剖宫产,可以顺便把子宫肌瘤一起处理了吗?针对孕妈妈们的这些疑惑,广西医学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专家带您来聊聊,当怀孕遇上子宫肌瘤的那些事。

子宫肌瘤的病因

       子宫肌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良性平滑肌肿瘤,病因尚未明了,因肌瘤好发于生育期,青春期少见,绝经后萎缩或消退,提示期发生可能与女性激素相关。目前认为其发病的高危素为年龄>40岁,初潮年龄小,未生育、晚育、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激素补充治疗、子宫肌瘤家族史等,这些因素与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子宫肌瘤的分类

       根据肌瘤发生的部位,肌瘤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706147615853.jpg

子宫肌瘤对妊娠的影响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为3-12%,大部分无临床症状,只有10-30%会出现围产期并发症。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包括自然流产、早产、胎盘早剥、胎位异常、前置胎盘、剖宫产和产后出血等,具体与肌瘤类型、大小、数目及生长位置有关。

       妊娠期间子宫肌瘤快速增大,血流灌注不足、局部缺血,容易发生变性、坏死。其中,肌瘤红色样变性最常见,它引起的顽固性疼痛和持续性炎症可导致急腹症,严重影响妊娠结局。

孕期如果出现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怎么处理?需要手术吗?

       一般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卧床休息、抑制宫缩、止痛、改善血流灌注等处理,经保守治疗后,大部分人症状7~14 d自行缓解,很少需要手术。

怀孕之前发现子宫肌瘤需要手术拿掉后再怀孕吗?

       这个主要取决于肌瘤的大小、位置和数量。

       粘膜下子宫肌瘤,即肌瘤凸向宫腔方向生长,宫腔增大,内膜面积增加并影响子宫收缩等,所以一般月经会比较多,甚至继发贫血,这种肌瘤往往影响宫腔坏境,容易导致不孕或孕后流产,此孕前需要手术处理。

       肌壁间肌瘤,即瘤子长在子宫的肌肉里面,如果瘤子比较小,不影响宫腔形态,一般对怀孕影响不大,如果瘤子比较大(>4cm)而且往宫腔方向生长,影响宫腔形态,也容易影响怀孕或孕后流产,孕期出现肌瘤红色变性的概率大大增大,这种情况孕前也需要专科就诊。

       浆膜下子宫肌瘤一般对怀孕影响不大,除非瘤体较大,为避免孕后出现蒂扭转或变性等才考虑手术治疗。

       多发的子宫肌瘤孕前是否需要处理取决于肌瘤位置、大小以及对宫腔的形态的影响情况决定。

怀孕后发现子宫肌瘤需要手术处理吗?

       一般不建议手术,但是如果出现如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继发感染,保守治疗无效;高度怀疑子宫肌瘤恶变;肌瘤体积大压迫邻近器官,出现严重症状;肌瘤红色变性引起腹痛症状持续加重,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需要手术,具体情况由产科医生评估后决定。

有子宫肌瘤还能顺产吗?

       能否顺产,应由医生根据肌瘤大小、部位和孕妈妈病情决定,大部分肌瘤不影响顺产,但是如果肌瘤部位比较特殊,如位于子宫下段、子宫颈,影响宝宝抬头入盆、阻碍胎儿下降及娩出,可以考虑足月后择期剖宫产。

剖宫产能否同时剔除子宫肌瘤?

       很多合并有子宫肌瘤的孕妈妈,如果需要剖宫产,都希望在剖宫产的同时把肌瘤也一起拿掉,“一举两得”,免得日后再次手术,甚至有些孕妈妈为了要一起切除子宫肌瘤,要求剖宫产,殊不知,怀孕之后子宫处于充血等状态,剖宫产术中同时切除子宫肌瘤会增加术中出血、术中输血、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等风险,特别是血源不充足的地区或是危重孕产妇,更是不能 “ 轻举妄动 ”,所以剖宫产术中是否能同时剔除肌瘤,主要由产科医生根据肌瘤类型、大小、数目、生长部位、孕妇一般情况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还能顺产吗?

        如果子宫肌层的完整性未受破坏,可以考虑正常阴道分娩。例如,经宫腔镜肌瘤切除术或浅肌层子宫肌瘤切除术。分娩期间仍应严密监测胎心率波形,提防子宫破裂。

       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切口性质不同。分娩时子宫下段以被动性扩张为主,子宫下段切口破裂的发生率较低。子宫体部和底部是主要的肌肉收缩部位,如果完整性遭到破坏,分娩时发生子宫破裂的几率较大且后果严重。

        所以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能否阴道分娩,最好交给专业的产科医生评估。


责任编辑:王凤贺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