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健康知识进入寻常百姓家
十大公益人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洪昭光教授专访
“百岁光阴传大业,半生甲子换童颜”是洪昭光的真实写照。如今近80岁的他依旧腰板硬朗,精神矍铄。洪昭光说,从小爱运动,坚持体育锻炼是他的健康秘诀。
洪昭光致力科普事业多年,记者问其为何能从众多科普工作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答曰:“高科技,傻瓜化;新观念,本土化;象牙塔,草根化;大专家,说人话。”
他说,“你必须接地气。将卡路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组织器官等专业词汇转换成公众都听得懂的表达。你要架起一座桥梁通向百姓家。只有这样,科学的健康知识才能进入百姓家。”
小故事
20世纪70年代初,洪昭光到北京东郊工厂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在华罗庚教授优选法的启发和运用下,在吴英恺教授的支持下,研制成了北京降压0号。由于0号降压安全有效稳定,达标率高,每天仅需服用一片,临床医生愿意处方0号。加之其价格便宜,服用方便,因此深受患者的喜爱和信任。40年来0号产量已从几百万片发展到年超过10亿片,产品规模增长了100多倍。
“你无法想象
患者有多么渴求健康知识”
20世纪50年代末,吴英恺院士领衔揭开了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科研工作的序幕;20世纪70年代末,吴英恺院士率先建立我国第一个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室,以北京首钢和石景山区为基地,组织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90个城市及208个农村地区高血压病的普查工作。
实践证实,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不能局限在医院里,需要走出医院,深入农村、厂矿、机关等广大人民群体中,进行现场诊治和预防。
“20世纪80年代初,我跟着吴英恺院士到工厂、农村去做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期间见到了大量慢性病患者,治疗效果都不是很好。”这在当时从事心血管病的洪昭光心里埋下了一颗“科普”的种子。他开始思索,究竟该拿这么多患者怎么办?
20世纪90年代初,洪昭光从安贞医院副院长职位退下来后,来到干部病房工作。一次查房的经历,让这颗科普的种子慢慢发了芽。
那是看似普通却又不同寻常的一天。住着两位患者的干部病房里,电视播放的热闹声音似乎中和了住院的孤寂。洪昭光例行公事来查房,在聊天过程中,无意间谈起了该病房中一位做心脏搭桥患者的病因,“你这个搭桥完全是多余的,一天两片药就可以了,一片药控制高血压,另一片药控制高血脂,少喝酒、戒烟,血压一控制就可以了。你就是不重视预防,最后才开胸搭桥的。”
病房里电视播放的声音越来越小。
这位患者说,“原来是这样造成的,我完全不了解。”
等洪昭光将患者病情为何这般进展解释清楚了,另一位原本专注看电视的患者突然插话,“洪教授,要是早听到您讲的这些就好了。我也抽烟、喝酒。原来控制血压,改变生活方式就可以了,如果早知道,我也可以避免来住院了。”
听到这些话,洪昭光心里咯噔一下。原来很多患者住院都并不知道自身的“内情”。从这天开始,洪昭光便开始了他的漫漫科普路。医院的会议室里,他在给患者科普讲课;到别的医院,他在讲课;到了外地,他还在讲课……
“我讲课的时候,下面很多人都带着笔记本极认真地做笔记,事后还将我说的话做成小册子,复印成手抄本。”洪昭光感慨,“我当了这么多年的医生,都不知道患者这么渴望健康知识,我很受教育。”
后来,这位搭桥的患者要出院了,特意给护士长留下电话号码,“哪天有洪教授的讲课,请通知我,我要过来听。”
“你们太官僚主义了,这么好的材料,你们报纸都不印”
就这样,洪昭光坚持开展科普讲座。在他还没有察觉的时候,“洪昭光现象”就出现了。
有一次,洪昭光被请到南方某省科委做科普报告,给800人讲课。“我讲完后就走了,后来她们给我寄了一份手抄本,原来只印了800份。”洪昭光回忆说,“科委那边的人告诉我那800份发下去后,大家抢着要,再印3000份,还是不够;再印8000份,还不够;再印3万份,还不够;最后印了5万份。”这个手抄本先后传到全国各个地区,共有60多个版本。
有一位老干部,甚至拿着手抄本跑到《北京晚报》说,“你们太官僚主义了,这么好的材料,大家都在手抄,你们报纸都不印。”不久,晚报就连续三天用三个整版连载了,受到极大的关注,人们甚至排队买晚报,所有晚报都卖光了。
不久后,上海《解放日报》也进行了报道。日报的编辑来北京找到洪昭光说,“报纸一印刷出来,全上海报摊都卖光了。报纸不够,第二天再印。”这是《解放日报》自解放后极少出现报纸被抢光的现象,编辑说第一次报纸被抢光是20世纪60年代原子弹爆炸的时候。
手抄本内容被刊登上报纸是公众的需求,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洪昭光将科普这条路走下去的决心。
小到在菜市场买菜,大到出差出国,洪昭光总能被人认出来。“和读者们不期而遇,和他们交流健康知识,都使我非常难忘。”
至今,近80岁的洪昭光还在做着科普工作。他用好听易记、朗朗上口的健康格言,向大众传递科学健康知识。他的科普健康书籍总发行量超过500万册,各种手抄本千万册,创造了大众健康领域的奇迹,掀起了席卷中国的“健康风暴”。
“医药费一年花了106艘航母”
坚持做科普工作,这背后有洪昭光的担忧、思考与远见。
“我仔细研究过一些数据:2000年,中国医疗资源消耗了6140亿,占当年GDP的6.4%;2013年,医疗资源消耗了31 800亿。一艘航母300亿,长江三峡水库的总费用才1800亿,31 800亿医疗资源消耗相当于一年花了106艘航母。而且现在医疗资源消耗每年约增加13%,其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2015年,医疗资源消耗已经接近4万亿了。”洪昭光遗憾地说。虽然现状堪忧,但却少有人去思考深究这个问题。
医疗花费这么大,这个窟窿到底该如何去补?
