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江苏常州一院达芬奇机器人再显神通,一站式精准清除两颗危险“ 炸弹 ”

时间:2024-07-12 08:39:12来源:医师报作者:李祉萱 冯凯

       “最近没有再出现胸闷、咳嗽的症状,精神状态很好,谢谢汪主任团队,用先进的机器人技术一次性解决了我的两个大问题。”7月10日,在电话回访中,韩先生连连表达感谢。

       韩先生今年68岁,前一阵总感觉胸口闷闷的,还时不时地咳嗽,到当地医院就诊后查出胸部前纵隔的区域有一个直径超9cm的肿物,医生考虑囊肿建议手术。

       得知要动手术,韩先生经多方打听,找到常州一院胸外科主任汪潜云。“ 除巨大的纵隔占位外,在韩先生的左上肺区域还发现一个直径约4cm的肿物,恶性可能较大,都需要积极处理。”

       韩先生随即被收治入院,两个危险“ 炸弹 ”分布在不同的区域,直径4cm的左上肺肿物靠近肺门大血管,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直径9cm的纵隔肿物位置深、与重要脏器相邻,且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常规要做“ 开胸 ”手术,加上韩先生既往有脑梗等病史,长期服用的抗凝药物会增加手术出血和止血风险,种种困难摆在了汪潜云面前。

        “ 两个肿物,位置不同,手术难度很大,是分开做手术还是同步做手术?同步做手术的话,是不是一定要‘开胸’做?‘开胸’做手术势必会面临出血较多、较难止血、后期恢复较慢等问题。”汪潜云不停思考着最优方案。

       胸外科联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内分泌代谢科、医学影像科、输血科、手术室等科室专家开展多学科会诊,结合脑梗、甲亢以及胸部肿块等情况,经充分评估并结合患者意愿,多学科团队决定实施“ 达芬奇 ”机器人辅助下巨大纵隔肿物+左上肺肿物切除手术。

       “ 传统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分期手术产生的组织黏连容易增加患者风险和经济压力,机器人的机械手臂可以在540度空间下灵活操作,精准到达手术部位,具有更小创伤、更精准、更快恢复等优点。”汪潜云表示,胸外科此前已经开展过多例高难度手术,且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720744550624.jpg

       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手术过程中,借助胸口数个小孔,汪潜云操控机器人对肿物以及周围的血管、神经开展精细的解剖分离,最终顺利切除9cm的肿块。随后,团队调整韩先生的手术卧位姿势,继续利用原来的手术切口,通过调整机械臂的位置开展左上肺肿物根治手术。经过2个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极少。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为纵隔皮样囊肿、左上肺浸润性腺癌。

        医护团队密切关注体温、血压、引流量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加强拍背助咳痰及呼吸训练器锻炼,助力肺功能的恢复。10天后,韩先生顺利出院。

1720744576861.jpg

       微创手术追求的目标是安全和精准,而代表着世界顶级水平的微创手术平台,“ 达芬奇 ”机器人拥有良好的3D视野、更好的显微结构暴露以及全方向的操作性,在高难度手术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据悉,胸外科团队自2019年常州一院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后,已经先后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纵隔肿瘤切除术、肺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肋骨肿瘤切除术、肺叶袖式切除术等,还开展了全脏器反位合并肺肿瘤切除等罕见高难度手术,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机器人日间手术已成为科室发展的特色之一。凭借创新的术式、良好的临床效果,2023年5月,常州一院被授予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中国胸外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获得业内的一致认可。团队始终勠力创新,不断扩大“达芬奇”机器人日间手术的适用范围,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福音。


责任编辑:王凤贺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