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弘扬中医药文化取得显著成效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中医药资源禀赋丰厚。近年来,甘肃省始终坚持把中医药工作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事业全局统筹规划,努力探索形成了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甘肃模式”,全省中医药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
一、改革创新,健全中医药文化发展工作机制。2021年7月1日颁布实施《甘肃省中医药条例》,对中医药文化传播与交流做出专章规定,2021年以来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及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措施》、《甘肃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甘肃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工程。《甘肃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将“弘扬中医药文化”单独设立章节,明确中医药文化工作任务。此外,全省建立多部门定期会商和专家咨询机制,协调推进中医药产业文化体系建设。省政府成立了省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加快探索建立全省中医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模式,协调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有序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二、突出特色,凝练甘肃中医药文化精华。甘肃省中医药文化积淀丰厚,人文始祖伏羲、“医圣”岐伯、东汉名医封衡、“针灸鼻祖”皇甫谧等历代先贤在陇原大地开了中医药先河,《黄帝内经》、武威汉代医简、敦煌医学等都是中华医学宝库的重要遗产。全省享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和黄芪、当归、党参等道地药材主产地,特有的“五朵金花”——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在全国的占有量和品质名列前茅。长期以来,甘肃省形成了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甘肃郑氏针法学术流派和李少波真气运行学等学术流派,创造了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药物辨证论治骨伤科多发病和常见病,郑氏针刺治病八法,真气运行法等特色诊疗技术,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全省中医药群众基础好,历来有利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传统习惯,形成了“爱中医药、信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浓厚氛围,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医药承担了三分之一以上的门诊和住院服务量。近年来,甘肃省抢抓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有利契机,系统挖掘和传承全省人文始祖伏羲、医祖岐伯、针灸鼻祖皇甫谧、敦煌医学、武威汉代医简等中医药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平台,建成岐黄中医药文化生态园、皇甫谧文化园等2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确定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省中医院、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玛曲县藏医院等5个单位为甘肃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塑造岐黄文化的寻根拜祖圣地,分别在庆阳、平凉两市举办岐黄文化论坛、皇甫谧针灸文化暨崆峒养生文化寻根问祖大会,弘扬具有甘肃地域特色的中医药传统文化。
三、项目引领,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工程。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广力度,开展中医药文化普及宣传,支持拍摄中医药题材纪录片、动画片及其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对名医名家、经典医籍、传世名方、道地药材等中医药经典元素,采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时代化、大众化、创新性阐释。培育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强化全国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传播功能和服务功能。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创作中医药文化产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建设一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中小学校园中医药文化角、中医药文化学生社团,开展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推动提升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
四、开展古籍保护,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古籍是中医药学的根本载体和“活化石”,每一本中医药古籍就是一部行走的“文物”,是中医学“守正”的基石,更是“创新”的源头。甘肃省充分利用国家中医药项目支持,累计投入400余万元,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等古籍收藏单位开展中医药古籍保护古籍普查及目录编纂、馆藏条件建设、古籍修复、古籍影印、人才培养等工作。建设了两个标准化古籍书库,面积450㎡,完成馆藏980册中医药古籍的修复工作,其中深度修复古籍102册。抢救性收购、收藏中医药古籍累计465种,计1482册,建成“甘肃中医药大学古籍特色库”,数据库包含8311册(部)古籍全文数字化资源,共计131.2万页中医药古籍数据。古籍特色库数字图片数据均优于国家标准,可大幅全屏及局部高清阅读;支持繁、简及繁简混合输入检索,累计访问量已18万人次。
五、加强国际交流,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省中医药管理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依托全省中医药资源优势,按照“以文带医、以医带药、以药带商、以商扶贫”的发展思路,发挥中医药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中医药机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培养中医药对外交流人才,推进岐黄中医中心(学院)建设,加大与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的合作交流,开启全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和中医药产业“走出去”步伐,累计在匈牙利、白俄罗斯、巴西、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巴基斯坦、乌克兰、法国、俄罗斯、新西兰、泰国、马达加斯加等12个国家建设了16家海外中医中心或中医学院,诊疗患者约80000余人次,义诊近100000余人次,开展中短期培训(线上线下)培训了境外医师200余人,培训中医药产业从业人员2000余人次;招收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留学生200多人;匈牙利岐黄中医中心注册甘肃省中药颗粒170多种,中成药18种。
六、部门协调,指导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业园建设。甘肃拥有深厚的中医养生文化底蕴和中药材种植优势,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始祖文化、丝路文化、农耕文化汇聚交融。甘肃省多部门协作,深度挖掘特色文化、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美丽乡村等资源优势,积极引导鼓励文化旅游企业联合中医药生产企业,引进高科技工艺技术,推进庆阳岐黄周祖医食养生保健、平凉崆峒山道释文化养生、皇甫谧针灸保健养生、天水自然生态和温泉养生、陇南山水田园养生、定西道地中药材科考旅游等七大基地建设,在旅游景区及周边规划建设了一批集中医康复医疗、养生保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业园、产业基地。创新开发推出中(藏)医药养生体验、温泉水疗、休闲度假、森林康体、诊疗保健、康养膳食等的文化旅游康养产品系列,推动文化旅游康养差异化、多样化、系列化、 特色化、地域化、品牌化发展。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甘肃省中医院兰州医院挂牌仪式暨全国名中医张志明传承工作站揭牌仪式举行
2025-07-16 -
new彭捷:以专业与担当书写感控人的青春华章
2025-07-16 -
07-162025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院区骨科举办2025年广西运动医学及肩肘外科学术高级研修班
-
new数智化里程碑 !河北医大四院举行河北省数智病理中心互联网医联体签约暨肿瘤病理诊断大模型发布仪式
2025-07-16
-
我的病人朋友——专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米彦军
2023-03-06 -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室召开“内镜治疗及内镜技能指导”入基层科普宣传,手把手志愿帮扶线上会议
2022-09-13 -
无陪病房,让病友感受“家”的温暖
2022-09-13 -
好好记录平凡却闪着光的日子
2022-09-13 -
做完无痛胃肠镜,我就后悔了……
2022-09-13
-
赣医大一附院“ 白鹭文化健康促进新模式 ”项目获评2024年国家级健康促进医院优秀案例
2025-01-03 -
南华附二医院2024年 “ 5·12 ” 国际护士节暨第十三届护理文化节系列活动顺利启动
2024-03-13 -
在心脏骤停6次中完成急救和心梗支架植入 28分钟里创造生命奇迹
2024-03-15 -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成为国家卫健委“中英卫生人才发展平台”首批成员单位
2023-09-19 -
既挂牌又出征! 通用技术宝石花医疗辽阳辽化医院成为辽阳市宏伟区区域医联体牵头单位
2024-07-19 -
做完无痛胃肠镜,我就后悔了……
2022-09-13 -
兰州大学健康管理中心被评为全国“三级医院健康管理医学科共创共建单位”甘肃唯一合作单位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