洪昭光指出,研究表明,健康生活方式可以使慢性病发病率减少一半,而慢性病的医疗资源消耗占医疗总消耗的80%。如果有1/10的医生,或者现有的医生愿意花其工作时间的10%,去做科普教育工作,那么医疗资源消耗将可以减少一半,轻轻松松就可以省一万多亿。就当下国内的经济情况来看,要在别的地方省钱很难,医药费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要把卫生健康事业的重点,从治病转向防病,从医疗转向健康。
如果说总的医疗花费让洪昭光叹息,那么总费用占比大的高血压治疗花费是更是让洪昭光感到了无奈。
在市场的作用下,医疗行为受到资本的影响,部分医生养成了使用进口药物的习惯,而这又反过来增加医疗花费。
譬如,患者使用进口药控制血压每天需花费5元,而使用国产的降压0号(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每天只需花费1元就可以达到同等的效果。在同样的效果下,进口药物的花费更高。
“不久前刚发布的降压0号专家共识(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用科学的论据证明了降压0号确切的降压作用,效果明显,作用持久,而且价格便宜。”洪昭光强调,科学证实,降压0号还可预防老年痴呆。40年的临床实践更是证实了,有效药是经得起考验的。
“降压0号的使用可以为我国节省巨大的医疗花费。”作为降压0号的研发者之一的洪昭光说,0号推而广之可极大降低成本,提升效益,使高血压治疗费用由每日5元降至1元,如果全国有1/10的高血压患者,即2500万人治疗高血压使用0号的话,那么每天可节省1亿元,每年可节省365亿元。
“我会坚持到我不能再做的那天”
叹息也罢,无奈也好,就算个人的力量再渺小,洪昭光都会将科普工作继续下去。他说,“我会坚持到我不能再做的那天。”
吴英恺院士曾说过,“我开了一辈子刀,能治好多少患者?但如果公众都懂得预防,不得病了,即便作为医生,失业了,我也欣慰。”他常常告诫医生,“高明的医生首先是防病,然后才是治病。医生要把自我保健的知识教给群众。预防是可以四两拨千斤的!”。对此,洪昭光深有体会。
“预防是公共事业,需要政府主导,需要人人参与。”这是他内心千百万次的呼唤,你是否听见了!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疫情过后 如何发挥光动力在治疗肿瘤中的作用?
光动力疗法是光敏剂注入人体内,在肿瘤细胞内浓聚,再予特点波长的光进行照射,从而杀灭肿瘤细胞。是真正基于细胞水平的靶向治疗
2020-04-03 -
01-222019
第四届《医师报》医学家峰会专家获奖感言
-
01-152019
医界丰碑改革开放40年 访谈-王人颢
医界丰碑改革开放40年
-
01-092019
“医界丰碑改革开放40年”访谈-王人颢
-
第四届《医师报》医学家峰会专家获奖感言
2019-01-22 -
第二届海峡肿瘤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在福州隆重举行
2018-11-19 -
郭曲练:患者由衷点赞的麻醉科医生
2018-11-13 -
“医界丰碑改革开放40年”访谈-王绿化院长
2018-11-13 -
刘波:追寻姑息医学的生命之美
2018-09-11
-
【视频】史瑞芬:护士的心理调适与职业悦纳
2017-11-15 -
陈选豪:家庭医生在老年保健中的作用
2017-05-16 -
让健康知识进入寻常百姓家
2017-08-22 -
【视频】刘均娥:乳腺癌患者的家庭支持与家庭功能调适
2017-11-15 -
【视频】王昆:难治性癌痛的药物治疗
2017-11-07 -
杨健:致力于儿童脑发育影像预测
2018-12-10 -
刘波:追寻姑息医学的生命之美
2018-09-11